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結(jié)局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史朝義終于為自己的年少輕狂付出了代價,嘗到了失敗的苦果,丟下了總共六萬首級和兩萬俘虜,他只帶著幾百個隨從,倉皇撤出洛陽,向東逃竄。此后,官軍一鼓作氣,拿下了洛陽,又揮師北上,重新奪回了重鎮(zhèn)河陽。
事已至此,史朝義是反擊無望了,不過但凡有一線希望,他還是打算賴在中原不走,史朝義接下來想去的地方是汴州,他計劃在這里躲避一陣,然后東山再起。可他沒有意識到,那些手下們早已暗中決定要拋棄他了。
在洛陽之戰(zhàn)以后,鑒于客觀實力的條件所限,朝廷采取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全新策略。因為叛軍此時的力量還很強大,徹底剿滅并不現(xiàn)實,于是李豫給前線將帥下達了這樣一封詔令——“但取朝義,其它一切赦之”。換句話說,就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只把打擊目標鎖定到了史朝義頭上,其他人只要投降歸順,不論從前干過什么壞事爛事缺德事,統(tǒng)統(tǒng)一筆勾銷。
對這幫造過反的人來說,這個政策可以說是太寬大,太有誘惑力了,大家出來混飯吃,跟著誰混不是混呢?更別說史朝義作為第四代山寨皇帝,早已沒有什么威望可言,此時不投降,更待何時!
于是史朝義接下來的遭遇就開始悲劇了,當他風塵仆仆來到汴州的時候,守將早已關(guān)起城門,根本不讓他們進去,史朝義沒有辦法,只能趕緊遁走,然后等他前腳剛走,人家就立馬打開城門,投降了官軍。
說句公道話,其實這還算是厚道的,投降就是投降,至少沒有忽悠他,把他騙進來給官軍當投名狀。真要這么干了,那才是真的可怕!
史朝義終于明白了,事已至此,中原是待不得了,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回到河北老家。史朝義帶著手下們開始了長途行軍折返跑,先一路向東,再一路向北,終于渡過黃河,可剛渡過河來,仆固懷恩的追兵就到了,一仗打下來,史朝義竟然差點被人活捉。老牌叛賊田承嗣帶著四萬人馬趕來支援,結(jié)果還是被官軍擊敗。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叛軍最鐵的基本盤:河北藩鎮(zhèn),也知道大勢已去,決心拋棄他了。
鄴郡節(jié)度使薛嵩(薛仁貴的孫子)獻出相、衛(wèi)、洺、邢四州,向李抱玉投降。恒陽節(jié)度使張忠志獻出恒、趙、深、定、易五州,向辛云京投降。其他的小鎮(zhèn),更是不計其數(shù)。這些人都統(tǒng)統(tǒng)被官復原職,概不問罪,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功臣。
順便說一句,由于對叛賊的姑息縱容,未來的河朔三鎮(zhèn),就是從此時種下了后來變亂的禍根,而這個責任到底該讓誰來承擔,似乎也一直頗有爭議,讓人越看越看覺得疑惑,越看越覺得撲朔迷離,并最終隨著幾位當事人的離去,成了一樁歷史的懸案。
此時此刻,史朝義已經(jīng)逃到了貝州,糾集了三萬人,再次調(diào)頭與官軍作戰(zhàn),仆固懷恩再次將他們擊敗。史朝義不得已,又逃去了莫州。面對官軍的進攻,史朝義已經(jīng)無力招架了,他三番五次出戰(zhàn),卻總是被打的落花流水。對這一切,我認為只能用四個字來解釋——氣數(shù)已盡。
這個時候,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將給史朝義出了個主意——親自去范陽征兵。
對史朝義來說,當時的范陽節(jié)度使李懷仙是他親自任命的,如果他親自出馬的話,征調(diào)大軍應該大有希望。再者,這員老將近來也確實幫了自己不少大忙,衛(wèi)州之戰(zhàn),拉來了四萬大軍,莫州之戰(zhàn),又堅守了這么多天,表現(xiàn)十分搶眼,不愧是一個危難之際的功臣!他的名字就是田承嗣。
思來想去,史朝義也沒有別的好辦法,決定聽取建議,親自出馬,去幽州走一趟。
臨走之際,田承嗣去城外送別,史朝義在馬上緊緊握住田承嗣的手,滿眼深情地跟他說:
“老田呀,我家一百多口人,可就全托付給你了。”
田承嗣頓首流涕,老淚縱橫,哽咽著對史朝義說,請陛下放心,老臣一定會在莫州堅守,等您回來!一直目送領(lǐng)導離去,十分戀戀不舍。
史朝義走后,田承嗣忽然改變了態(tài)度,把眾位將領(lǐng)召到自己營帳,殺氣騰騰地說道:
“我已經(jīng)決定了,明天就要向官軍投降,有敢反對者,立斬無赦!”
