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有三件大事必須要做。一是成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二是擁有一處自己的房屋;三是孝敬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這三件事情如果都弄不明白,必然會被世人恥笑的。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下,修建房屋都是人生中值得拿本本記下來的節(jié)點。古人多是自己修繕房屋,現(xiàn)在多是在城市里直接購買商品房。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房屋的朝向,基本上都會選擇坐北朝南,因為我們在北半球,這樣的朝向更有利于房間內采光。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房屋內有三象,財神自己都會跳上炕”,這“三象”就是指的“光,水,山”。古人建房屋的時候,都會依山傍水,而且讓房屋有充足的采光。
現(xiàn)在我們在城市里購房,自己雖然不能決定怎么修建,但在屋內擺放一缸風水魚,客廳和書房都掛上字畫,也就代替了水和山。至于采光問題,那就要看自己的戶型了,采光好的房子,價格也會高一些。
其實,古人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修建房屋的風水學上,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這句俗語:“日不曬根,口不吞陽”。
這句話只有簡短的八個字,但卻涵蓋了很多風水學的知識。其中曬根與吞陽是關鍵,要弄明白古人為何會把這句話代代相傳下來,就必須要深入去了解他們具體的生活年代和環(huán)境。
因為古人使用的漢字都很簡練,大家去讀一讀文言文就深有體會了。其實主要原因是紙張很難得,古人大多在竹簡上記錄事情,而且竹簡制作很繁瑣,價格自然很貴,就如同發(fā)電報一樣,每個字都要仔細斟酌。
先來看“曬根”,曬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我們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都會叫上朋友出去曬太陽,要注意這里的“根”,指的是墻根。
所以前半句的意思就是:在修建房屋的時候,不能讓太陽曬到內墻根,換種說法就是不能讓太陽光透過窗戶曬到屋內的墻根。
那么問題來了,難道不是采光越多越好嗎?
其實不然,我們偶爾出去曬一曬太陽,不僅提神醒腦,還能讓紫外線幫助殺菌。但如果讓你長時間都暴露在強烈的太陽光下面,那肯定是受不了的。修建房屋時,對采光的要求也是一樣的,既要保證屋內有光照,但不能全部都被曬到,這是有講究的。
用古人的風水學來解釋,也很好理解。在風水中,陰陽要調和才能使得屋主人身心健康,事事順利。如果全屋都是被暴曬的狀態(tài),自然就是陽氣完全壓制了陰氣,這樣是會失衡的。
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掉了,古人都有一個簡單的祭祀的地方:祠堂。如果陽氣太強盛,這是對已逝先輩的不尊敬。
再來看“吞陽”,指的是吞吐陽光。“口”指的是門口,修建房屋的時候,大門口吞吐陽光的尺度也是有限制的。
上面也提到了古人的祠堂,先祖?zhèn)兊呐莆欢际钦龑χT口的,陽光照射的范圍必須要加以控制。
就大門口而言,堂屋(客廳)都是會客用的地方,主人和客人要端坐在一起詳談事情,這個時候太陽光直愣愣地曬在兩人身上,那會是很不舒服的體驗。不僅難以睜開眼,還會擾亂心智。所以門口高度的設置,不能出現(xiàn)還沒出門,就讓陽光都照進來,這是固定了的標準。
所以,俗語“日不曬根,口不吞陽”依然是古人對風水學的一種信奉,也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之談。
因為古人生活的年代并沒有高樓大廈存在,對于房屋的修建大多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但如今城市化高度發(fā)達,小區(qū)要如何修建都是開發(fā)商來制定,買主只能被動地接受。
再加上多種多樣的裝修風格,使得這句俗語提到的風水學相關注意事項都不適用了,而且基本上被遺忘掉了。
“日不曬根”其實很好做到,在裝修的時候把窗戶和窗簾搭配好即可,比如落地窗,不僅美觀,還很實用。至于“口不吞陽”,那就沒有去關注的必要了,門和門檻都是統(tǒng)一做好了的。
古人留下來的俗語,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去研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有一些精華我們可以吸取,作為一種智慧的結晶來服務生活。更多的已經(jīng)不適用于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但我們可以以此去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對于研究歷史文化進程是有積極作用的。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