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今夕何夕,見此良文?-木舟讀《里爾克......》第七封信

今夕何夕,見此良文?

(一)

里爾克的這封信,是很難讀懂的。原因有幾,首先在于我們和里爾克的認知境界差異(關于讀書,永遠要讀那些高于我們理解的文本,如此思考后方有進步);其次在于我們很難理清里爾克當時在寫這封信時的具體背景(譬如他的情感經(jīng)歷,當年里爾克29歲);第三,還有文化背景以及人生經(jīng)歷的差異。其實讀任何經(jīng)典作品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不過這不能成為阻礙我們閱讀經(jīng)典的借口,正是因為有著這許多的差異,才會更加彰顯個人的局限性。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我們的認知,我們對于神、性、愛等偉大事物的理解,如果不能和我們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連,是沒有意義的。當然,這里的息息相關,既有過去的經(jīng)歷,還有當下的判斷,更有未來的指引。個體的人,正是在這種“相關”中完善、成長的。也許,這就是里爾克給青年詩人回信的意義,他既是在向青年布道,同時也是在自我總結、自我完善。

回到本封信,一方面,里爾克繼續(xù)延續(xù)一貫的主題:孤獨、寂寞,以及應對寂寞的方式。另一方面,繼上一封信探討神的問題后,里爾克又轉(zhuǎn)入了另外一個在人類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詞:愛,以及由愛一詞引發(fā)的愛情、婚姻等問題。

對于第一個主題,里爾克寫到:“在寂寞中你不要彷徨迷惑,由于你自身內(nèi)有一些愿望要從這寂寞里脫身?!舱沁@個愿望,如果你平靜地、卓越地,像一件工具似地去運用它,它就會幫助你把你的寂寞擴展到廣遠的地方?!逼鋵嵗餇柨讼蛭覀兘沂玖藗€人成長的秘密:沒有孤獨以及孤獨后的寂寞感,我們也就沒有困惑,而如果沒有了困惑,人將永遠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接下來,里爾克告誡青年,對于寂寞,我們不能“輕易地去解決”。什么是輕易地解決?我的理解就是用我們常見的通俗的方式試圖解決,如群體性的狂歡對抗個體的孤獨,麻將、游戲等的虛度時光。這種行為其實不是穿越寂寞,而是“消遣”寂寞,關于消遣寂寞,里爾克在本封信的第二個主題中仍有闡述:用世俗的婚姻來消遣個體的孤獨。

關于第二個主題:愛,我們有必要先了解里爾克和莎樂美。

(二)

露·莎樂美,一位俄國貴族將軍的女兒,美麗、聰慧而才華橫溢,曾經(jīng)讓尼采和里爾克為之傾心,也深得弗洛伊德賞識。莎樂美始終著迷于與天才男人的思想交往與挑戰(zhàn),與他們分享思想,也享受著他們對自己的欣賞與寵愛,但同時總是保持著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的堅定姿態(tài)。她善于在兩性情感關系中制訂規(guī)則、把握自我、聽從內(nèi)心、進退適時,在愛欲情感與思想意志之間保持著最大的平衡。

露·莎樂美與東方語言學家安德烈亞斯的契約式無性婚姻也使她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我行我素的原則,但是卻充滿了局外人難以想象的隔閡:“這種婚姻狀況賦予了我完全的自主,使我能自行發(fā)展我的智慧和精神......經(jīng)過了40個春秋,我們也沒有真正結合過,而且那使我們內(nèi)心產(chǎn)生相互隔閡的因素也沒有絲毫減少。”(《在性與愛之間掙扎:莎樂美回憶錄》,第242頁)她曾提出離婚,但是語言學家永遠簡單地固守著這個觀念:我們的關系是固定的、真實的、不可更改的(第244頁)。他并非不知道莎樂美的獨立和自由意味著什么,但是他拒絕了解,因為了解已經(jīng)沒有意義;雖然也有過與情敵差點就劍拔弩張的緊張場面,但他寧愿堅持固執(zhí)的己見: “我不可能不認為你是我的老婆。”(第244頁)莎樂美永遠都記住了這句話。

在尼采遇上莎樂美之后,也很快被她征服,感受到一種高尚的愛充溢著心靈,但他的求婚被拒絕。這段情感對尼采帶來的影響不可輕視,且不說后來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借老婦人之口說的那句名言“打算回到女人身邊去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正是對尼采執(zhí)意擺拍的那張著名的三人照片的回應,而且《查拉》本身就是直接在愛情受挫的痛苦甚至感到羞辱的精神氛圍中寫成的,觀念和風格都打上了這段情感的烙印。

