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第十一(共二十六章)
11.1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今譯】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后做官的是普通在野的人士;先做官,然后學習禮樂,是卿大夫的貴族子弟。如果,讓我選用人才,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注釋】先進于禮樂:指先修禮學文化而后進入士階層的人。野人:在野的人,指沒有世襲的“食田”和祿位的人,靠自己刻苦學習而進身的新士人。后進于禮樂:指先有士的等級身份而后學習禮樂文化的人。君子:指卿大夫子弟,依靠門蔭入仕者。用:選用,任用。
【評點】孔子審時度勢,反對世卿世祿的世襲制。由于孔子出身卑賤,而自己又有迫切希望從政參政的自我意識,使他感覺到必須排除世襲制這個影響自己走向仕途的障礙(孔子始終未受封爵),但更主要的是孔子要堅持自己的仁學思想體系。這樣,孔子反對世襲制,主張不拘身分舉賢任能的思想必然明確、鮮明,而且義無反顧了。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把那些沒有爵位,因而先學習禮樂后任官職的人稱為“野人”(原來不在位的鄉(xiāng)野平民),而把那些有世襲爵位、因而先有官位,后學禮樂的卿大夫子弟稱為“君子”。兩者比較,如有用人需要,他主張選用那些“野人”。他的用人觀點是非常鮮明的。這是社會變革在孔子思想上的反映,其基本觀點順應(yīng)了歷史的潮流。
11.2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今譯】孔子說:“曾經(jīng)隨從我在陳國、蔡國的弟子們,現(xiàn)在都不在我的身邊了。”
【注釋】陳、蔡:陳國和蔡國。不及門:不在他的門不受教育。“門”指學習和受教育的場所。“及”:在,到。
【評點】孔子周游列國,于公元前489年,率領(lǐng)弟子們從陳國去蔡國。途中,被陳國人包圍,師生絕糧7天。跟隨孔子的學生有子路、子貢、顏回等,都餓得舉步艱難??鬃踊氐紧攪螅勇泛妥迂曄群箅x開,有的做了官,有的回老家,顏回也病死了??鬃油砟険峤袼嘉?,回憶曾共患難的弟子,悲從中來,這是很自然的事。
11.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今譯】在德行方面優(yōu)秀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言語方面擅長的有:宰我,子貢。政事方面能干的有:冉有,季路。文學方面出色的有:子游,子夏。
【注釋】德行:指能實行忠恕仁愛孝悌的道德。言語:指長于應(yīng)對辭令、辦理外交。政事:指管理國家,從事政務(wù)。文學:指通曉西周文化典籍。
【評點】此章記載了孔門的十位高材生,后人因而稱之為“十哲”??鬃又匾曇虿氖┙?,所以弟子各有專長??鬃拥茏尤В云鋸V大,未必確指,賢人七十二則有名有姓。而上述十位學生,其成就最高。這十人是四科學生中的代表人物。
孔子為了因材施教,而劃分專業(yè),分科教育,這在我國教育史上有首創(chuàng)之功。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今譯】孔子說:“顏回啊,不是能幫助我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注釋】說:同“悅”。心悅誠服。
【評點】此章是孔子對顏淵委婉的批評。顏淵是孔子人生道德理念的忠實踐履者,七十弟子之冠。這并不是說顏淵是個十全十美的人,在教學活動中,顏淵從來沒有提出疑問責難,缺乏質(zhì)疑的主動性,對孔子的話無所不悅,這對喜歡教學相長,希望從學生的辯難詰問中得到啟發(fā)、增智進益的孔子來說,未免感到遺憾。
11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子言。”
【今譯】閔子騫真孝順?。τ谒改感值芊Q贊他孝的話,人們總找不出可挑剔的地方。”
【注釋】閔子騫:即閔損。民間傳說“二十四孝”之一。間:間隙,引申為挑剔。昆弟:兄弟。
