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古代音律常識
【鐘】 古代樂器,屬八音之一金類。青銅制,懸掛在架上,用槌擊而鳴。西周中期開始有用十幾個大小不等的鐘組成的編鐘。也有單一的,稱為“特鐘”。有的口緣平,有懸紐,又叫“鎛”,盛行于東周時代,是從鐘發(fā)展來的形式?!妒娚接洝罚骸拔L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庇郑骸坝喾叫膭佑€,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磬磬鐘鼓不絕。”《莊暴見孟子》:“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蘇軾《日喻》:“他日聞鐘,以為日也?!?/font>
【磬】 古代石制樂器,屬八音之一石類。用美石或玉雕成,懸掛在架子上,以物擊之而鳴。商代已有單一的特磬,周代常有以十幾個大小不等的磬依次組成的編磬?!妒娚接洝罚骸敖褚早婍嘀盟校m大風浪不能鳴也。”《西門豹治鄴》:“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贝颂幨钦f彎著腰象磬的形狀。《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font>
另外,佛寺中狀如云板的鳴器也叫“磬”,用來敲擊集僧。又佛寺中缽形的銅樂器也叫“磬”。
【管弦】 管,管樂器,用銅、竹等制成的管狀樂器,古屬八音之一竹類。弦,弦樂器,樂器上用發(fā)音的絲線、銅絲或鋼絲,古屬八音之一絲類。管、弦并用常泛指音樂?!杜眯?并序)》:“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薄栋⒎繉m賦》:“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李約《觀祈雨》:“朱 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font>
【雅樂】 古代帝王郊祭、朝賀大典所用的音樂,跟俗樂對稱。周秦時的《韶》《武》即屬雅樂。自漢代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樂散失而吸收民間音樂重新制訂。元、明以來,雅樂、人俗樂的區(qū)別雖還存在,但這兩個名稱已日見少用。
【俗樂】 古代各種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的泛稱,跟雅樂相對。宮廷中宴會中宴會時也用俗樂,稱為“燕樂”。一般也把散樂(百戲)包括在俗樂之內(nèi)。歷代俗樂都很流行。唐玄宗時設(shè)教坊管理俗樂,并在梨園教練俗樂樂工。
【曲牌】 俗稱“牌子”。元、明以來南北曲、小曲、時調(diào)等各種曲調(diào)名的泛稱。每種曲牌各有專名,都有一定的曲調(diào)、唱法,字數(shù)、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定式,可扭以填寫新曲詞。曲牌大都來自民間,一部分由詞發(fā)展而來,故曲牌名也有與詞牌名相同的。元曲中曲牌名有《端正好》、《滾繡球》、《二煞》、《一煞》、《煞尾》等。(張連月)
【律管】 古人用管、鐘、弦定音,所以有管律、鐘律、弦律之說。律管是用來定音的竹管(后世又用銅管),用十二個長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來確定樂音的高低。律管的長度是固定的,長管發(fā)音低,短管發(fā)音高。蔡邕《月令章句》:“黃鐘之管長九寸,孔徑三分,圍九分。其余皆稍短,唯大小無增減。”以黃鐘為準,黃鐘管長三分減一,為六寸,是林鐘管長;林鐘管長三分增一,為八寸,是太簇管長;太簇管長三分減一,為五又三分之一寸,是面呂管長;南呂管長三分增一,為七又九分之一寸,是姑洗管長。以下次序是應(yīng)鐘、蕤賓、大呂、夷則、夾鐘、無射、中呂。除由應(yīng)鐘到蕤賓,由蕤賓到大呂都是三分增一外,其余都是先三分減一,的三分增一。這叫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損益法。十二個律管長度有一定比例,十二個標準音也就有了一定的比例。
【樂調(diào)】 在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中,古人通常以宮作為音階的第一級音,五聲音階則為:徵(5)、羽(6)、宮(1)、商(2)、角(3)。音階的第一級音不同,調(diào)式就不同。以宮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diào)式,意思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為音階起點的是商調(diào)式,意思是以商作為樂曲旋律中啊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其余由此類推。這樣,五聲音階就可以有五種主音不同的調(diào)式,同樣,七聲音階就可以有七種主音不同的調(diào)式。如《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瘡?fù)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這里說的是變徵調(diào)式和羽調(diào)式。不同的調(diào)式有不同的色彩,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效果。
