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天氣炎熱,潮濕悶熱,很多人一遇到這種天氣。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天困乏無力,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頭暈腦脹,還頻繁鬧肚子,好像得了什么大病一樣。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fā)現(xiàn)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
一旦舌頭和大便出現(xiàn)這種信號,說明脾陰虛了。
脾陰虛的癥狀有哪些
1.脾陰虛困引起的痞滿
病因病機:因飲食不節(jié)或者勞累過度,思慮傷脾等引起脾氣不足,脾陽不振,脾失運化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癥狀。
證候:胸脘痞滿,惡心欲吐,頭暈目眩,頭重如裹,身重肢倦,舌體胖大,質(zhì)淡,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治則:健脾除濕化痰,理氣寬中。方藥:四君子湯合平胃散合二陳湯加減。
2.脾陰虛困引起的嘔吐
病因病機:多因素體脾胃虛弱或者病后體虛,勞倦過度,耗傷中氣,胃虛不能受納水谷,脾虛不能化生精微,停積胃中,上逆為嘔。
證候:嘔吐清水痰涎,頭眩心悸,胸脘痞滿,不思飲食,或嘔而腸鳴有聲,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治則:溫化痰飲,健脾和胃降逆。方藥:小半夏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減。
3.脾陰虛困引起的泄瀉
病因病機:多因長期飲食失調(diào),勞倦內(nèi)傷,久病纏綿,脾氣虧虛,運化水濕功能下降,水谷清濁不分從而導致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泄瀉,反復發(fā)作,略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shù)即可增多,夾見不化水谷,飲食減少,脘腹脹滿不舒,面色少華,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弱。治則:健脾淡滲,利濕止瀉。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4.脾陰虛困引起的水腫
病因病機:因久病纏綿,或素體脾胃虛弱導致的脾健運失司,不能制水,致水濕停聚泛濫,出現(xiàn)的水腫等癥狀。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四肢重,小便少,伴見面色不華,納少便溏,少氣神疲,脘腹脹悶,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緩或濡滑。治法:健脾益氣,利水消腫。方藥:黃芪補中湯加減。
脾的陰液不足,燥熱內(nèi)生,臨床以便秘,消瘦,腹脹,口渴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常見于胃痛、便秘、便血、吐血、食噎,以及西醫(yī)的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腫瘤等疾病。
脾陰虛證的形成常見于以下幾種情況:平素津血虧損;吐瀉或熱病、久病傷及脾陰;偏食辛辣刺激食物,損傷陰津;情志不舒,經(jīng)常動氣發(fā)怒,以致化火傷陰;誤用或過用溫燥傷陰的藥物而傷脾陰;脾胃氣虛,運化無權(quán),陰津泛源等。
脾陰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飲食不化,食后腹脹,大便干結(jié),口干口渴,皮膚干燥,肌肉消瘦,手足煩熱,唇紅干燥,舌淡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而數(shù)等。脾陰既虧,一則燥熱內(nèi)生,難以濡養(yǎng)脾臟所主的四肢肌膚和唇舌,因而出現(xiàn)口干口渴,口唇干紅,手足煩熱,皮膚干燥,肌肉消瘦,焦慮,失眠,舌紅少苔或剝苔、甚或無苔,脈細弱而數(shù);二則運化飲食物的功能減退,而見飲食不化,不思食,或食后腹脹,大便干結(jié)等癥。臨床上單獨脾陰虛少見,多與其他證合并出現(xiàn)。如脾陰虛與胃陰虛互相兼見,因脾胃同居中焦,胃主受納腐熟,脾主運化,兩者協(xié)同,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故脾胃有病往往互相影響,臨床表現(xiàn)上兩者也有納差,便秘,嘈雜,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等共同表現(xiàn)。此外,脾陰虛常與脾氣虛同時兼見,因氣陰互根互化,陰虛不足,勢必影響到氣的化生。
對于脾陰虛的治療,宜甘潤養(yǎng)陰,選擇溫而不燥,涼而不寒,淡而不利的藥物,如山藥、扁豆、苡仁、蓮子肉、黃精、玉竹、天花粉、沙參、麥冬、葛根、粳米等。如兼見脾氣虛形成脾氣陰兩虛者,可選用參苓白術(shù)散、資生丸、六神散、滋陰健脾丸等;如脾胃陰虛者,宜用沙參麥冬湯、益胃湯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