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耳濡目染,通過中醫(yī)、戲曲、民俗文化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先是喜歡,進而充滿了信心。從第一次看到父親給人針灸,就引起了我強大的好奇心。銀針在身體上“亂插”怎么就能治病呢?真是神奇!三十年前的家鄉(xiāng)一直有個傳統(tǒng),就是每當秋后,人們完成了一年的田間勞作,收獲了莊稼,手中也便有了收入,鎮(zhèn)上就會有廟會。有買、有賣,有耍猴的、練雜耍的、演皮影戲的、吹糖人的、唱戲的,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好不熱鬧。這種好奇和熱鬧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
如今回想起來,當屬戲曲對我的影響最大。自古說書唱戲是勸人方,在娛樂、欣賞之中實現(xiàn)了教化的目的。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忠君報國、治國安邦,圣賢的教化潤物無聲的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比如呂劇《墻頭記》,就是教育人們要孝敬老人;評劇《打狗勸夫》,是中華女德的實際運用,它刻畫了一位賢良的妻子的形象,她打死自己的愛犬,用“人命”官司教育自己的丈夫明辨是非、改邪歸正;河北梆子《北國佳人》,講述了我國第一位現(xiàn)代戲演員的命運坎坷,教育人們做人做事要“有骨頭”。有骨氣,是融進民族血液里的,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岳飛、楊家將忠君報國的故事也被戲曲演繹得淋漓盡致,根植于每個人的心中。這些民俗文化,對于我們民族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定型以及傳承,有著其獨特的貢獻。不管你身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也不管你身在哪個團體,也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yè),我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幾乎都有著民族的烙印。
生活成長在改革開放的環(huán)境之中,我的思想也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通過自身的學習和感悟,我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一定會從學習西方的技術文化,回歸到以自己的文化為主導的,包容世界的大繁榮、大發(fā)展上來。我們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受氣候、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正是因為有眾多的民族、眾多不同的風俗,才使得我們生生不息、生機勃勃。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花樣,不管是什么花樣,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本土的才是最好的,那是歷史的積淀。一個長期生活在北方的人忽然去了南方,會出現(xiàn)種種的不適應,這就是水土不服。同樣一個生活東方的人去了西方也會水土不服。人身、生活如此,文化亦如此。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們與世界交互范圍的擴大,這讓我們可以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這些不同文化的花樣,也必將為中華文化所接受和容納。我們創(chuàng)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足以證明中華文化是有這個能力和擔當?shù)?。同時,我們的文化,也必然會被世界所接受。因為那是我們幾千年來,一代一代人實證、實踐過來的。不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曾經被扭曲了,甚至包括很多的文化名人,把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看成是壞的、舊的、落伍的。這是很不正常的,全世界沒有人不尊重自己的傳統(tǒng)的。我們不能用別人思維模式和標準來評判自己的文化,這就類似于我們不能用別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一樣。繼承傳統(tǒng)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證,聽了去做,做一陣子便能分出好壞。比如我們以學習《術數(shù)學》為實踐的案例,學習之前的你和之后的你是否有變化了?那是因為你找到了根本。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每當我打掃院子清掃垃圾的時候,媽媽總是讓我從門口往院子里面掃;清掃大門口的時候,又讓我從外圍往自家門口掃。我就很不以為然,認為老人們思想古董、迷信,掃個垃圾還要遵循方向嗎?后來,我慢慢的就明白了,尤其是跟隨老師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才是真的明白了!垃圾的五行就是土嘛!土,不就是財嗎?你會拿自己的財往外送嗎?咱們說的再明白一點,圣人們就是利用人欲利己的思想,教化人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绻麖淖约议T口往外圍方向掃,如果有風,便會把塵土、垃圾吹到鄰居家的門口。就像媽媽說的:“人不光是為自己活著。”這不就是中庸之道嗎?