    再是,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沒有絕對高度,只有相對高度。它們的音高要用律來確定。如把黃鐘定為宮音,叫“黃鐘宮”;把大呂定為宮音,叫“大呂宮”,其他以此類推。黃鐘宮音就比大呂宮音低。宮音確定,其他各音用哪個律就確定了。以“黃鐘宮”、“大呂宮”為例。
    理論上十二律都可以用來確定宮的音高,這樣就可能有十二種不同音高的宮調(diào)式。商、角、徵、羽各調(diào)式仿此,即各有十二種不同的調(diào)式。五聲音階的五種調(diào)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調(diào)”,共六十“調(diào)”。同樣,七聲音階的七種調(diào)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調(diào)”但這只是理論上的組合,實際上音樂中并不全用。古人把以宮為主音的調(diào)式稱之為“宮”,以其他各聲為主音的調(diào)式統(tǒng)稱為“調(diào)”。隋唐燕樂只有二十八宮調(diào),南宋詞曲音樂只用七宮十二調(diào),元代北曲只用六宮十一調(diào),明清以來南曲只用五宮八調(diào)。常用的是五宮四調(diào),通稱為“九宮”。
【工尺譜】 我國傳統(tǒng)的記譜法之一。約產(chǎn)生于隋唐時代,由一種管樂器的指法記號逐漸演變而成。常見的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記寫七聲。高八度各音加“亻”旁作標記,如“仩、伬、仜”等;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分別改為合、四、一外,其余均在末劃帶撇表示,如“上、尺、工”等。節(jié)奏則用板眼記號“、”、“x”、“·”、“0”等表示。
【八音】 “八音”是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tǒng)稱。指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鐘、鈴等屬金類,磬等屬石類,塤等屬土類,鼓等屬革類,琴、瑟等屬絲類,柷、敔等屬木類,笙、竽等屬匏類,管、簫等屬竹類。
[/B]
[/B]
[/B]
[/B]

[/B]
[/B]
[/B]

古代音律的劃分
【六律】
我國的古代律制。古稱六律,實則十二律,即古樂的十二個調(diào)。律,本來指用來定音的竹管,舊說古人用十二個長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因此,這十二個標準音也就叫做“十二律”。這是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稱,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音樂中的十二個調(diào)。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為:(1)黃鐘(C) (2)大呂(·C) (3)太簇(D) (4)夾鐘(·D) (5)姑洗(E) (6)中呂(F) (7)蕤賓(·F) (8)林鐘(G) (9)夷則(·G) (10)南呂(A) (11)無射(·A) (12)應(yīng)鐘(B)。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奇數(shù)六律為陽律,稱“六律”,偶數(shù)為陰律,稱“六呂”,總稱“六律六呂”,或簡稱“律呂”。但古書上說的六律,通常是指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說的。
    上古時代,又以律與歷附會,把樂律和歷法聯(lián)系起來,把十二律和十二個月配合,按《禮記·月令》,即“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夾鐘;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孟夏之月,律中中呂;仲夏之月,律中蕤賓;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孟秋之月,律中夷則;仲秋之月,律中南呂;季秋之月,律中無射;孟冬之月,律中應(yīng)鐘;仲冬之月,律中黃鐘;季冬之月,律中大呂?!薄奥芍小本褪恰奥蓱?yīng)”。歐陽修《秋聲賦》:“夷則為七3月之律……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焙笫酪渤S檬擅Q代表時令月份,如曹丕《與吳質(zhì)書》:“方今蕤賓紀時,景風扇物”,是指仲夏五月。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各律制度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yīng)鐘。又,奇數(shù)各律又稱為“六律”,偶數(shù)各律稱為“六呂”總稱為“六律六呂”,或簡稱為“律呂”,乃對其半調(diào)(高八度各律)與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在古音律中,五音和七音是相對音高。