此言一出,眾位將領(lǐng)頓時集體傻眼,誰都沒有想到,這位前兩天還信誓旦旦的家伙竟然就這樣翻臉了。剛對主子表完忠心,就能毫無壓力對官軍投降,這真的是人能干出來的事情嗎?這也太無恥了點吧。而事實證明,田承嗣比大家想象的還要無恥,宣布舉城投降之后,他還向官軍獻上了一份大禮——史朝義的全部家眷,老娘、老婆、孩子、親屬,統(tǒng)統(tǒng)打包,一個不漏,送到了官軍大營。
在整個大亂期間,叛賊固然很多,投降也固然有不得已,但降的如此流氓,如此無恥的人是極為罕見的,如果我是官軍主帥,這樣的人我一定會當場殺掉他,連夜都不帶過的。因為事情很明顯,今天他可以這樣對待老主子,明天就有可能這樣對待國家和朝廷??上КF(xiàn)在軍情緊急,大軍根本沒空來考慮這些。而在不久后,田承嗣將給朝廷制造所有藩鎮(zhèn)當中最大的麻煩。
史朝義在逃往幽州的路上,又被官軍半路截胡,打了一頓,還是磕磕絆絆到了范陽,可是他來到范陽城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城頭上早已換上了官軍的旗幟,史朝義只覺得兩眼一黑,險些一頭栽下馬來。
完了,李懷仙肯定也投降了。
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什么人都是靠不住的,在此之前,李懷仙早已經(jīng)和官軍暗中取得聯(lián)絡,遞上了降表。
駐守在這里的是李懷仙的手下李抱忠,史朝義在城下看到他不給自己開門,十分生氣,揮著馬鞭,數(shù)落起了他:
“身為我的臣子,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我?”
李抱忠嘿然一笑,不痛不癢,丟過來一句話:
“老大,如今唐室復興,上天已經(jīng)不保佑燕國了!我們既然已經(jīng)歸順朝廷,哪有再反復的道理,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我也不會為難你,進城您就別想了,要走趕緊走吧!”
說到這里,李抱忠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于是轉(zhuǎn)而問了史朝義一個問題——你究竟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官軍會追來的這么快?看著史朝義漸漸變色的臉龐,李抱忠為他補充了自己的答案:
“田承嗣肯定早就已經(jīng)投降了。”
這一通話說下來,對史朝義來說,就好比是晴天霹靂,被人從頭到腳澆了一盆涼水,想起全家老小可能遭遇的不測,想起臨走時田承嗣那痛哭流涕的表演,史朝義胸中一口老血都差點噴出來。
就這樣在城下呆了半晌,史朝義腦海中早已閃過千萬畫面,而過了一會之后,他似乎也終于想通了,于是定了定神,再次開口,跟李抱忠提出了一個請求:
“既然如此,招待我們一頓飯吃可以嗎?”