在尼采之后,里爾克和莎樂美相遇,那年里爾克22歲,莎樂美36歲。她被他身上的特殊氣質(zhì)所打動,她和他有過非常真實而美好的時光,就像莎樂美說的,那種內(nèi)心的私語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一直深入到我們的肉體的深處——它穿越了我們生命中最平常的和最神奇的時刻”(第159頁)。然而,經(jīng)過三年多的相依相戀之后他們還是分手了。那是1900年,那一年,尼采去世。兩人分手的原因,至今很難確定,有人分析可能是因為里爾克對她的愛意所達到的熾熱程度使她感到對自由與獨立的渴望會受到約束,可憐的是,里爾克似乎不知道他越是傾訴對她的感情,就越會使她在情感中醒悟過來;另外,莎樂美可能感覺到兩人在精神上的需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變化(參見《薩樂美的一生》,第328-335頁)。面對莎樂美越來越明確的分手信號,里爾克徹底陷入無助的恐懼之中,但仍然抱有一絲挽回的幻想,直到莎樂美寫了一封相當絕情的信。最后一次見面的時候,莎樂美要他保證不再給她寫信,只是許諾他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找她。

此后三年,也就是19001903年間,兩人沒有絲毫的聯(lián)系,至1904年,兩人又開始了書信交流,直到里爾克到1926年去世。經(jīng)歷過和莎樂美的情感糾葛后,里爾克有過事實上的婚姻,并且也和莎樂美見過兩次面,其中一次是帶著自己的妻子。

可以說,和莎樂美的愛情對里爾克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里爾克作為詩人走向深邃的一個直接外因,被北島譽為彰顯里爾克作為20世紀最偉大詩人之一的代表作《秋日》亦寫作于和莎樂美分手而沒有聯(lián)系的那幾年。(1902年)

著名詩人北島評價說:“有時我琢磨,一首好詩如同天賜,恐怕連詩人也不知它來自何處。正是《秋日》這首詩,使里爾克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秋日》

(譯文:北島)

主啊,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于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后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莎樂美似乎是在失去里爾克很久以后才明白她失去了什么,但他們的愛情并沒有減弱,而是轉(zhuǎn)換為更深沉的愛。里爾克應該感到欣慰的是,多年以后莎樂美在回憶錄中說,后來在閱讀他的作品的過程中,“我再度變成了你的女人”當里爾克告別人世兩年后,莎樂美完成了她的論著《萊納·瑪利亞·里爾克》,向里爾克表達了永恒的愛意和紀念。(以上內(nèi)容主要取材于網(wǎng)絡,有融合、修改。)

這封信寫于1904年,正是里爾克經(jīng)歷過和莎樂美的愛情,兩人開始書信上的精神交往之后,可以說,在這封信中,時時都有莎樂美的影響存在。如:“有一天(現(xiàn)在北歐的國家里已經(jīng)有確切的證明)新的少女來到,并且所謂婦女這個名詞,她不只是當作男人的對立體來講,卻含有一些獨立的意義,使我們不再想到'補充’與'界限’,只想到生命與生存——女性的人。”莎樂美正是北歐新女性的代表。

(三)

經(jīng)歷了與莎樂美的愛情,里爾克在這封信中闡述了自己的愛情觀。

首先,愛是艱難的,需要學習。里爾克在信中說:“以人去愛人:這也許是給與我們的最艱難、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實驗與考試,是最高的工作,別的工作都不過是為此而做的準備?!弊钇D難而重大的事情,當然不是我們每個人能夠生而知之的,需要每個人在生活中學習、體驗,并且讓這種愛深深地侵入生命,我們一切的人生經(jīng)歷,都不過是在為能夠愛人做準備。在這里,里爾克將“愛”和前一封信所講到的“神”提到了同等的高度,只不過愛是一種體驗,神是體驗后的超越。

其次,愛的本質(zhì),是生命的完成?!皭蹖τ趥€人是一種崇高的動力,去成熟,在自身內(nèi)有所完成,去完成一個世界,是為了另一個人完成一個自己的世界?!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里爾克賦予愛以積極而重大的任務,沒有愛的人生是不足以成熟的,我們正是要在經(jīng)歷、體驗愛的過程中去完成自己的世界。如果愛自己,就是讓自己完成自我超越。如果愛一個人,就是幫助他獲得至高的成就。按里爾克的觀點,生命的實現(xiàn)才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對這種生命價值的培植和守護,正是愛的表現(xiàn)。