而絕對音高一共有十二個,正好也和前面所說的C,#C,D……對應(yīng),稱為十二律。他們是:黃鐘   大呂  太蔟  夾鐘  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射音易,yi去聲,即陶子文中之“律中無射”,指十一月)   應(yīng)鐘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并且,和西洋音樂一樣的,可以以黃鐘、大呂……的任意一個為宮音,定下是什么調(diào)的音階--"均",稱為"旋相為宮"。比如,用黃鐘為宮音(也就是以C為1),他的音階就是"黃鐘均"。同樣的,我們可以有大呂均,太蔟均等。
    現(xiàn)在我們找一根弦,長度為8.71寸。這根弦發(fā)出的音就是黃鐘音,我們按住黃鐘音的2/3,的地方彈一下,就得到了林鐘音,再取林鐘音的4/3就得到了太簇,取太簇的2/3就得到了南呂,南呂的4/3就得到姑洗……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得到十二律中所有的音。這就是所謂的:"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yīng)鐘,應(yīng)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這種音的生成方法就稱為"三分損益法"。而在西洋音樂理論中稱之為"五度相生律"。古代最早記載生律方法的書是《管子·地員篇》。而最早記載十二律生律法的是《呂氏春秋》。
那么,我們平常所說的宮調(diào)到底是什么呢?要說這個問題,先得談?wù)勈裁词钦{(diào)式。
    中國民族音樂也有調(diào)式,常用的是"宮、商、角、徵、羽"五聲調(diào)式。即分別用"宮、商、角、徵、羽"作主音。比如《國歌》就是宮調(diào)式,《春江花月夜》就是商調(diào)式,《梁?!丰缯{(diào)式,《三國演義主題曲》就是羽調(diào)式。不同的調(diào)式其音樂風格有明顯的不同。(大家可以多聽一些不同調(diào)式的歌或曲子,感受一下它們的區(qū)別。)因此不同歌曲需要用不同的調(diào)式來書寫(詞不也是歌曲?),才能更好的表達歌詞的內(nèi)容。也因此,倚聲填詞和調(diào)式密切相關(guān)。嚴格的說變徵和變宮調(diào)式也是有的,只是也用得很少。
    又引《尚書大傳》“謂之七始”,其注云:“謂黃鐘、林鐘、太簇、南呂、姑洗、應(yīng)鐘、蕤賓也?!备杪暡粦?yīng)此者,皆去之。然據(jù)一均言也。宮、商、角、徵、羽為正,變宮、變徵為和,加倍而有十四焉。
    今梁、陳雅曲,并用宮聲。按《禮》:“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宮?!北R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轉(zhuǎn)用事,當用事者為宮。宮,君也。”鄭玄曰:“五聲宮、商、角、徵、羽。其陽管為律,陰管為呂。布十二辰,更相為宮,始自黃鐘,終于南呂,凡六十也?!被寿┦瑁骸斑€相為宮者,十一月以黃鐘為宮,十二月以大呂為宮,正月以太簇為宮。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備五聲,合六十聲。五聲成一調(diào),故十二調(diào)。”此即釋鄭義之明文,無用商、角、徵、羽為別調(diào)之法矣?!稑坊巍吩唬骸皷|方春,其聲角,樂當宮于夾鐘。馀方各以其中律為宮。”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宮于夾鐘也。又云:“五音非宮不調(diào),五味非甘不和。”又《動聲儀》:“宮唱而商和,是謂善本,太平之樂也?!薄吨芏Y》:“奏黃鐘,歌大呂,以祀天神?!编嵭耙渣S鐘之鐘,大呂之聲為均?!本?,調(diào)也。故崔靈恩云:“六樂十二調(diào),亦不獨論商、角、徵、羽也?!庇衷疲骸胺擦鶚氛?,皆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惫手壳皂毼迓暟艘翦e綜而能成也?!队茏印吩疲骸皫熚墓那?,命宮而總四聲,則慶云浮,景風翔?!蔽ā俄n詩》云:“聞其宮聲,使人溫厚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奔肮庞星褰?、清徵之流。此則當聲為曲。今以五引為五聲,迎氣所用者是也。馀曲悉用宮聲,不勞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勖論三調(diào)為均首者,得正聲之名,明知雅樂悉在宮調(diào)。已外徵、羽、角,自為謠俗之音耳。且西涼、龜茲雜伎等,曲數(shù)既多,故得隸于眾調(diào),調(diào)各別曲,至如雅樂少,須以宮為本,歷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余調(diào),更成雜亂也。

五音:
1):亦稱五聲,即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五音中各相鄰的兩音間的音程。除角與徵,羽與宮(高八度的宮)之間為小三度外,其余均為大二度。