【評點】本章孔子贊揚閔子騫的孝行。閔子騫早年喪母,父再娶,又生了兩個兒子,后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穿棉襖,給閔子騫穿蘆花襖。父察其故,欲出后母。子騫哀求父親寬容后母,乃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后母聞之,徹底悔改??梢姡鬃犹岢⒌?,并不提倡父母之命是從。父母有不是之處,作為子女應(yīng)該委婉勸諫,閔子騫正是這樣做了,所以孔子稱贊他的孝行,從而為后人留下好的傳統(tǒng)。
11.6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今譯】南容反復誦讀《詩》中關(guān)于白圭的詩句,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他。
【注釋】南容:即南宮適。三復:多次重復。白圭:指《詩經(jīng)·大雅·抑》中四句詩:“白圭之玷(diàn),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子:指女兒。妻:嫁給。
【評點】本章孔子贊美南容謹言慎行,道德日進。南容是一個尚德慎言,對嘉言懿行十分執(zhí)著的人。文中提到“白圭”詩的意思是:玉石上的疵點尚可磨滅,而言語中的失誤就不那么容易消除。南容誦它,說明他在警戒自己要慎于言??鬃淤潎L他能謹其言語,謹慎處身,邦有道不廢其位,邦無道免于刑戮,是一個會做人的難得人才,所以孔子將侄女許配給他。
11.7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今譯】季康子問道:“您的學生中誰最喜愛學習?”孔子答道:“有個叫顏回的學生最喜愛學習,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再也沒有這樣好的學生了。”
【注釋】孰:誰,哪一個。亡(wú):同“無”,沒有。
【評點】本章孔子極力稱贊顏回的好學精神,可惜他英年早逝,表達了痛惜之情。
11.8顏回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我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今譯】顏淵死了,他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來替顏淵置辦外槨??鬃拥溃?#8220;不管有才還是無才,總說是自己的兒子呀!譬如我兒子鯉死了,也只有內(nèi)棺而無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替他買槨。因為我曾經(jīng)做過大夫,按禮,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注釋】顏路:顏回的父親,名無繇(yóu):路是他的字,也是孔子的學生。?。ǎ纾酰铮和夤住2牛翰拍?。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魚。他去世比孔子早,他死時孔子年七十,據(jù)推算,孔子說這番話時,孔鯉還沒有去世,只是以此來作比方。徒行:步行。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之后??鬃赢敃r已不是魯國的大夫,但他不說曾當過大夫,而說“從大夫之后”,這是謙遜的說法。
【評點】顏回死,其父親顏路家貧,就要求孔子賣掉車子為顏回買槨。但孔子不能賣掉自己的車子,因為根據(jù)禮制,像他曾經(jīng)當過魯司寇的官員,也算有身份的人,是不能徒步出門的??鬃优骂伮氛`解,又用自己的兒子來打比方??梢姡鬃犹幨录戎v情,更考慮是否符合禮,坦率地回絕了顏路的無“禮”請求。
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今譯】顏淵死了,孔子道:“唉!老天爺要我的命呀,老天爺要我的命!”
【注釋】噫:唉。
【評點】顏淵病逝,還只有40歲,英年殂謝,當年孔子已71歲了??鬃右曨仠Y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把傳道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現(xiàn)在顏淵早亡,自己又年老,悲嘆圣道將無人繼承,這使他悲痛萬分,在“天喪予”的重復呼喚中,使人感受到他扣人心弦的哀痛之情。
1110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今譯】顏淵死了,孔子哭得很傷心。隨從孔子的人說:“先生太傷心了。”孔子道:“真是太傷心了嗎?我不會這個人傷心,又為誰傷心呢?
