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農村老宅翻建,不幸大批手稿、信函、照片隨渣土運埋,經搶救有陳忠實、路遙、賈平凹、鐵凝、梁曉聲、高曉聲、張賢亮、張石山、李佩芝、李微含、崔道怡、蕭云儒、陳浩增、吳若增、葉濃、呂振岳……等名家信函及作家早期手稿挽回。
2001年,陳忠實(左三)王蓬(右四)與蒿文杰(舉牌者同時參加6次全國作代會
王蓬老宅位于秦嶺南麓腳下號稱3000多人的張寨村,是個素有文化傳統(tǒng)的大村子。早在1963年便成立“農二哥詩社”,出過農民詩人蒿文杰。2001年全國開6次作代會,王蓬與蒿文杰同時參會,一村產生兩個代表,開全國先例。張寨村是省市都重視的文化村,賈平凹大學畢業(yè)實習時就來過。1980年冬,陳忠實一行也來王蓬農家小院,還寫出《關于一座房子的記憶》發(fā)表在《人民日報》(2004年2月19日),王蓬農村小院接待過魚訊、方濟眾、宋太海、王寅明、呂洪靜、葉濃、周競等多位文化名人。
王蓬農村小院。上圖左起:京夫、苑湖、王蓬母親、陳忠實。下圖:2000年春參加王蓬蜀道文化專著《山河歲月》研討會作家:李鳳杰、李國平、李康美、邢小利、曉雷、韓梅村、徐子心、方英文等
還有日后王蓬在魯院、北大作家班的校友聶震寧、張石山、李叔德、趙宇共、簡嘉、伊蕾、查舜等,陜西許多名作家路遙、莫伸、曉雷、徐岳、李鳳杰、李國平、李康美、邢小利、方英文、張虹等,漢中的文學青年更是來過的不少。留下王蓬早年大量手稿與信件。
王蓬接待北大作家班的校友聶震寧、張石山、李叔德、趙宇共、簡嘉、伊蕾、查舜等
陳忠實致王蓬信其中有陳忠實在1982年6月16日致王蓬的信,全文如下:
王蓬:
您好。久不見信息,不知您的消息。
我春節(jié)后下鄉(xiāng),直到四月底,無所作?!拔逡弧惫?jié)后到延安開了十天會,回來算安下來,此間給《北京文學》送了一篇稿,今天接到信,同時讓我向您約稿,現(xiàn)將原信附上,請您直接把稿子寄去好了,現(xiàn)在已是有影響了。
這兒夏收已近尾聲,今年收成不壞。不知漢中災后恢復的如何?家里責任田要占您好多時間嗎?能否少這點?
若有機會來西安,盼到灞橋來玩。
祝合家愉快。文安。
致以敬禮
忠實82年6月16日
這封信中還有時任《北京文學》小說組組長傅用霖給陳忠實的信。如下:
忠實:
你好!
《霞光》稿收到,已決定采用,特此告之。
請代向王蓬同志再給我們約一篇稿,他的作品這里還是很喜歡的。
正準備發(fā)稿,恕不多敘。
順頌筆健
傅用霖6月12日
不難看出陳忠實給王蓬寫信的起因是1982年6月16日收到《北京文學》小說組組長傅用霖6月12日的來信,除了告知他《霞光》(經查系陳忠實在1982年5月15日在延安改定的短篇小說《霞光燦爛的早上》)稿收到,已決定采用之外,還托陳忠實向王蓬約稿。于是陳忠實在6月16日收到傅用霖信的當晚便給王蓬寫了這封信,并附上傅用霖原信。
1982年,王蓬還在農村務農。從陳忠實給王蓬信中可以看出:“家里責任田要占您好多時間嗎?”與之前的區(qū)別僅僅是從大集體掙工分變成種責任田。那么,一個秦嶺南麓普通農民作者為何能引起首都《北京文學》小說組組長傅用霖的關注,還要通過陳忠實向王蓬約稿呢?