近似現(xiàn)代音樂簡譜中的1、2、3、5、6。后來又加上二變,即變宮、變徵,變宮近似現(xiàn)代音樂簡譜中的“7”,變徵近似現(xiàn)代音樂簡譜中的“4”。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中沒有和“4”相當?shù)囊簟N逡艏佣?,合起來叫做“七音”或“七聲”,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七聲音階:宮(1)、商(2)、角(3)、變徵(4)、徵(5)、羽(6)、變宮(7)。
    古人常把五聲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因此,在古書上??梢姷綄懩臣竟?jié)時連帶寫到和這個季節(jié)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如歐陽修《秋聲賦》:“商聲,主西方之音;……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就是把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合的。這種配合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的認識,其實并沒有什么科學道理。
2):音韻學術(shù)用語。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fā)音部位分為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喉音五類,謂之五音。五音之明,最早見于《玉篇》前《五音聲論》。中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中亦采用之。
七音
   古代有五音和七音,這個“音”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音階,五音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這個五音不是“五音不全”的五音,“五音不全”的五音是指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fā)音部位所分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喉音五類音,余只懂磨牙匝舌,五音實難全),再加上變宮、變徵,就構(gòu)成了七音,與今天的七音階對比是: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變宮
1 2 3 4 5 6 7
  七音中,以其中任何一音為主(即作為樂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構(gòu)成了一個調(diào)式,不同的調(diào)式有不同的感官色彩和表達功能,因而也能產(chǎn)生不同的音樂效果。
  例如《荊軻刺秦王》敘述荊軻一行出發(fā)時,“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變徵之聲”就是變徵調(diào)式,這種調(diào)式旋律蒼涼悲壯,適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復(fù)為羽聲慷慨”,“羽聲”就是羽調(diào)式,這種調(diào)式高亢激越,所以聽后“士皆嗔目,發(fā)盡上指冠”。
三分損益法:
     亦稱“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指相隔八律),中國古代計算系律的方法。在弦上欲求一已知音的上方五度音,就克發(fā)出該音的弦長減去三分之一。欲求其下方四度音,則減三分之一。例如發(fā)出宮音的數(shù)值為3,則4為下方音(徵音)的數(shù)值,而其上方五度音(徵音)的數(shù)值為2。次法初見于《管子》一書,用以求五音。后《呂氏春秋》又用于求十二律。
在司馬遷的《史記》「律書第三」中寫到︰「……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font>
意思是取一根用來定音的竹管,長為81單位,定為「宮音」的音高。然後,我們將其長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將81乘上2/3,就得到54單位,定為「徵音」。將徵音的竹管長度增加原來的三分之一,即將54乘上4/3,得到72單位,定為「商音」。再去掉三分之一(三分損),72乘2/3,得48單位,為「羽音」。再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48乘4/3,得64單位,為「角音」。而這宮、商、角、徵、羽五種音高,就稱為中國的五音。
中國音樂中用來定音律的「三分損益法」,與古希臘「畢氏學派」中的「五度相生律」的方法相同。
三分損益與十二律的相關(guān)物理
在聲學中,聲音的高低(如西洋音樂中的唱名Do、Re、Mi、Fa……)指的是與物體振動的頻率。當我們?nèi)∫缓唵挝矬w用來定音高時(如竹管、絲弦),則它的頻率與其長度是成反比的關(guān)系。如果物體的材質(zhì)固定,長度愈長,聲音愈低。