愛,就是完成,就是實現(xiàn)。在愛人和自己之間。這就是里爾克的愛情觀。

同時,里爾克還針對自己的愛情觀提醒青年,在愛人的路上,需要避免的兩個方面。

一是避免支離破碎式的聚合式的愛。由于世俗的關系,為了排解一個人的孤單,人們往往選擇這種支離破碎的聚合式的愛,并用婚姻來作為排解孤單的避難所。在這種情況下,世俗的眼光中人們設置了種種的“救生圈、游泳袋和救護船”,應該說,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婚姻在目前可謂是比比皆是:財產(chǎn)的制約、輿論的壓制、道德的譴責,就是這封信中所描述的“避難亭”式的東西。其實,就我理解而言,這是一種個體沒有成熟的表現(xiàn),是一種限制完成自我、對方時一種個體極度不自信的表現(xiàn)。這樣的愛情、婚姻必將隨著時日的流轉(zhuǎn)而趨于厭惡、失望和貧乏。

二是避免隨隨便便的贈與式的愛。隨隨便便的贈與,會使人感覺到一種失誤式的壓迫,因為這是一種居高臨下式的愛,是一種不對等的愛,用信中的原話:“他們已經(jīng)互相拋擲在一起,再也不能分辨、區(qū)分、再也不據(jù)自己的所有?!币部梢岳斫鉃橐詯?、婚姻的名義的一種綁架,這樣的愛產(chǎn)生的結果就是沒有了自我,沒有獨立的個體,所以愛成為一種消遣,在消遣中,生命失去了深度和獨特性。

所以,愛、婚姻不是為了擺脫生命的孤寂而簡單的結合,如果失去了相互促進、共同完成的使命,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四)

《詩經(jīng)·綢繆》中有一句話:“今夕何夕,見此良人?”里爾克與莎樂美的相遇,成就了雙方的自我完成;卡卜斯與里爾克的“相遇”,在里爾克總結自己愛情觀的同時,影響著青年的心。今夕何夕,見此良文?我們與這封信的相遇,必會引發(fā)我們的思考。

好的有思想的文章不會解決我們當下的生活,但他能夠引發(fā)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我想里爾克的這十封信就是這樣的文章。而正是這種思考、探索,才是成長的開始,開始就會有結果。怕的是永遠沒有上路。

關于神、關于愛以及接下來一封的性,有著太多復雜的內(nèi)容,究其人類全部,也很難說已經(jīng)清楚、明了。這些問題,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會得到廣泛的關注、思考,而思考本身就是知識。但每個人的思考不可能超越個體的經(jīng)歷,從經(jīng)歷處尋源,回歸內(nèi)心,就有價值,至少對于個體而言。

解讀,永遠在路上。思考,永遠在路上,對里爾克而言,寫這封信時只有29歲,即使和莎樂美的愛,也還在探索、實踐中;對你我而言,更是如此。但“見”就預示著一個良好的開端。

附件:《第七封信》原文及木舟批注

我的親愛的卡卜斯先生:

自從我接到你上次的來信,已經(jīng)過了許久。請你不要見怪;先是工作,隨后是事務的干擾,最后是小病,總阻擋著我給你寫回信,因為我給你寫信是要在良好平靜的時刻。現(xiàn)在我覺得好些了(初春的惡劣多變的過渡時期在這里也使人覺得很不舒適[1]),親愛的卡卜斯先生,我問候你,并且(這是我衷心愿做的事)就我所知道的來回答你。

你看,我把你的十四行詩抄下來了,因為我覺得它美麗簡練,是在很適當?shù)男问嚼锂a(chǎn)生的。在我所讀到的你的詩中,這是最好的一首?,F(xiàn)在我又把它謄抄給你,因為我以為這很有意義,并且充滿新鮮的體驗,在別人的筆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你讀這首詩,像是別人作的,可是你將要在最深處感到它怎樣更是你的。

這是我的一種快樂,常常讀這首十四行詩和你的來信;為了這兩件事我感謝你。

在寂寞中你不要彷徨迷惑,由于你自身內(nèi)有一些愿望要從這寂寞里脫身。——也正是這個愿望,如果你平靜地、卓越地,像一件工具似地去運用它,它就會幫助你把你的寂寞擴展到廣遠的地方。[2]一般人(用因襲的幫助)把一切都輕易地去解決,而且按著輕易中最輕易的方面;但這是很顯然的,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長,防御,表現(xiàn)出來自己,無論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對的力量。我們知道的很少;但我們必須委身于艱難卻是一件永不會丟開我們的信念。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為寂寞是艱難的;只要是艱難的事,就有使我們更有理由為它工作。[3]

