對出身南太湖的自己來講,吃著醉蝦醉蟹長大,對生食魚鮮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但要說真正對于刺身的認識,還是從飯桌上那一塊塊看似高級、卻可能隱藏了無數(shù)寄生蟲的三文魚、象鼻蚌開始。
太湖醉蝦
最可怕是鄉(xiāng)下“與時俱進”的喜宴,顏色可疑還留有冰渣子的三文魚、鵝肝刺身,只能偷偷提醒家人,不要吃。趕潮流買杯網(wǎng)紅店的奶茶事小,生的東西吃不好,可是攸關性命的?,F(xiàn)在太湖水質越變越壞,即使回家鄉(xiāng),也很少被允許吃最愛的“醉蝦”。對于刺身的熱愛,直到來日本游學后才釋放出來。
宿舍房間小、下廚條件極差,切菜得把砧板放在電冰箱頂上,準備食材要把鍋子暫時移開,在電磁爐上進行,懶惰起來,就做最省心的金槍魚大腹蓋澆飯。超市里買來幾百日元一盒的大腹,已經(jīng)事先剁成碎蓉,香蔥、芥末也有配,回家只需要煮一鍋熱騰騰的白米飯,澆淡口醬油,那個豐腴的香氣啊,能量像電流一樣充滿全身。
日本的海鮮丼
其實中國早在周朝就有吃生魚片的記載,當時叫魚膾。唐朝時,吃魚膾的風氣達到巔峰,隨即傳到了日本。但中國內陸地區(qū)多,魚生以淡水魚為主,寄生蟲多還容易感染人;日本就不同了,四周圍都是海,深海魚相對更安全。
還要怪宋代發(fā)明了炒鍋,生魚片文化就更加式微了,現(xiàn)在只有順德、潮汕、客家以及東北某些地區(qū)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魚生吃法。
雖然在日本已經(jīng)把海鮮、馬肉、牛肉、鹿肉、雞肉等刺身吃得七七八八,但對國產(chǎn)刺身卻一無所知,前陣子被朋友約去汕頭覓食,終于吃到一頓潮式魚生。
牛肉刺身
閨蜜Forest小姐也特意請假從杭州飛過來,如今在吃貨眼里,“潮汕”這個詞,就是一塊令人毫無抵抗力的金字招牌。
馬肉刺身
汕頭人在吃上面有種明顯的自豪感,“哎呀,我們汕頭的腸粉跟潮州揭陽的都不一樣,還是這里的最好吃。牛肉火鍋必須在汕頭吃才行,其他地方不好吃。”
唯獨說到魚生,會低聲說,“這個是潮州魚生來的。”
這次行程中沒有潮州,我倒覺得在汕頭吃也OK。兩個城市離那么近,如今物流那么發(fā)達,只要餐廳有經(jīng)驗又用心,一樣能做到很好吃。
潮汕地區(qū)吃飯,最重要的是混臉熟,跟餐廳之間建立信賴感,你看滿大街牛肉火鍋店,要汕頭人說,“我們還是去相熟的那一家吃?!?/strong>
草魚先生的老板平頭、膚色黝黑,精明且自信的生意人長相,在如何引導客人點單上面,極其具有威懾力:
“今天的沙瀘蝦不錯,不過只有一份了;草魚要腹部的肉吧,再來個魚頭砂鍋和魚腸鍋,聽我的沒錯,全部我來安排!”