【注釋】慟(tong):痛哭流涕,極度悲傷。夫(fu)人:這個人,這里指顏淵。
【評點】本章記敘孔子吊顏淵之喪的哀慟之情。從“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中,可看出顏淵在孔子心中的地位??鬃影褌鞯兰南M陬仠Y,在好學和尊師方面,顏淵起到了旁人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是孔子,才能識顏淵之才德,正是顏淵才能贏得孔子的哀痛熱淚??梢娖鋷熒樯?。從歷史發(fā)展情況來看,孔子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顏淵死后,曾子是個很好的傳道者,接著有子思、孟子等連綿不絕。儒學就是這樣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逐步發(fā)展至今。
11.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予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今譯】顏淵死了,弟子們想豐厚地安葬他??鬃诱f:“不可以。”弟子們?nèi)匀回S厚地安葬了顏淵??鬃诱f:“顏回呀,把我看成他的父親,而我卻不能把他看成兒子。這(厚葬)不是我的主意,是你的同學們要這樣做的呀!”
【注釋】厚葬:豐厚地埋葬。猶:動詞,好像。夫:代詞,那。二三子:指學生們。
【評點】儒家認為,葬禮的豐菲要依據(jù)地位、財力,地位不允許不能豐,財力不允許不能豐。從顏回的家境貧困、社會地位低下來看,都不具備厚葬的條件。再看,孔子對顏回的父親顏路說的話:“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孔子假設(shè)自己的兒子鯉死了,也是有內(nèi)棺而無外槨?,F(xiàn)在,孔子視顏回如子,其葬應(yīng)與孔鯉一樣薄葬;如果厚葬,豈不淡薄了孔子視顏回如子的感情?孔子總是要循禮而行??鬃拥哪切W生們對顏淵的喪事未能從簡,有越禮之嫌,所以孔子才這樣不勝感慨。
11.12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今譯】子路詢問怎樣服事鬼神??鬃拥溃?#8220;還沒能事奉好活人,怎么能事奉鬼神?”子路又道:“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說:“活的道理還沒有弄明白,怎么能夠懂得死?”
【注釋】季路:即仲由,字子路,亦字季路。焉:怎么,疑問副詞。敢:表示尊敬對方的謙詞。古代地位低下者向尊貴者進言,多用之。
【評點】孔子的人生哲學是現(xiàn)實主義的,他要求門弟子對現(xiàn)實的人生世相采取實用理性的態(tài)度。在迷信風氣彌漫每個角落的春秋時期,有幾個人敢“敬鬼神而遠之”?孔子自稱為殷商的苗裔,卻尊尚周代的文明,即開始擺脫原始命運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詩歌禮樂文化的道路。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科學技術(shù)不發(fā)達的條件下,誰能說清楚神秘難測的鬼神問題?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觀點,是強調(diào)“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只重視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為高尚的君子。對于死,則表現(xiàn)為大大方方處之坦然,認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參悟死亡的真諦。由此可見,孔子對于鬼神的存在上,是采取一種兩可的態(tài)度,不議論鬼神,卻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
這種“敬鬼神而遠之”的態(tài)度,不理會神界存在的真實性而突出宗教的道德和心理功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把神道歸屬于人道,這是一種非常理智和通達寬容的態(tài)度,即不會流于狂熱,又不會陷于武斷,表現(xiàn)出難得的人文主義精神。
1113閔子侍側(cè),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今譯】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邊,正直而恭敬的樣子;子路剛強英武的樣子;冉有、子貢安詳從容??鬃痈械礁吲d,他接著說:“像仲由這樣的人,恐怕不能善終吧!”