愛,很好;因為愛是艱難的。以人去愛人:這也許是給與我們的最艱難、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實驗與考試,是最高的工作,別的工作都不過是為此而做的準備。所以一切正在開始的青年們還不能愛;他們必須學習。他們必須用他們整個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們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動的心去學習愛??墒菍W習的時期永遠是一個長久的專心致志的時期,愛就長期地深深地侵入生命——寂寞,增強而深入的孤獨生活,是為了愛著的人。愛的要義并不是什么傾心、獻身、與第二者結合(那該是怎樣的一個結合呢,如果是一種不明了,無所成就、不關重要的結合?),[4]它對于個人是一種崇高的動力,去成熟,在自身內(nèi)有所完成,去完成一個世界,是為了另一個人完成一個自己的世界,這對于他是一個巨大的、不讓步的要求,把他選擇出來,向廣遠召喚。[5]青年們只應在把這當作課業(yè)去工作的意義中(“晝夜不停地探索,去錘煉”)去使用那給與他們的愛。至于傾心、獻身,以及一切的結合,還不是他們的事(他們還須長時間地節(jié)省、聚集),那是最后的終點,也許是人的生活現(xiàn)在還幾乎不能達到的境地。

但是青年們在這方面常常錯誤得這樣深(因為在他們本性中沒有忍耐),如果愛到了他們身上,他們便把生命任意拋擲,甚至陷入窒悶、顛倒、紊亂的狀態(tài):——但隨后又該怎樣呢?這支離破碎的聚合(他們自己叫作結合,還愿意稱為幸福),還能使生活有什么成就嗎?能過得去嗎?他們的將來呢?這其間每個人都為了別人失掉自己,同時也失掉別人,并且失掉許多還要來到的別人,失掉許多廣遠與可能性;[6]把那些輕微的充滿預感的物體的接近與疏遠,改換成一個日暮窮途的景況,什么也不能產(chǎn)生;無非是一些厭惡、失望與貧乏,不得已時便在因襲中尋求補救,有大宗因襲的條例早已準備好了,像是避禍亭一般在這危險的路旁。在各種人類的生活中沒有比愛被因襲的習俗附飾得更多的了,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發(fā)明許多救生圈、游泳袋、救護船;社會上的理解用各種樣式設備下避難所,因為它傾向于把愛的生活也看作是一種娛樂,所以必須輕率地把它形成一種簡易、平穩(wěn)、毫無險阻的生活,跟一切公開的娛樂一樣。[7]

誠然也有許多青年錯誤地去愛,即隨隨便便地贈與,不能寂寞[8](一般總是止于這種境地——),他們感到一種失誤的壓迫,要按照他們自己個人的方式使他們已經(jīng)陷入的境域變得富有生力和成果;——因為他們的天性告訴他們,愛的眾多問題還比不上其他的重要的事體,它們可以公開地按照這樣或那樣的約定來解決;都不過是人與人之間切身問題,它們需要一個在各種情況下都新鮮而特殊、“只是”個人的回答——但,他們已經(jīng)互相拋擲在一起,再也不能辯別、區(qū)分,再也不據(jù)自己的所有,他們怎么能夠從他們自身內(nèi)從這已經(jīng)埋沒的寂寞的深入尋得一條出路呢?[9]

他們的行為都是在通常無可告援的情勢下產(chǎn)生的,如果他們以最好的意愿要躲避那落在他們身上的習俗(譬如說結婚),也還是陷入一種不尋常、但仍同樣是死氣沉沉限于習俗的解決的網(wǎng)中;因為他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習俗;從一種很早就聚在一起的、暗淡的結合中的表演出來的只是種種限于習俗的行動;這樣的紊亂昏迷之所趨的每個關系,都有它的習俗,即使是那最不常見的(普通的意義叫作不道德的)也在內(nèi);是的,甚至于“分離”也幾乎是一種習俗的步驟,是一種非個性的偶然的決斷,沒有力量,沒有成果。[10]