除此之外,當長度減為一半時,頻率將變?yōu)樵鹊膬杀叮婚L度增成為原先的兩倍時,頻率成為原先的一半。我們將這種互為二倍數(shù)的特殊比例,定義為彼此互為「八度音」。所以「三分損」(長度變?yōu)樵鹊?/3)與「三分益」(長度變?yōu)樵鹊?/3),彼此之間正是一個「八度音」的關(guān)系(4/3 是 2/3 的兩倍)。由此,我們便可以從九九八十一的長度出發(fā),試算前述藉由「三分損益」求得的長度,所得到的十二律︰
黃鍾︰81;
林鍾(由黃鍾三分損而來)︰81 * 2/3 = 54;
太簇(由林鍾三分益而來)︰54 * 4/3 = 72;
南呂(由太簇三分損而來)︰72 * 2/3 = 48;
姑洗(由南呂三分益而來)︰48 * 4/3 = 64;
應(yīng)鍾(由姑洗三分損而來)︰64 * 2/3 = 42.6667;
蕤賓(由應(yīng)鍾三分益而來)︰42.6667 * 4/3 = 56.8889;
大呂(由蕤賓三分益而來)︰56.8889 * 4/3 = 75.8519;
夷則(由大呂三分損而來)︰75.8519 * 2/3 = 50.5679;
夾鍾(由夷則三分益而來)︰50.5679 * 4/3 = 67.4239;
無射(由夾鍾三分損而來)︰67.4239 * 2/3 = 44.9492;
仲呂(由無射三分益而來)︰44.9492 * 4/3 = 59.9323;
清黃鍾(黃鍾的高八度音,由仲呂三分損而來)︰59.9323 * 2/3 = 39.9549。
我們注意到最後一個「清黃鍾」的長度39.9546,與直接取「黃鍾」長度的一半 40.5 仍有一段小小的差距,這就是「黃鍾不能還原」的問題。因為在連乘十二次 2/3 或 4/3 後,最後的值不可能達到原始的 1/2。
另外,若在定律時不斷地使用三分損益的操作,最後一定會出現(xiàn)除不盡的小數(shù),使得在實際制作時容易產(chǎn)生誤差。然而在現(xiàn)實上,準確度(Percision)與精確度(Accuracy)絕對有其極限,所以經(jīng)過十二次的三分損益之後,已經(jīng)可以構(gòu)成一個(不甚完美)的音階循環(huán)。這也是為何中西音樂理論中,都不約而同地發(fā)展出以「12音階」為主流的原因。之後才會出現(xiàn)如純律、十二平均律等不同的改進或修正方法。
從上面所計算出來的結(jié)果,我們對照《史記.律書》中的文字,便可發(fā)現(xiàn)當中的抄錄錯誤。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便記載了《律書》當中出現(xiàn)「七分」之類的文字,當為「十分」的誤寫。因此原文中的黃鍾「八寸七分一」為「八寸十分一、81分」才合理。以下列出古音十二律與史記的文字記載比較,并附上與西方「參考音名」與「十二平均律的誤差」計算。
古音十二律
史記文字
三分損益
史記數(shù)字
西方音名
十二平均律
三分損益與十二平均律偏差(%)
黃鍾 八寸七分一 81 81(更正後) C 81 -
林鍾 五寸十分四 54 54 G 54.0610 0.11
太簇 七寸十分二 72 72 D 72.1628 0.23
南呂 四寸十分八 48 48 A 48.1629 0.34
姑洗 六寸十分四 64 64 E 64.2898 0.45
應(yīng)鍾 四寸二分三分二 42.6667 42.6667 B 42.9083 0.56
蕤賓 五寸六分三分二 56.8889 56.6667 F# 57.2757 0.68
大呂 七寸五分三分二 75.8519 75.6667 C# 76.4538 0.79
夷則 五寸三分二 50.5679 50.6667 G# 51.0268 0.90
夾鍾 六寸七分三分一 67.4239 67.3333 D# 68.1126 1.01
無射 四寸四分三分二 44.9492 44.6667 A# 45.4597 1.12
仲呂 五寸九分三分二 59.9323 59.6667 F 60.6814 1.23
音律與歷法的配合
由於音律與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個,於是在中國上古時代,人們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聯(lián)系起來。依照《禮記.月令》上的記載,它們之間的對應(yīng)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夾鍾;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仲呂;
仲夏之月,律中蕤賓;
季夏之月,律中林鍾;
孟秋之月,律中夷則;
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季秋之月,律中無射;
孟冬之月,律中應(yīng)鍾;
仲冬之月,律中黃鍾;
季冬之月,律中大呂。
所謂「律中」就是「音律的對應(yīng)」,其徵驗的方法則是憑「吹灰」。據(jù)說古人將十二根律管里塞入葭莩的灰,只要到了某個月份,相對應(yīng)的那一只律管中的灰就會自動地飛揚出來,這便是「吹灰候氣」、「夷則為七月之律」等詞匯的典故。當然以今日的觀點,吹灰候氣并沒有現(xiàn)實的根據(jù)。
值得注意的一點,十二律中最基本的是黃鍾,而中國歷法最基本的則是含有冬至的月份。《月令》中所列出的,正是以黃鍾對應(yīng)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子月(十一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