很多人說,中國人存在信仰危機。其實,對于中國人而言,道德就是一種信仰?!兜赖陆洝分v的就是“道”和“德”。幾千年來凝聚了中國人力量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道德。這也是我們有別于西方的精華所在。中華民族沒有因為宗教信仰而發(fā)動過戰(zhàn)爭,相反,因為文化的一統(tǒng),而促使中華民族幾經危難而得以繁衍壯大,同時也實現(xiàn)了國家疆域的擴大。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一下中西方的歷史。如果說“道”是大自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存在于天地之間,既看不到,也摸不著。那么,在人身上就叫“德”,也便是“道”的外顯了;人性是“道”賦予我們的,我們的表現(xiàn)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規(guī)律的就叫做“有德”。有德之人,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得道高人”,因為他把“道”統(tǒng)統(tǒng)發(fā)揚出來了。
曾經很多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逼鋵?,這是我們誤讀了圣人。這只是后人的自以為是而已,圣人怎么會教我們越來越自私呢?這個“為”是做出來的意思。如果人不把自己的天性,把自己作為人的“道”表現(xiàn)出來,就仿佛天誅地滅了。你看那些沒有“道”和“德”的人,做事不憑良心,心存狡詐的人們,他們的人生結局,甚至人生境遇,又有幾個會好的呢?就像老師講的,現(xiàn)世都不好好為人,死了就會好嗎?這不就是自欺欺人嗎?
信仰是約束道德的利劍,如果國人都能傳承先民優(yōu)秀的文化,用“道”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用“德”指來導人生的方向。那么,我們自己的燦爛文明就會更加的燦爛。其實,中華民族是個“早熟”的民族,中華民族已經穿長衫了,西方人還民智未開呢。咱們不要被西方科技的、暫時的后來居上給迷惑了??萍家辉~是近代才有的,其實我們的科技一直是世界第一,只是我們不叫這個名稱而已。比如,即便公認的四大發(fā)明咱們不提,就考古而言,專家們一直在驚嘆:怎么那么早就有這種技術。以至于發(fā)掘出來了,現(xiàn)代人卻無以應對,保護文物便成了問題。
現(xiàn)在全國興起國學熱。大家的熱情是有了,但是大部分人還不得理法。學習國學首先要記住的是:國學是要真修實證的,它有理有法的。我們已經學習了《術數(shù)學》,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果還能配合《問道大學》的法,便可以易入道、以術入道。所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總根源,其實就是《易經》,任何的觀點都是與它不可分割的。例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是儒釋道三家的核心,更是易經八卦的作用和目的。
中國人重視傳承,師傅帶徒弟各有一派,雖然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門派,但是其實只有這一個總根源。而把它總結的最好的兩個人,就是老子和孔子??鬃邮鞘龆蛔?,有教無類是他的發(fā)明;老子是為更智慧的人做解讀。如果把他倆的思想搞清楚,諸子百家就都相差無幾了。
幾百年來我們受西方文化強勢的影響,快把祖宗的東西丟盡了。比如我們個人、家族,能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東西,還有多少呢?很多人在想,“時代在變,我們也沒辦法呀”,“這是時代的趨勢”,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易經》有三義:簡易、不易、變易。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xiàn)象,我們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簡易。
我們要復興民族文化,一定要矯枉過正,正本清源。從自己中學時期通讀《毛澤東選集》開始,到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我想學習的那個東西,那個隱藏在我們生活、民俗、學術、藝術之中,并把他們串聯(lián)起來的東西。也正是這個東西,把古今中外所有的學問用一句話就給概括了:“一陰一陽之謂道?!薄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泵鞯轮缶鸵ビH民,帶領更多的人,更多行業(yè)的人,了解傳統(tǒng)文化,擔當起回歸我們本根文化與傳統(tǒng)的責任,實現(xiàn)共同走向至善的目標。對中華文化的這份用心,絕不是民族的情緒化。求同存異以,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指導規(guī)范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互影響,才能使人類文化不斷繁衍下去。這一點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早已達成共識的了。這篇論文大意是:“到了21世紀人類若要繼續(xù)生存,必須要向中國的孔子等圣賢學習生活的智慧?!?/p>
我沒有“立天地之心”的大氣魄,也無“為生民立命”和“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力。但我最起碼可以“為往圣繼絕學”,讓我們的優(yōu)秀中華文明不致斷層。有文化在,這個民族就永遠不會衰亡;有文化在,人們才可以找到人生信念,找到命之所依,而實現(xiàn)命與性兩大系統(tǒng)層次的提升。這就是我學習傳統(tǒng)文化、學習國學的發(fā)心。
感恩前人教化,引領后輩前行。情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求衣食溫飽的同時,擠出時間學習國學,以心御物,不曾有過勞累與痛苦。問道路上,與大家一起破迷開悟、日日精進,真的是快樂相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