說畢,把我們拉到切魚生的地方觀摩,“魚生很考驗刀工,必須要切到薄如蟬翼才行?!?nbsp;孔子老先生在《論語》中有句經(jīng)典臺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的就是魚肉要切得足夠細才好吃。
一瘦一胖兩位小哥在操刀,碩大金戒指和紋身非常奪人眼球。幾天吃下來,發(fā)現(xiàn)這邊許多飲食行業(yè)的人,說是廚師也好、餐飲老板也好,都有股濃濃的痞氣,作為新客完全不敢去招惹。
潮式魚生主打山塘草養(yǎng)或韓江里的大草魚,殺后去皮洗凈,取脊背的整塊白肉,抹干后懸掛起來,讓風吹一吹才行,紅白紋理的大棒槌懸在半空,頗有燒味店櫥窗中掛著的燒鴨燒鵝之感。
魚生切好后,差不多1毫米左右的厚度,須整整齊齊地平鋪在竹篾上,即使微微滲出水分,也能馬上被竹篾吸收,才能夠在吃的過程中保持干爽。
草魚
配的小料就很有意思了,五彩繽紛地碼著金不換(羅勒葉)、芹菜絲、菜脯粒、洋蔥絲、香菜、辣椒、姜絲、蒜片、酸楊桃,另外還有花生米、香油和黃豆醬。
對比下日本的刺身,常用的是山葵泥、醬油和鹽。花式一點,還有紫蘇花、防風、茗荷、山藥、橙醋、青檸、蛋黃醬油、海苔等。
“按照自己喜好,每種都弄一點也行,放到碗里的麻油和南姜末中,再夾一片魚生放進去,攪拌后一口吃下去?!碑?shù)厝藗魇诘?/span>經(jīng)典吃法。
石堅魚切成厚一些的長條,撒上白芝麻,肉緊實更有嚼勁。
石堅魚
只此一份的沙瀘蝦,呈現(xiàn)晶瑩剔透、蒙自石榴果肉般的淺粉色光澤。
煮熟后蝦肉的彈性是死板的,然而蝦肉刺身的風味在于,若即若離的粘稠感,果凍般的肌理,天然的甘甜,有種在吃甜品的錯覺。
沙瀘蝦
幾筷子就沒了,只好再來一份對蝦,風味就略微遜色了一些。
那一盤配料中,只有酸楊桃是吃完魚生用來解膩的,“甜楊桃容易,酸楊桃反倒是很難買到好的。”
“啊,好酸!”措不及防的酸,就好像被騙著吃下去的潮汕新鮮橄欖,苦、酸、澀,回味卻是舒服的甘。在一大堆香草香油的沖擊之后,一片酸楊桃是天衣無縫的緩解藥。
酸楊桃和南姜末
潮式魚生和其他一些潮汕食物一樣,講究層次豐富,搭配得當;日本料理中的刺身,則更注重魚肉本身的滋味,尤其是壽司前的酒肴,曾在東京的鮨いちかわ吃到一道金槍魚幼魚刺身,大將鄭重地交代,‘可以蘸醬油,但一定要試試只蘸鹽的吃法’。
金槍魚幼魚刺身
很多海魚脂肪豐滿、香氣馥郁,簡單蘸鹽點化一下,反而能引出深味,但草魚這類淡水白肉魚,占優(yōu)勢的是口感,有佐料的輔助才更相得益彰。
冰鎮(zhèn)魚鰾和魚皮,皆是脆生生的口感,魚鰾即我們所說的魚泡,韌勁太足了,牙口不好的話幾乎咬不動,比如我這種有烤瓷牙還做過根管治療的人。
這盤魚皮切成長方形小塊,視覺上像蛇皮,用香菜醬油等簡單一拌,讓人想到夏季風物詩中的風鈴,清脆玲瓏。
又拍糊了
通常這邊在吃魚生的時候,還會弄點熱乎乎的小菜,比如這個騷氣十足的魚腸白菜煲。
還有嫩滑到讓人失去想象力的豆腐魚砂鍋,之前吃過那些什么椒鹽豆腐魚全都黯然失色了。
黑乎乎不起眼的魚頭砂鍋,用濃油赤醬入味,是熟悉的江南味道。
鮮蝦魷魚粥和那哥魚丸草魚粥,滿滿的料在鍋中沉浮,幾乎撈不到什么米粒??谖?/span>由淡轉濃,再回歸清鮮的一頓飯,節(jié)奏也剛剛好。
連一向對生魚片敬而遠之的Forest小姐,也終于肯承認“有一種魚生是好吃的”。由于飯局是我朋友的當?shù)嘏笥寻才?,桌面上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她一個人也不認識。
汕頭的日常
回去路上她同我說,“人生中頭一次吃到這樣的飯,大家年齡、身份迥異,本以為會是充滿客套,沉悶的中年人飯局。沒想到從頭到尾,每個人的關注點都在吃,難道這就是汕頭人的風格?”
整頓飯,對方都努力用普通話向我們介紹種種食材,從魚生聊到鱟粿、生腌,聊到讓我們懷疑人生的楊梅蘸醬油,中途還試驗了酸楊桃配南姜末的組合。每個人對吃都有自己的見地,談不上針鋒相對,但也互不讓步。
翌日去了寶哥的咖啡實驗室SOGALAB,邊喝富有榴蓮香氣的埃塞俄比亞豆子,邊聊豬腳飯、牛肉粉,完了繼續(xù)喝單樅茶。
如果放在帝都,可能又會出現(xiàn)一篇《飯局上的油膩中年男人》之類的文章,但在汕頭,每一頓都是為吃而吃的飯。
猜你還想看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