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小話,李白的《贈汪倫》一詩,真的是李白在桃花潭寫的嗎?李白是被汪倫騙到桃花潭的嗎?
開篇明義,對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贈汪倫》確實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涇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游歷桃花潭時,臨行前寫給涇川名士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桃花潭是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涇縣桃花潭鎮(zhèn)境內(nèi)。桃花潭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桃花潭因李白的《贈汪倫》而名揚天下,成為歷史名勝。
《贈汪倫》情真意切,讀來朗朗上口。《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也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原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關(guān)于樓主的問題中的李白被騙,千里迢迢前往桃花潭,臨走前寫下《贈汪倫》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文獻資料記載的,這個故事出自清代詩人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大意是說,汪倫聽說李白經(jīng)過涇川,汪倫是涇州名士,生性豪放,喜歡結(jié)識朋友,仗義疏財。當(dāng)時李白名揚天下,汪倫非常仰慕,簡直就是李白的鐵桿粉絲。有一次,汪倫聽說李白將要途經(jīng)涇州,就寫了一封信,趕緊派人給李白送去。
在信中,汪倫誠摯地邀請李白到桃花潭一游,汪倫在信中還說這里有十里桃花,這里有萬家酒店。
古人有以書信求見的習(xí)慣,李白當(dāng)初為了能得見荊州長史韓朝宗,也給韓朝宗寫過一封信,信中就有“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句子。
李白接到信,很高興地來到了汪倫所說的地方。汪倫盛情款待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他陪同李白一起游覽了涇川的名勝古跡和山水風(fēng)景。
但在游覽過程中,李白沒有發(fā)現(xiàn)汪倫信中所說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于是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就問汪倫信中所說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在哪里?
汪倫隨即解釋說:“桃花”,其實是一個潭水的名字,并沒有真正的桃花;“萬家”,其實是一個酒店的名字,因為店主人姓萬,所以叫萬家酒店。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其實這不是汪倫故意要騙李白,只是出于對大詩人的仰慕之情,因為汪倫擔(dān)心李白不會到他的莊園做客,采用這種方法將他邀請至涇川的。
汪倫的莊園環(huán)境優(yōu)雅,清新別致,汪倫盛情款待李白,在這樣輕松愜意的環(huán)境中,兩人把酒言歡,對酒當(dāng)歌,相處非常融洽。李白也是出了名的豪放之人,與汪倫情投意合,成為知己好友。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在汪倫的莊園里住了數(shù)日,就打算離開了。離別之時,汪倫給李白贈送了名馬八匹,錦緞十匹,并親自將李白送至桃花潭渡口。就在李白登船之際,汪倫在岸邊唱起了送別的歌,跳起了送別的舞蹈。
面對此情此景,想到汪倫的真情厚誼,當(dāng)即作詩一首,贈給汪倫,表達汪倫對自己的盛情款待,詩中也流露出兩人之間的深厚友情。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兩句是抒情。詩人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zhuǎn),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詩人的情懷。李白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與情深融為一體,詩情與詩意也自然而然地聯(lián)系起來了。
是的最后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讀來雋永綿延,蘊含的情感更是耐人尋味:詩人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比桃花潭的水好深,那么這樣的情誼該有多少深呢?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這首詩之所以顯得情真意切,是因為字里行間真情的自然流露,沒有浮華辭藻的修飾,只是質(zhì)樸平實的記述,在即將分別的時刻,耳聽到歌聲,轉(zhuǎn)眼看到汪倫踏步唱歌的感人一幕。
李白以腳下的桃花潭水之深作比,直抒胸臆,將汪倫對自己的真情厚誼表露無遺,也將兩人之間的情誼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
讀這首詩時,不由得會讓人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場景:
在桃花潭,汪倫踏步作拍,唱著送別的歌曲,李白和汪倫互相道別,說著彼此珍重的話語;汪倫目送李白乘坐的船漸行漸遠,最后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