【注釋】閔子:即閔子騫,子是尊稱。侍側(cè):晚輩陪坐在長輩身旁。訚(yín):溫和正直而恭敬。行行(hàng):剛強而勇武。侃侃(kǎn):從容不迫的樣子。不得其死:得不到善終。然:句尾語氣助詞,同“焉”。
【評點】孔子的這四位門弟子都是他比較滿意的。只有子路生性好強,易受傷害,當時孔子才說他“恐怕不能善終”。后來,子路擔任衛(wèi)國大夫孔里的家臣,遭逢衛(wèi)國內(nèi)亂,子路本可脫難,但他抱著“食其食(領(lǐng)受他人的俸祿)者不避其難”的信念,身入危城,死于亂中??鬃訉ψ勇返母嬲]竟不幸而言中。當然,這不是孔子會算命??鬃邮?#8220;知命”之人,他看到的人和事太多了,他是根據(jù)春秋末期的各國混亂無序的政治形勢和子路的性格(子路必然要參政)所作的預(yù)言。預(yù)言要應(yīng)驗,是要合乎邏輯的。
1114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今譯】魯國的執(zhí)政者要改建國庫。閔子騫說:“按舊規(guī)制,怎么樣?何必改建?”孔子說:“這個人不說則已,一說就言中肯。”
【注釋】魯人:指魯國執(zhí)政者。為:做,這里是“改建”的意思。長府:魯國的國庫名。仍舊貫:仍:相因,沿襲。貫:指規(guī)制。夫(fú):此,這。中(zhòng):指說話正中要害,說到點子上?!驹u點】閔子騫認為長府國庫沒有必要進行改建。如果改建,勢必勞民傷財,不如“仍舊貫”??鬃诱J為閔子騫崇尚節(jié)約,愛惜民力,是合理的,因而對他的為人處事作了很高評價。
1115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行堂矣,未入于室也。”
【今譯】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么彈到我的門口來呢?”學生們就不尊敬子路??鬃佑终f:“仲由的學問已經(jīng)升堂了,但是還沒有入室。”
【注釋】由:仲由,即子路。瑟(sè):古代一種撥弦樂器,形似古琴。登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nèi)室。先入門,次升堂,后入室,表示做學問的幾個階段。
【評點】孔子認為音樂的曲調(diào)要合乎《雅》《頌》那樣的中和之音,而子路鼓瑟卻有“殺伐之聲”(據(jù)《孔子家語》),因而孔子不滿意,認為有悖于樂道,所以說了上面這番話。
孔子又考慮到自己的話恐怕會影響子路的威信,就向?qū)W生們進行解釋:“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一個人的學問、技藝能夠得到孔子的“升堂”的評價,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了。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如能繼續(xù)努力,既會“升堂”,就有“入室”的希望,達到精湛的高度。從而可見孔子對學生的愛護和關(guān)切。
1116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今譯】子貢問道:“子張與子夏兩人誰好一些?”孔子說:“子張做事要過頭,子夏做事有些趕不上。”子貢說:“那么,不是子張好一些嗎?”孔子說:“做過了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都不好。”
【注釋】師與商:顓孫師(子張)與卜商(子夏)。過:過分,過度,過頭。不及:趕不上,達不到。愈:好。猶:如同。
【評點】本章是孔子對子張、子夏的評論。這兩人都是孔門的高材生,是七十二賢人之中的??鬃诱J為這兩個學生都有美中不足:子張總要說過頭話,做過頭事;子夏則失之保守,說話、做事都有些保留??鬃诱J為“過猶不及”,即過頭與跟不上同樣不好,這個論斷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所主張的中庸之道。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今譯】季氏的富有超過了在周王朝任職的王族,而冉求還替他搜刮錢財來增加他的財富。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了,你們這些后生公開聲討他都沒有關(guān)系。”