誰嚴肅地看,誰就感到,同對于艱難的“死”一樣,對于這艱難的“愛”還沒有啟蒙,還沒有解決,還沒有什么指示與道路被認識;并且為了我們蒙蔽著、負擔著、傳遞下去,還沒有顯現(xiàn)的這兩個任務,也沒有共同的、協(xié)議可靠的規(guī)律供我們探討。但是在我們只作為單獨的個人起始練習生活的程度內(nèi),這些偉大的事物將同單獨的個人們在更接近的親切中相遇。艱難的愛的工作對于我們發(fā)展過程的要求是無限地廣大,我們作為信從者對于那些要求還不能勝任。但是,如果我們堅持忍耐,把愛作為重擔和學業(yè)擔在肩上,而不在任何淺易和輕浮的游戲中失掉自己(許多人都是一到他們生存中最嚴肅的嚴肅面前,便隱藏在游戲的身后)——那么將來繼我們而來的人們或許會感到一點小小的進步與減輕;這就夠好了。[11]

可是我們現(xiàn)在正應該對于一個單獨的人和另一個單獨的人的關系,沒有成見、如實地觀察;我們試驗著在這種關系里生活,面前并沒有前例??墒窃跁r代的變更中已經(jīng)有些事,對于我們小心翼翼的開端能有所幫助了。[12]

少女和婦女,在他們新近自己的發(fā)展中,只暫時成為男人惡習與特性的模仿者,男人職業(yè)的重演者。經(jīng)過這樣不穩(wěn)定的過程后,事實會告訴我們,婦女只是從那(常常很可笑的)喬裝的成功與變化中走過,以便把他們自己的天性從男性歪曲的影響中洗凈。至于真的生命是更直接、更豐富、更親切地在婦女的身內(nèi),根本上他們早應該變成比男人更純凈、更人性的人們;男人沒有身體的果實,只生活于生活的表面之下,傲慢而急躁,看輕他們要去愛的事物。如果婦女將來把這“只是女性”的習俗在他們外生活的轉(zhuǎn)變中脫去,隨后那從痛苦與壓迫里產(chǎn)生出的婦女的“人性”就要見諸天日了,這是男人們現(xiàn)在還沒有感到的,到那時他們將從中受到驚奇和打擊。有一天(現(xiàn)在北歐的國家里已經(jīng)有確切的證明)新的少女來到,并且所謂婦女這個名詞,她不只是當作男人的對立體來講,卻含有一些獨立的意義,使我們不再想到“補充”與“界限”,只想到生命與生存——女性的人。[13]

這個進步將要把現(xiàn)在謬誤的愛的生活轉(zhuǎn)變(違背著落伍的男人們的意志),從根本更改,形成一種人對于人,不是男人對于女人的關系。并且這更人性的愛(它無限地謹慎而精細,良好而明晰地在結合與解脫中完成),它將要同我們辛辛苦苦地預備著的愛相似,它存在于這樣的情況里:兩個寂寞相愛護,相區(qū)分,相敬重。[14]

還有:你不要以為,那在你童年曾經(jīng)有過一次的偉大的愛已經(jīng)失卻了;你能說嗎,那時并沒有偉大的良好的愿望在你的生命里成熟,而且現(xiàn)在你還從中吸取養(yǎng)分?我相信那個愛是強有力地永在你的回憶中,因為它是你第一次的深的寂寞,也是你為你生命所做的第一次的內(nèi)心的工作。[15]——祝你一切安好,親愛的卡卜斯先生!

你的:萊內(nèi)·馬利亞·里爾克

19045,14;羅馬

十四行詩

我生命里有一縷陰深的苦惱

顫動,它不嘆息,也不抱怨。

我夢里邊雪一般的花片

是我寂靜的長日的祭禱。

但是大問題梗住我的小道。

我變得渺小而凄涼

像是走過一座湖旁,

我不敢量一量湖水的波濤。

一種悲哀侵襲我,這般愁慘

好似暗淡的夏夜的蒼茫

時時閃露出一點星光;

于是我的雙手向著愛試探,

因為我想祈求那樣的聲調(diào),

我熱烈的口邊還不能找到......

