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古村有詩情,這里的田園有畫意,這里就是婺源。
婺源,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昔日的徽州,早已改稱“黃山”,而今日之婺源,已隸屬江西了。
“黃山歸來不看山”,2015年春日的黃山之旅,讓我初識了婺源,也讓我知曉了有這么一說“婺源歸來不看村”。
婺源,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它美在村落與山水的自然和諧,而典型的徽派古村落,則是鑲嵌在婺源山水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一山、一水、一樹、一瓦、一花,無不透露著生態(tài)之美;形似彎月的小島,夾在兩水之間,這里,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很美麗的名字——月亮灣。
月亮灣,這是水墨婺源的經(jīng)典代表,也是攝影人的最愛之處,它位于秋口鎮(zhèn)外俞村、去往李坑的半路上。
登上路旁的小山,放眼眺望,一彎碧綠的湖水、靜謐流淌,一彎月般的小島、靜臥湖面,古樸的徽派民居、金燦燦的油菜花田,依山伴水,絢麗多彩,匯聚而成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清華,其名不凡,在婺源,有個清華鎮(zhèn),讓人不由聯(lián)想到,在北京,也有個清華;一個千年名鎮(zhèn),一個百年名校;一個靜水流深,一個高山仰止,雖無關聯(lián),能夠親密接觸清華,也乃人生幸事。
婺源的清華,是最初的立縣之地,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婺源縣,縣治設于清華鎮(zhèn),直到唐天復元年(公元901年),縣治遷弦高(今縣城紫陽鎮(zhèn))。
清華鎮(zhèn),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它位于婺源縣北部,星江河上游,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千年古鎮(zhèn)”之稱。
彩虹,清華人心目中吉詳、美麗的象征,星江河上這座橋,就命名為“彩虹橋”。
彩虹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因襲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
這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被人們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如今,彩虹橋為清華鎮(zhèn)的招牌旅游景點,也是婺源縣旅游聯(lián)票景區(qū)之一。
星江河域,風景優(yōu)美,江邊仰望,一橋飛渡,猶如長虹臥波;橋上遠眺,青山如黛、風光旖旎,白墻黛瓦、參差錯落,一江碧水、水清魚歡,一派恬靜優(yōu)美的山水風光。
景區(qū)入口,矗立著高大牌坊,上書“思溪延村”四字,這里被外界稱之婺源地區(qū)的“徽商第一村”,它位于思口鎮(zhèn)境內(nèi)。
思溪延村景區(qū),其實,這是由兩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組成,一個叫做思溪村、一個稱為延村,兩個村子相距不遠。
透過牌坊望去,是一個巨大的算盤模型,令人遐想。這古老的村莊,定是當年徽州老一代人經(jīng)商致富后所建。
沿著鄉(xiāng)間小徑去往延村,眼前一派美麗的自然風光,油菜花、馬頭墻,相互輝映,如詩如畫的優(yōu)美意境,令人賞心悅目。
沿著青石板路走在村落中,眼前一派樸素的淡雅美感,于尋常阡陌中,靜靜地感受著延村的悠久歷史和濃厚韻味。
延村,原稱“延川”,后慢慢的被人們俗稱為“延村”,這是因為村落面臨著川流不息的清溪,人們以期后代子孫能綿延百世,故名。
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命名此村。
眼前的思溪村,是徽商文化在婺源的一個縮影,村中古建多是商宅,以明清時期建筑為主,充分體現(xiàn)了徽派民居的特色。
這里被古人認為是風水極好之地,白墻黛瓦的思溪村,掩映在“火把山”、“清溪”河之間,山水與古村落于這里互為點綴,營造出古村落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的和諧畫面,令世人贊美。
清溪河上,一座別致的廊橋,橋礅頭部為“燕嘴”形狀,取名為“通濟橋”,它建于明朝景泰年間,如今為思溪村的標志性景觀。
燕嘴橋礅上聳立著一根石質(zhì)佛教經(jīng)幢,俗稱“如來佛柱”,橋礅的另一側則是一座河神廟,供奉著大禹。