【注釋】季氏:季孫氏,魯國的權(quán)臣。周公:泛指在周王朝任職的王族。聚斂(liǎn):收集。此指增加賦稅,搜刮民財。附益:額外加收,附帶收取。鳴鼓:大張旗鼓,公開聲討。
【評點】冉求當時正擔任季氏的家臣,替季氏征收田賦。孔子主張“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即給百姓的好處要多一些,要百姓做的事要量力而行,向百姓索取的東西相對要少一些。結(jié)果冉求沒有聽從老師的意見,反而邦季氏重稅盤剝百姓,還征收附加稅,這就引起孔子的惱怒,幾乎不承認他是學生,還讓其他學生鳴鼓而攻之??梢娺`反了仁政的原則,即使是相當親近的學生,孔子也絕不輕饒。
孔子雖然沒有點季氏的名,間接斥冉求也沒有正面公開地為民代言,但他所聲討的是季氏聚斂百姓財富,實際上他是站在民眾一邊,為民眾利益講話的。
1118柴也愚,參與魯,師也辟,由也。
【今譯】高柴愚笨,曾參遲純,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注釋】柴:孔子學生高柴,字子羔。魯:遲鈍。師:即顓孫師,子張。辟:偏激。由:即仲由,子路。(yàn):魯莽。
【評點】孔子指出四位弟子的缺點,說明孔子對學生的特點了如指掌,只有如此,才能因材施教,以使他們匡正自己的不足。這里更見孔子人品、師德的高尚——對學生的一腔熱忱和一片愛心。試想,如果孔子沒有對學生的愛心,他能逐個去了解、研究學生的特點嗎?這是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問題。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今譯】孔子說:“顏回呀,他的道德修養(yǎng)大概差不多了吧,可是他常常貧困。端木賜不安本分,而去經(jīng)商,猜測則常猜中。”【注釋】共:副詞,表示推測。大概,恐怕。庶:差不多。一般用在稱贊的場合。屢空:常常貧困。賜:端木賜,即子貢。不受命:不接受上天的命運安排。此處的“命”可釋為“本分”。貨殖:通過交易使錢財增多,即從事商業(yè)活動。億:猜測、判斷。中(zhòng):猜中。
【評點】本章孔子議論顏回和子貢。顏回安貧樂道,孔子是贊揚備至的。而對子貢,孔子在贊揚其智謀之余,卻微有譏評其不愿安貧樂道之意,表現(xiàn)出他有重義輕利的思想傾向。子貢“不受命”,按自己的想法安排人生。他不愿做官,而走上經(jīng)商之路,并且憑其天才,在商貿(mào)戰(zhàn)線上“億則屢中”。他在孔子生前已是巨富;孔子去世后,他廬墓六年,這一點誰又能做得到呢?子貢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儒商吧!
1120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今譯】子張詢問做善人的道理。孔子說:“如果不踩著前人的腳印走,學問道德就不能達到高深的境界。”
【注釋】善人:此指本性善良的人。踐跡:循著前人的腳印。入于室:一個人想從外面進到內(nèi)室,必須先入門,再升堂,最后才能入室。入門、升堂、入室,常用來比喻做學問、學技術(shù)的三個階段。因此引申為學問精深。
【評點】本性善良的人,要進步,要使自己的道德學問達到高深的境界,孔子認為必須向前人學習嘉言懿行,循著成功者走過的道路前進。否則,就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應(yīng)走的道路,更不可能使自己的學問道德登堂入室而成為君子。
1121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今譯】孔子說:“言論篤實就贊許,但要分清他是君子呢,還是偽裝莊重的人呢?”