(弗蘭斯·卡卜斯)[16]


[1]木舟:里爾克很愛描述初春的惡劣,初春的艱難,就像青年,雖然有著無限的希望,但經(jīng)歷這希望前的最為痛苦的時刻,卻是生命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就像美好的春暖花開,如果沒有初春的惡劣,沒有在這惡劣中的醞釀,也就無法體驗那春的美好。

[2]木舟:在寂寞中,人是最容易孤單傍徨的,所有的理想以及追求很容易在這種狀態(tài)中變異。而里爾克提醒我們,越是在這寂寞的時刻,人們越是應該“平靜地、卓越地,像一件工具似地去運用它”,只有這樣,才能收獲寂寞后的開闊與廣大。否則,寂寞期將永無結束之日。短暫的世俗的解脫,對于人生而言,是有害的,是一種膽怯和懦弱的表現(xiàn),是有愧于生活加給你的“寂寞”的。暫時的解脫只會陷入更加長久的寂寞。

[3]木舟:只有艱難的事情,才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從這里看來,里爾克是非常注重意志的鍛煉的,沒有經(jīng)歷過艱難期意志的磨練,人生很難說是完整的。人生絕非一帆風順,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發(fā)生新的矛盾、新的沖突,而唯有意志堅強的人,才可能在遇到困苦的時候,堅強地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才不會被輕易地改變。

[4]木舟:簡單的付出決不是愛,這樣的愛也不會長久。

[5]木舟:以愛為動力,在追去中去逐步完善自我。

[6]木舟:愛一個人,決不是失去自我,那樣的愛是一種單向的愛,也是一種不成熟的愛。愛,是兩顆孤獨的心靈的相互吸引,是兩顆靈魂的聚集,失去了自我的愛,是一種剝脫,是一種不可原諒的毀滅。

[7]木舟:愛像人生一樣偉大,沒有固定模式可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己,只有兩個獨立的懂得愛的靈魂的相遇,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愛。一切的因循、一切的別人也是怎么樣的,都只是面對現(xiàn)實的一種妥協(xié),相對于愛而言,早已變異。

[8]木舟:寂寞是孤獨的,寂寞是痛苦的,人作為社會性的生物,在內(nèi)心是有著極度的恐懼的,正是因為恐懼,所以他們不能寂寞,不愿寂寞。而正是這種不愿意面對寂寞的心理,為了表面或者一時的擺脫寂寞,卻往往陷入一生的寂寞之中。面對寂寞,體驗寂寞,在寂寞中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

[9]木舟:隨隨便便的贈與,不能寂寞。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再也不具自己的所有”,失掉了自我,猶如行尸走肉。有的人活著,可他早已死了。

[10]木舟:這樣的經(jīng)歷對人生沒有任何意義,沒有推動作用,他也不能從這種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悲哀的可憐的無知的愛。

[11]木舟:也許里爾克正是這樣認為的,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不能探索到愛的意義與規(guī)律,也許它本身就是沒有規(guī)律的。同時也指出對于人類的其它方面而言,我們的研究、我們的實踐,在人生這個重大的問題中,我們對于愛的不了解與認識的不足,但我們不能抱怨,我們只有以認真的態(tài)度,去實踐,去面對,遠離淺顯和輕浮,那么對于后來者而言,總是有些意義的。

[12]木舟:愛首先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13]木舟:愛是男性的人和女性的人的事,前提在于是兩個獨立的人,不是相互的依附,更不是相互的奉獻,當然更不是在愛中失去自我。

[14]木舟:兩顆靈魂相互的欣賞、相互的愛護、相互的尊重,同時他們又相互地獨立。

[15]木舟:從這里可以看出,卡卜斯向里爾克說了自己的初戀,也許相對于世俗的婚姻而言,雖然在懵懂不懂的階段經(jīng)歷的初戀,可能更接近于愛的本質(zhì)。因為在那里,世俗的“污染”并非那么嚴重,是一種本能的外在表現(xiàn)。就像西方童話故事里的兒童,就像道家所強調(diào)的赤子,他們更加接近上帝和真理。但這也只是一種不知的無知,不值得過多的推崇,因為它本身是被動的。而真正可貴的應該是經(jīng)歷風雨后的“無知”,因為它是主動的,是上下求索的結果。

[16]木舟:為什么里爾克會贊賞這首詩呢?因為卡卜斯描繪出了自己的真情,描寫了自己對于寂寞的真實體驗,并且在這種體驗中可以看到一顆上下求索、向自己內(nèi)心探究答案的年輕的心。正像里爾克信中一直所寫的那樣,面對寂寞,經(jīng)歷寂寞,在寂寞中探求自己的人生。而這種積極面對寂寞的態(tài)度,才是體驗寂寞,讓寂寞帶來廣大的唯一法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致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里爾克)
馮至:譯者序——里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里爾克給年輕人的十封信
書簡與照耀內(nèi)心的光
靈魂深處的擺渡人
馮至、里爾克及其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