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霞光滿天
有人說,小財靠勤,中財靠德,大財靠命。
也有人說,短期靠機遇,中期靠實力,長期靠人品。
我們所有的付出,都為了家人幸福;所有的勞碌,都為了家庭興旺。
一個家庭是否興旺,就看這5條。
1
勤儉:治家之本
古人有云:“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勤儉,是治家之根本,即便是富裕之家,亦要時刻謹記。
晚清重臣曾國藩,極度崇尚勤儉家風。
飲食上,他被諧稱為“一品宰相”,只因每餐僅菜一品。
居住方面,他反對大興土木,堅決不肯住進弟弟偷偷興建的新宅,甚至堅決反對家中購置私田。
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他的衣著。
平日他只穿土布衣服,一件綢緞褂子只在重大節(jié)日時穿著,三十年猶如新衣。
而他的土布衣服,則全部由家人紡織而成。
白天女眷們操持家務,晚上就由夫人身先士卒,一般從三更紡織到四更,每天一定要紡織四兩才行。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勤則百弊皆除?!?/p>
曾國藩身體力行,帶領家人、族人,踐行勤儉的良好家風。
正因此,曾氏家族綿延兩百多年,無一敗家子,反倒是人才輩出,興旺發(fā)達。
《文中子·關朗》有言:“不勤不儉,無以為上也?!?/p>
不勤,坐吃山空;不儉:揮霍無度。
勤,能創(chuàng)造,故有所獲;儉,能珍惜,故有所成。
2
和順:齊家之本
古人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和順,正是齊家之根本。
父子、夫妻、婆媳、翁婿、兄弟、妯娌,若彼此能相互尊重、體諒,必能家和萬事興。
北宋的黃庭堅,出身“天下無雙雙井黃”的黃氏家族。
這個家族,在宋代,世代子孫有文名可考者逾百人,中進士者近50位。
而黃庭堅本人,是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又是“蘇門四學士”之一。
所有這一切,都得益于黃氏家族的“和文化”。
黃庭堅的曾祖父曾主持制定了《黃氏家規(guī)》,強調:
對待祖宗,猶如水木之源,不可忘也;
對待父母,猶如天地之大,務宜孝也;
對待兄弟,猶如連枝之人,須互助也;
對待鄰里,猶如唇齒之依,必相敬也。
到了黃庭堅這一代,他寫下《家誡》,告誡子孫:
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
和順,是家庭最初的樣子,是家人最終的歸宿。
清代學者錢泳說:“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p>
家庭之中,沒有化不開的結;家人之間,沒有過不去的坎。
3
謹慎:保家之本
老子有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謹慎行事,是保家之本。
人生處處是考場,一句無心的話,一個粗心的舉止,都可能讓家中風波不斷,甚至釀成悲劇。
孔融,作為孔子的后人,年少以“讓梨”而成名,成年后更是文采斐然,是建安七子之一。
然而,孔融的文人習性讓他不諳軍政,說話很不謹慎。
他常常嘲諷勸諫曹操的一些行為,多次反對曹操作為臣子而擴張權勢。
據說孔融說了類似這樣的話:孩子是父母親情欲的產物,母親是裝孩子的瓶子。
曹操早已起了殺心,如今抓到孔融的把柄,便以“不孝”的罪名將孔融處死,滅三族以絕后患。
白居易有言:“動必三省,言必再思?!?/p>
管住嘴,不要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管住心,不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到中年,待人處事,有一種智慧,叫“謹言慎行,保家平安”。
4
讀書:起家之本
顏之推說:“積財千萬,無過讀書?!?/p>
晚清學者俞樾,出身德清俞氏家族,系近代四大文化世家之一。
其祖父和父親都是舉人,諸多名作流傳于世。
俞樾本人,一方面治學著書,著《春在堂全書》五百卷,終成一代樸學大師。
一方面開館授徒,弟子三千,國學大師章太炎即是其中之一。
其孫子俞陛云,傳承家學,自編《詩境淺說》教育子孫,使得俞家的文脈百年不絕。
曾孫俞平伯,是中國白話詩創(chuàng)作的先驅之一,又成為一代“紅學”大家。
俞氏跨過六代,綿延180年,始終追求詩書傳家、德厚流光。
讀書明理,是做人做事的前提,更承擔著整個家族的價值觀念。
5
積善:傳家之本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p>
行善積德,是家庭傳承的根本。
晚清重臣李鴻章的祖父,偶然將一個出天花的棄嬰抱回家。不但治好了她,而且留下來撫養(yǎng)成人。
這個女孩,就是李鴻章的母親。
女孩長著一雙大足,且出天花落下麻臉,時常被人笑話,但李家沒有嫌棄她。
后來祖父做主,讓李鴻章的父親與那個女孩成了親。
這個決定,讓李家從此富貴無比。
李父原本連年考試,年年不中。成親后,卻一路綠燈,21歲中秀才,33歲中舉人,37歲中進士。
而這個女孩,為李家生了6男2女,出了2個總督、4個一品大夫。
《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一個家族,若是注重修身行善,其子孫后代也會效仿。
如此循環(huán),積德行善成為家風,將會為整個家族帶來綿延不絕的福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