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脾利水、活血去瘀治愈單腹脹一例
陳某,男,53歲。
初診∶1965年7月29日。
主訴及病史∶1964年初,自覺腹部逐漸膨大,至11月出現(xiàn)大便溏薄,日行三四次,糞便中含有黏液,兼夾血液。病者系船工,平日刻苦耐勞,未曾認(rèn)真醫(yī)治。1965年3月27日來院檢查。
診查∶面帶青暗;腹部膨隆,皮膚光亮,腹脹;食欲呆鈍,精神疲倦。脈弦細(xì),舌苔白膩。腹診∶肝腫大至臍上四指,質(zhì)偏硬,有腹水;四肢無浮腫。
辨證∶病由蟲阻經(jīng)隧,導(dǎo)致氣滯血瘀,肋下積塊,脾不健運(yùn),水濕停滯。
治法∶疏通經(jīng)隧,健脾利水,寬脹疏中。
處方∶生白術(shù)12g花檳榔9g冬瓜皮12g制半夏6g焦枳殼4.5g粉豬苓15g漢防已12g福澤瀉9g梗通草3g青陳皮各4.5g焙車前(包)12g,5劑
另用活大蟾蜍14只(洗滌清潔),砂仁63g。每只活蟾蜍口內(nèi)塞入砂仁4.5g;以稻草縛之。外涂爛河泥,須涂滿,干烈火中煅透燒紅,取出待冷卻后敲去河泥,將蟾蜍研成極細(xì)末,加入赤砂糖適量和勻,貯藏于密器內(nèi),每日晨夕各服半調(diào)羹,開水送服。
二診∶8月6日。藥后自覺腹脹較前輕減,但從臨床觀察,其腹膨等證候如前,小便不利,脈弦細(xì),舌苔白膩。再以前法出入治之。
處方同前,除花檳榔、制半夏、青陳皮,加帶皮苓15g、黑牽牛9g、生白術(shù)易大冬術(shù)12g,5劑。
三診∶8月15日。腹部膨隆如前,脹滿較減,尿量仍少,精神較好,食欲漸好。脈弦細(xì),舌苔厚膩。再進(jìn)逐水利尿之劑。
處方∶芫花9g紅毛大載9g黑白丑各4.5g土炒白術(shù)9g懷山藥9g赤茯苓9g大腹皮15g大棗10枚,3劑
四診∶8月23日。投以逐水利尿之劑,連服藥3劑,得大便溏薄如水樣者多次,腹部膨大較前輕松,腹圍較前縮小,但瀉后精神疲憊,步履亦感乏力,口渴引飲,小便仍稀少。脈弦,舌苔膩,峻瀉之后,當(dāng)以和脾利水為治。
處方同8月6日方,除帶皮苓,加花檳榔9g,7劑。
五診∶9月1日。腹部膨隆,已大見消退。
腹診∶肝腫大至臍上四指,質(zhì)偏硬。小便較利,食欲較好,精神尚佳。脈弦細(xì),舌苔膩,病勢已見好轉(zhuǎn),再進(jìn)健脾活血、祛瘀消痞之劑。
處方∶蓬莪術(shù)9g大冬術(shù)9g花檳榔9g冬瓜皮12g焦枳殼4.5g竹三七9g制香附9g焙車前(包)12g新會皮6g福澤瀉9g赤茯苓9g,5劑
蟾砂散照前方服。
六診∶9月10日。腹膨已完全消退。腹診∶肝腫劍突下一掌,病情已有好轉(zhuǎn)。脈虛弦,舌苔白膩。再當(dāng)攻補(bǔ)兼施。
處方∶潞黨參9g野於術(shù)9g蓬莪術(shù)9g花檳榔9g焦枳殼4.5g荊三棱9g竹三七9g冬瓜皮12g炒當(dāng)歸9g元紅花4.5g制香附9g焙車前(包)12g,10劑
七診∶9月22日。進(jìn)攻補(bǔ)兼施之劑,面色漸見紅潤,入夜口渴,食欲尚可,大便解而不暢,小便尚利。脈弦,舌苔薄膩。藥既奏效,再進(jìn)養(yǎng)血柔肝之劑,攻補(bǔ)兼施。
處方同前,除焦枳殼、花檳榔、三棱、冬瓜皮,加制半夏。蟾蜍散同前服,5劑。
八診∶9月27日。服藥后,病情日見好轉(zhuǎn),夜寐尚安,精神亦佳,食欲亦增,小便通利。脈弦,舌苔薄白。再進(jìn)健脾溫陽利水之劑。
處方∶制于術(shù)9g焦枳殼4.5g制半夏6g帶皮苓15g粉豬苓15g福澤瀉9g新會皮4.5g焙車前(包)12g絲通草3g生姜皮3g川蜀椒3g淡附片3g,7劑
【按語】單腹脹,在《靈樞·水脹》篇早有記載∶"腹脹,身皆大……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醫(yī)門法律》說∶"癥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痛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斗,是名單腹脹。"它屬于西醫(yī)學(xué)血吸蟲病晚期肝硬化之出現(xiàn)肝脾大、腹水等證者。古人云∶"瘋、癆、臌、膈,雜病難醫(yī)"。此屬"單腹脹,亦稱單臌脹,難醫(yī)之候也"。上例經(jīng)過8次診治,服藥42劑,腹水消退。病情好轉(zhuǎn),收到較好的療效。初、二診主要疏通經(jīng)隧,健脾利水,以四苓散加味。同時采用《絳囊撮要》方"蟾砂散",其功用為行氣消積。連服藥兩個多月。三診時考慮其體質(zhì)尚可,運(yùn)用《傷寒論》十棗湯方以峻瀉,使腹水從大便中排出。腹水消失后,則以和脾利水為治。五診主攻肝脾腫。以活血健脾、祛瘀消瘤為治。六、七診運(yùn)用攻補(bǔ)兼施之法。最后一診采用大建中湯化裁而收功。中陽建立,寒去溫回。腹水消退,脹滿亦除。精神日見,好轉(zhuǎn)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