案頭正好有現(xiàn)成的《袞雪》2020年3期“慶祝王蓬創(chuàng)作50周年專號”,我從楊建民教授文章《王蓬的創(chuàng)作道路與文學成就》中找到答案。
“王蓬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從1970年開始, 至今已經50年,長達半個世紀, 可喜可賀。毫無疑問,王蓬是秦嶺以南、漢水流域新時期創(chuàng)作時間較長, 文學成就豐厚的代表性作家。
王蓬真正發(fā)揮生活積累與個性優(yōu)長的創(chuàng)作是與新時期文學同步,并呈現(xiàn)井噴狀態(tài)?!鷰еr明藝術特色與強烈個性的作品相繼展現(xiàn):《復員軍人》(《陜西日報》1979年3月25日);《批判會上》(《人民文學》1979年11期);《獵熊記》(《延河》1980年1期);《銀秀嫂》(《延河》1981年1期);《油菜花開的夜晚》(《人民文學》1981年3期);《獵手傳奇》(《陜西日報》1981年8月23日);《老楸樹下》(《延河》1981年8期);《莊家院軼事》(《北京文學》1982年3期);《淡紫的毛苕花》(天津《新港》1982年10期)等十多個短篇小說相繼問世,同時又在《人民日報》《陜西日報》《延河》等有影響的報刊連續(xù)發(fā)表多篇散文,或獲獎、或被轉載、或引發(fā)評論,形成王蓬創(chuàng)作的第—個高潮。
這些作品充滿濃郁的陜南生活氣息,傳遞出底層農村農民的生存生活狀態(tài)。用賈平凹的話說:“觀事觀物富于想象,構思謀篇注重意境,用筆輕細,色彩卻絢麗,行文舒緩,引人而入勝。”這位帶著秦巴韻致與漢水風采的文學新人引起文學界與廣大讀者熱切關注,以不容置疑的文學成績進入了由陳忠實、路遙、賈平凹、莫伸、鄒志安、京夫等人組成的陜西青年作家行列?!?/span>
1979年陜西作協(xié)首屆讀書班.左起:張弢、胡廣深、周矢、劉斌、黃桂花、陳忠實、朱合作、王蓬、張敏、京夫、趙茂勝、郭培杰
原來,在此之前,王蓬的短篇小說《批判會上》《油菜花開的夜晚》已在北京《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一個地方作者作品能夠兩次上全國最權威的文學期刊《人民文學》,那么這個文學新人就會引起各省編輯部的關注。加之,1981年元月《延河》第一次向全國公布陜西的青年作家而推出的“陜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中,王蓬的《銀秀嫂》不僅獲《延河》首屆優(yōu)秀作品獎,還成為這期名家云集的“陜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中唯一被《小說選刊》(1981年4期)選上的作品。當時就引起《北京文學》副主編李微含關注。他在通過陳忠實向陜西作家約稿時特別提到了王蓬。據王蓬回憶他是在西安參加省創(chuàng)作會上,陳忠實當面向他約稿的。由于是陳忠實約稿、又是代表《北京文學》,他特別慎重。幾個月后才把反復修改好的短篇小說《莊稼院軼事》寄給陳忠實。王蓬還記得陳忠實報怨他說小說寫得好,字太難認!
1980年陜西作家群。左起:京夫、路遙、蔣金彥、徐岳、鄒志安、陳忠實、王蓬、賈平凹、王曉新
這篇《莊稼院軼事》經陳忠實推薦,最終在《北京文學》1982年3期發(fā)表,小說刊出后,被改編為兩種連環(huán)畫,分別載北京《農民畫報》1982年第5期和天津《故事畫報》1982年第6期; 還被收入北京寶文堂出版社《農村短篇小說選》(第2集)。這次全國共入選短篇小說31篇,有趙本夫、韓少功、高曉聲、何上光、張石山、鐵凝人等的作品。所以,傅用霖在給陳忠實信中才說:“請代向王蓬同志再給我們約一篇稿,他的作品這里還是很喜歡的?!?/span>
王蓬在《北京文學》1982年3期發(fā)表《莊稼院軼事》被北京《農民畫報》和《天津畫報》改編為連環(huán)畫
這些原始信件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們,作家作品出道的真理、也是常識:作家要靠作品說話,與作品質量相關,與作者身份無涉!
另外,從信封上看,寫的是:漢中市張寨大隊。表明其時王蓬還在農村務農。信封發(fā)出地址是西安灞橋區(qū)文化館。表明陳忠實當時已不當公社書記,而是在灞橋區(qū)任文化館副館長時所寫。
信中除了約稿,還告訴王蓬他的近況,并歡迎王蓬到他老家作客。其中有句“不知漢中災后恢復的如何?” 是因漢中1981年夏秋之交,發(fā)生大規(guī)模洪災,略陽縣城水深3米,漢中飛機場進水,漢中南關被淹,全國震驚?!度嗣裎膶W》編輯部還派編輯王青鳳、周幅來漢中王蓬家看望。據王蓬回憶當夜暴雨,土墻垮下來把鍋灶都埋了。王青鳳、周幅在他家住了一晚,幸虧來時告知漢中地委宣傳部,協(xié)助訂好返程機票。之后,漢中交通中斷月余之久。這也是陳忠實信中句:“不知漢中災后恢復的如何?”的原因。
不難看出,陳忠實致王蓬信的前因后果,反映出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文壇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這些都應是“文學陜軍”早期重要資料,是“文學陜軍”之間相互提攜、相互成全的佐證。建議王蓬在《橫斷面:文學陜軍親歷紀實》再版時補充進去。
陳忠實多次到王蓬農村小院。此為陳忠實與“農二哥詩社”社長蒿文杰、王蓬
聯(lián) 系 小 編
《秦巴金三角》致力于陜、甘、川文化旅游交流,吃、喝、玩、樂、購、交友、公益等服務,給關注與了解陜、甘、川文化旅游的朋友提供交流渠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