李抱忠沒有想到,在危難之際,史朝義提出的竟然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無論如何,畢竟也是君臣一場,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李抱忠沉默片刻,點了點頭,隨即讓人在城東門就地安排了一頓還算豐盛的飯食,史朝義和隨從下馬過來,在這里狼吞虎咽,飽餐一頓,然后與大家灑淚作別,離開范陽,往東而去。
此時此刻,愿意跟史朝義一起走的隨從大概還有幾百人,直到窮途末路,還有這么多人給他賣命,可見史朝義的確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叛賊,不是什么大奸大惡之徒。之所以走上造反的道路,無非是形勢所迫,錯生在了反賊之家??墒菤v史總是有著讓人千般無奈卻又無可逃離的宿命。安史之亂不是史朝義挑起的,卻注定要在他手中結(jié)束了。
史朝義下一個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陽,但是結(jié)果也不用想了,廣陽的守將還不如范陽的,閉門不納,根本就不出面見他,史朝義又想去契丹,誰知到了半路上,只見后面煙塵滾滾,李懷仙的兵馬追來了。
這位平盧軍區(qū)的老大,雖是自己一手提拔,為人可比李抱忠刻薄多了。
對此時的史朝義來說,這可真是被逼到了絕境,跑,已經(jīng)跑不脫了,投降,到頭來也免不了一死。走投無路,萬念俱灰,面對隨后就到的追兵,事實上史朝義現(xiàn)在也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一種選擇而已,既然如此......
一路之上,面色落寞的史朝義騎在馬上,一言不發(fā),隨從們也都緊緊跟著,一路無話,走到一處僻靜地方,史朝義忽然下馬,支開眾人,獨自走進了路邊的樹林。隨從們等了很長時間,不見史朝義出來,急忙進去查看情況,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主人早已經(jīng)掛在樹上,上吊自殺了。
李懷仙的追兵隨后趕到,驗明正身之后,砍下他的頭顱,帶回去獻給了朝廷。
這一年,是廣德元年(763)年正月三十日。至此,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結(jié)束了。在耗死了朝廷兩代皇帝,叛軍四位皇帝,損失了天下一半戶口,繁華的中原變成一片廢墟,無數(shù)人家妻離子散之后,安史之亂,結(jié)束了。就這樣
結(jié)
束
了
同年春天,四川成都,一處破落草堂里,一位熱愛祖國又飽經(jīng)喪亂的詩人得知了收復河北的消息,盡管消息傳到這里早已過去了不短時間,詩人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他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在家中簡陋的書案上奮筆疾書,寫下了一首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的詩,不愧稱得上詩史這一稱號,即使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也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北方的戰(zhàn)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正是詩人一生的寫照。在杜甫生活過的年代,幾乎每一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印證,動蕩的歷史和沉郁的詩篇交相呼應,讓我們看到的歷史呼之欲出,更加立體飽滿。時隔多年,時人對大亂平定的感受我們已經(jīng)很難理解,但透過詩圣的這首詩,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情緒:
劫后余生,喜極而泣!
整整八年了,大亂終于平定了,這是一個何其艱辛的歷程,多少人都已經(jīng)離去,多少人已經(jīng)改變,不變的只有那片天空,和大地山河,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李嗣業(yè)、顏杲卿、袁履謙、李白、杜甫......一個個文人武將,都在這個舞臺上粉墨出演,將這曠世未有的大亂,殘酷而又真實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
原本繁榮的中原一帶,千里沒有人煙,有人的地方,遍地藩鎮(zhèn),舉目所及,似乎不是中興景象,而是恍如末世。但必須承認,后來那些新的東西,就是在這片廢墟上慢慢萌芽,慢慢生長起來的,安史之亂,是大唐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也是中國歷史的轉(zhuǎn)折點。無論有多少遺憾,多少惋惜,所有人都將無奈地認識到,我們的歷史,就是這樣被重塑的。
大亂之后,世界早已面目全非。
好了,安史之亂寫到這里就算結(jié)束了,越到最后,越覺得難寫,抱歉讓大家久等了,明天開始我就準備休息了,鍛煉一下我脆弱的腰椎頸肩......等全部寫完再開始更新??赡軙枰荛L時間,所以期間我還打算寫點別的東西,也算是緊跟時代潮流,搞搞自媒體吧,哈哈,希望大家繼續(xù)支持。不過前段時間,有讀者說公眾號其實可以改名,建議我繼續(xù)在這個號上發(fā),這樣的話,那個新號可能就不需要了,且容我思考一下吧,到時候再跟大家匯報。朋友們有什么建議,也歡迎跟我聯(lián)系,謝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