【注釋】論篤是與:“與論篤”的倒裝。“是”起幫助“論篤”這一賓語倒裝的作用,并無實義。此類倒裝句式還有“唯利是圖”、“馬首是瞻”。論篤:言論篤實。與:贊許。色莊:偽裝臉色莊重。
【評點】本章是說,不能以言取人。在這個問題上,孔子有過教訓,他曾說:“吾始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本書《公冶長》篇)。
112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之’,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今譯】子路問道:“聽到了一個道理就去實行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沒有得到允許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了一個道理就去實行嗎?”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實行。”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去實行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您:‘聽到了一個道理就去實行嗎?’您說:‘聽到一個道理就行動吧’這使我感到迷惑,所以大膽地來問您??鬃诱f:“冉求做事退循,所以要促進他;仲由性格急躁,敢于作為,所以促退他。”
【注釋】聞斯行諸:斯,代詞,此指代道理。諸:“之乎”的合意。由:仲由,即子路?;螅好曰?,糊涂。赤:公西赤,即公西華。敢問:大膽地問個明白。敢:自謙之辭,有冒失,大膽的意思。兼人:一個人做兩個人的事,喻好勝。
【評點】本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xiàn)。同樣的問題,因詢問者的情況不同,孔子的回答也不同。“一進之、一退之,所以約之(約束他們)于義理之中(不偏不倚),而使之無過不及之患(弊?。┮?#8221;(朱熹《集注》)。一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學生,二要有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像孔子那樣的一顆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熱生的心。
1123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今譯】孔子在匡邑被拘禁,師生失散,顏淵最后趕到??鬃诱f:“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顏淵回答說:“您老人家活著,我顏回怎么敢輕易死去。”
【注釋】畏:囚禁。匡:地名,在今河南長坦縣西南。后:指最后到達。女:同“汝”,你?;兀杭搭伝?。
【評點】本章是師生在患難中會面的感人情景的真實記錄。由衛(wèi)國去陳國的途中,孔子師徒被匡人圍困起來。后經(jīng)孔子的解釋,使匡人知道自己不是殘害他們的陽虎,才得以脫險。孔子與顏回師生之道不同一般。如果孔子死難,顏回必然不會偷生。既然孔子還健在,那么顏回就不敢輕易去死。仁者并非無勇,問題在于有沒有必要。
1124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今譯】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是問別人,原來問的是由和求呀。我們所說的大臣,應(yīng)該以仁義正道來奉事君主,如果做不到,就寧可辭職。如今由和求可以說是備位充數(shù)的臣屬。”季子然又問:“那么,他們會服從上級嗎?”孔子道:“謀害父親和君主的事,他們是不會服從的。”
【注釋】季子然: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同族人。異之問:問別的人。曾:乃、竟、原來。止:停止,指辭職。具臣:備位充數(shù)的臣屬。從:順從,服從。弒(shi):古稱下殺上為弒。
【評點】本章孔子通過輕視子路、冉求來譏諷季氏的不臣行為,表現(xiàn)對權(quán)臣季氏的不滿態(tài)度。當時,子路和冉求是季氏家臣,屈從于季氏,所以孔子不以大臣相許,有意壓低他們的才能。只說他不過是備位充數(shù)的一般臣屬??鬃酉嘈抛约旱膶W生會深明大義的,一般問題他們可以聽從,如果是“弒父與君”之類大逆不道的事,他們是不會聽從的,君臣之道他們還是能分得清的。由此表明孔子不滿季氏僭越的鮮明態(tài)度。
1125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今譯】子路讓子羔去費地擔任行政長官??鬃诱f:“這是誤人子弟。”子路說:“那里有百姓,有政府,何必非讀書才算是學習呢?”孔子說:“所以我厭惡巧言強辯的人!”
【注釋】子羔:高柴,字子羔??鬃拥茏?。賊:害,毀壞,坑害。民人:平民和貴族,這里偏指老百姓。社謖(jī):土地和五谷。代表政權(quán)。惡(wù:討厭。佞(nìng):花言巧言,無理強辯。
【評點】子路擔任魯國聊大夫季氏的總管,頗得季氏信任。子路推舉比自己?。玻睔q的子羔去擔任季氏采邑之一的費邑行政長官,孔子認為子羔年事太輕,學業(yè)不圓滿,處事不達權(quán)變(孔子曾說他的缺點“愚”,見本篇柴也愚章),不具備出仕條件。更何況費邑是一個多事之地,民情多變,魯國內(nèi)亂,有幾次就源于此。所此說子路這樣做是“誤人子弟”。子路情知理屈,卻強行辯解,這就更引起孔子的反感和厭惡。這是孔子愛護學生、對自己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