一座不太長的古村廊橋,如此集合,令人遐思,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李坑村,它建于北宋詳符年間,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
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所在,歷代人材輩出,最為有名的當屬南宋年間的武狀元李至誠。
李坑,距離婺源縣城僅12公里,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是婺源旅游一個熱門的旅游景點。
聽其名,怪怪的也很有意思,村名為何叫做“坑”,這是因為在婺源,溪流被指為“坑”,一條小溪流淌于村中,稱其名也就不難理解了。
李坑,依山而建,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河穿村而過,與其它古鎮(zhèn)不同的是,小河上,簡易的石板、木板橋橫跨河上,也不失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小河邊上埋頭洗菜洗衣物的村婦,隨處可見,這種恬淡淳樸的生活,讓人看著也是一種原生態(tài)氣息的享受。
“遠樹平林村落,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盡情顯露,于村中閑逛,陶醉其間,不免心中感嘆,一個李坑小村,能有如此原汁原味的古街,難得矣。
在婺源,明清時期的徽式建筑幾乎遍布全縣各村,走進古村落,白墻黛瓦,飛檐斗角,屋宇隨地勢高低錯落,層疊有序,古韻悠悠,蔚為厚重,讓駐足其間的游人耳目一新。
有著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之稱的婺源,坐擁1個5A級旅游景區(qū), 13個4A級旅游景區(qū),全縣都是3A級旅游景區(qū),這唯一的1個5A級旅游景區(qū),就是江灣。
徜徉在江灣,眼里看到的是明清建筑,拂面而來的也有唐宋遺風。
千年古鎮(zhèn)江灣,鐘靈毓秀,文風熾盛,自唐至清,這里蘊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文人學士19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被選入《四庫全書》。
歲月的濃墨,讓江灣頻添熠熠生輝的文化風釆,歷史的積淀,使江灣長留厚重悠深的古韻遺芳。
街口,一高大牌樓,引人注目,令人稱絕,牌樓上那工藝精湛、神釆飛揚、寓意深刻的透雕圖,它寄托了老祖宗對兒孫后代的厚望。
牌樓的對面是“蕭江宗祠”,它是江灣景區(qū)標志性的景點。
蕭江宗祠,又名永思祠,被譽為江南宗詞中“最好的一座宗祠”,為婺源四大古建之首。
據(jù)史料載,江灣建村于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聚居,始稱“云灣”。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蕭氏一族遷到云灣,“念先世從北渡江而來”,遂易蕭姓為江姓,此后,“蕭江”子孫繁衍成云灣的大姓,江灣,也就由此而來。
江灣,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縱橫交錯,千年延展;且每條巷道各有個性,古樸優(yōu)雅,自成一景。
村子遍布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筑,游歷其中,細細的品味感受唐宋明清的古韻遺風、徽商的氣度和睿智。
江灣,位于山環(huán)水抱的河谷地帶,一方風水寶地,來到村落后坡上,舉目望去,遠山、近水、白墻、黛瓦、相互輝映,山與水的交融給江灣平添了許多靈氣。
順著手指向的青板小徑,就進入了汪口村,汪口村,因地處雙河匯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
這又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朝儀大夫俞杲率族遷至汪口,遷者以期后裔如水綿長,始稱永川,從此,汪口人于這里耕讀并舉,繁衍生息。
古時的汪口,也曾輝煌鼎盛過,在清乾隆至光緒年間,汪口俞氏中進士9人,進入仕途授官職的就有39人,這種由儒而商、由商而官的途徑,使得汪口俞氏家族的財富急劇增加。
《婺源縣志》載: “通舟止此”,也就是說,汪口,古時重要的水陸碼頭,船只到此就不再走了,汪口成為一處貨物中轉站。
明末清初時期,沿街家家設店,生意興旺,如今,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汪口,在寂感之中,仍能依稀感到昔日商業(yè)碼頭的繁華。
昔日汪口的興旺,全憑著村前的星江河,今日之汪口,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星江河環(huán)繞著古村,村落前低后高,極具層次,徜徉在此,心滿意足矣。
依戀攝影制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