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不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今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奉孔子閑坐著??鬃诱f:“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不要因為我而拘束。你們平時總是說:‘沒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想用你們,你們又能怎么樣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受別國軍隊的侵犯,又遇上兇年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而且知道遵守禮義。”孔子聽了微笑一下??鬃佑謫枺?#8220;冉求,你怎么樣???”冉求答道:“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生活富足。至于禮樂教化方面,那要等待賢德的君子去實行了。”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么樣???”“公西赤回答說:”不敢說我能夠做到些什么,而是很愿意學習啊。在宗廟祭祀的事務(wù)上,或者與別的國家的盟會中,我穿上禮服,戴上禮帽,愿意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孔子又問:“曾點,你怎么樣?”曾點正在彈瑟,聲音漸漸稀疏,鏗鏗的一聲停了,離開瑟站了起來,回答說:“我的志向和他們?nèi)凰v的不一樣。”孔子說:“那又有什么妨礙呢?也就是各人談?wù)勛约旱闹鞠蚵铩?#8221;曾點說:“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上了,和成年人五六人,少年六七人,去沂河洗洗澡,到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緩緩而歸。”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點的。”三人出去了,曾皙問孔子:“這三位說的話怎么樣呢?”孔子說:“也就是各人談?wù)勛约旱闹鞠蛄T了。”曾皙說:“夫子為何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他說話卻不謙讓,所以笑他。”曾皙又問:“難道冉求所講的不是邦國之事嗎?”孔子說:“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又問:“難道公西華所說的就不算治國了嗎?”孔子說:“有宗廟、有同別國的盟會,那不是諸侯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個小相,那誰還能做大相呢?”
【注釋】曾皙(xi):曾參的父親,名點,孔子的弟子。一日:比喻年歲相差之短。是謙遜的說法。毋吾以:“以”同“已”,此處是停此、受拘束的意思。居:平時。率爾:輕率地、急忙地。千乘之國:指擁有縱橫一百里面積的諸侯國。攝:含有局促、受制約的意思。師旅:猶言發(fā)生戰(zhàn)爭。饑饉(jīn):荒年。比及:等到。知方:懂得道義,遵守禮義。哂(shěn):微笑。俟(sì):等待。赤:即公西華。會同:諸侯會盟。端章甫:“端”是禮服,“章甫”是禮帽。泛指宰穿著禮服。小相:在祭祀,會同時,行贊禮的人員,“小”是謙遜的說法。希:通“稀”。稀疏(節(jié)奏速度放慢)。鏗(kēng):爾:鏗的一聲。作:站起身來。三子:三位。“子”是對同學的尊稱。撰:此處指想法、內(nèi)容。傷:妨害,妨礙。莫:同“暮”。既:已經(jīng)。成:定,穿得住了。冠者:成年人。沂(yí):沂水,在山東曲阜縣南。舞雩(yú):古代求雨的祭壇。唯:語首助詞,無實際意義。
【評點】本章記載孔子與四個弟子談志向的事。孔子開始時就叫弟子們不要拘束,因此大家談得坦率、自然、各言其志。對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一般都作了肯定。唯獨曾點與其他三位談得不完全相同,他所談的不是事功,而是樂道??鬃邮仲澷p曾點的春風沂水的情懷。那是人生的一種藝術(shù)審美情懷,正是人際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美好理想的展示和流露。曾皙向往的悠閑自得的生活,正是孔子所追求的太平社會的縮影,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目標的形象表述,所以孔子情不自禁地贊同曾皙的志向。
本章在《論語》中文字最長,是一篇優(yōu)美的、文學性很強的散文。從四位學生各其言志中,展示了各自的性格特點,展示了孔子與學生間親密無間的師生關(guān)系。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深明事理、關(guān)心弟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的長者形象;子路是一個豪爽率直而略帶魯莽性格的形象;冉有是一個誠實爽朗、虛心謹慎的形象;公西華是一個謙恭有余、掩飾真情的形象;曾皙灑脫、閑適,是一個志向高遠而性情淡泊的形象。如同其他章節(jié)一樣,本章寫人偏重于人物精神世界的刻劃,偏重于人物品格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儒家散文普遍的審美情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