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所發(fā)文字和圖片歡迎轉發(fā)、分享、贊賞、評論和轉載(紙媒請聯(lián)系我們授權)
第四屆“田青打工文學獎”參評稿:
悲憫的底層敘事與殘酷的都市詩意
——從陳再見小說集《喜歡抹臉的人》說起
管啟富\深圳羅湖
作者簡介:管啟富,男,80后,筆名紅樹林,廣東梅州人,畢業(yè)于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青年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中級。曾獲文學大賽獎項若干,并收入各種詩文集,著有散文集《愛的風景在路上》,繪本散文《HELLO 大涌》,中短篇小說集《憂傷的芒果》,現(xiàn)居深圳。
1
如果長篇是講究結構的藝術,中篇是講究語言的藝術,那么短篇是講究細節(jié)的藝術。陳再見《喜歡抹臉的人》小說集,一共22篇小說,以中篇為主。
從題材上,大約可分為三種:少年題材、都市題材和城鄉(xiāng)題材。在這三種題材中,寫得最出色的,我以為是少年題材為好,城鄉(xiāng)題材次之,都市題材為后。如果非要說出理由,我覺得應該是跟他本人的年紀、閱歷和生活面相關。
從視角上分,包括有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兩種人稱約占一半。其視角各有長短,第一人稱更可信,足可以假亂真,代入感更強烈,更易引起讀者共鳴;第三人稱更具開放性,讓主體的敘述更具張力。
從人物類型上分,大多數(shù)處于生活邊緣類型的小人物,角色頗似于前蘇聯(lián)文學上的“多余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但陳再見顯然有所借鑒而又不失創(chuàng)新,無論描寫哪一類角色,他始終保持著冷靜客觀,雖然不同于自然主義,但卻是帶點浪漫的現(xiàn)實主義,使得他對筆下的人物傾注了憐憫和同情,有波瀾不驚的溫情,有人性最后的閃光,即使是惡,也是無奈而憂傷的喟嘆。
通讀完這部小說集,感覺他善于揚長避短,發(fā)揮所長,在看似平淡的敘事中,經(jīng)常不自覺出現(xiàn)轉折,小高潮,奇峰崛起。無論人物是正面角色抑或反面人物,他都貼著人物去寫;無論人物如何走向,都有內(nèi)在的強大邏輯,去或明或暗地推動,這就使得小說超越了他所在的年齡,有種少年老成持重老道的別樣風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跟他同期起步的所謂打工文學作家有了質(zhì)的分野。這里并不沒有比較的意味,而是說當一個小說家,寫到一定程度,他的視界能到達什么地方,這很重要。至少陳再見在努力,在不重復,在突破,在超越。
2
《喜歡抹臉的人》有點像《警察與贊美詩》,那個喜歡抹臉的人被誤會打劫女人耳環(huán)而入獄,結果他卻不掙脫反抗,最后放出成了真正大盜,充滿了戲劇性的反轉,卻又順理成章;《胡須》說“我”回東海表妹一家的見聞,席間表妹夫問“你們搞藝術的,是不是都喜歡留一小撮胡子?”而“我”則異常尷尬,回答“不一定”;《海明威發(fā)室》寫一個文學青年阿道喜好文學,海明威是他的偶像。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愛情誤會,最終他認識了一個叫“一朵”其實真名叫杜婉琴的女孩。雖然離海明威有點遠,可他還是找到了愛情的春天;《回縣城》是他比較重要的作品,因母親的病,回到東??h城,最終在縣城買房的故事,體現(xiàn)出了“都市留不下,鄉(xiāng)村回不去,尋根無縣城,精神難歸依”的城鄉(xiāng)命題。
《瓜果》是一位詩人,一方面體現(xiàn)他對于底層人物的熟稔和溫情,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他對這類題材的挖掘縱深:題目充滿了豐富的寓象,既傳達了顧福永這對父子的骨肉血親“瓜果”,又表達了詩歌是他本人身上長出的瓜果。既是世俗的,物質(zhì)的,又是精神的,內(nèi)在的。而串聯(lián)起這兩種瓜果的載體,就是顧福永給兒子買的一只哈蜜瓜。兒子走了,寄存在工友家的半只,讓顧福永落淚,也讓讀者心酸不已;和《瓜果》不同,《有疾》是指患上大都市病。尤其在深圳這種飛速發(fā)展的一線城市里,普通存在而無法消解,面對紛涌而至的人群,繁華和熱鬧只是表現(xiàn),更多涌動在體內(nèi)的焦慮、困惑、迷茫和不安是這座城市所帶來的副產(chǎn)品。
《角色》充滿反諷意味,寫在文聯(lián)、作協(xié)體制內(nèi),一位原本有潛力的基層作者馬橋,因為沒有背景,不會討好,本應發(fā)在上半月刊頭條,卻被女作者頂替,發(fā)在了下半月刊,一場飯局各式角色上場,充滿了別樣的意味;《一日》寫學校老師老錢、“我”、女學生張麗旋之間的微妙故事,說的是鄉(xiāng)村中學,其實是深莞等大城市的余韻,在那個落后閉塞的山區(qū),文明的啟蒙和現(xiàn)在秩序的沖擊之大,出乎想象;《大梅沙》寫詩人顧清對早戀女兒的無能為力,即使躲避到大梅沙培訓,也依然無法解脫,女兒的“倒計時兩天”五個字便輕易將他放下的心弦繃得更緊了;《侵占》寫夫妻雙方老人的情感攻守,老章的失意、失落,盡顯漂在都市的老年的心靈呵護問題,觀察入微,描寫傳神,可見作者是一個有心人,時時有妙筆。
《解藥》方國維厭倦職場和家庭生活,決意辭職離家出走去北京散心,途中遇到一對母子去尋工地上的男人,那個小男孩的舉動引發(fā)他一系列的聯(lián)想,他究竟還是原諒了母親和后爸,特別是小男孩假裝倒地后說的話讓他找到了一味“解藥”,也想擁有塵世的幸福生活,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妹妹》林果自幼失去了未見過面的妹妹,成家后妻子生了早產(chǎn)女棄嬰,命運如此輪回,他確信是妹妹轉世,在貧苦家庭里得不到應有關愛和溫暖;《白牙》是以兒童視角寫的小說,也是一篇發(fā)人深省的兒童文學作品。透過兩個兒童小矮子和小胖子的交往,對于跳舞小女孩紫菱前后產(chǎn)生的奇妙變化,揭示出了深刻的主題。
陳再見,1982年生于廣東陸豐。中國作協(xié)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作品在《人民文學》《十月》《當代》《鐘山》等文學刊物發(fā)表,并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新華文摘》、《中篇小說選刊》等選刊選載。出版有長篇小說《六歌》,小說集《一只鳥仔獨支腳》、《喜歡抹臉的人》、《你不知道路往哪邊拐》、《青面魚》;榮獲《小說選刊》年度新人獎、廣東作協(xié)短篇小說獎、深圳青年文學獎等。
《媽媽在房間里》同樣是以兒童為視角的,不同的是,內(nèi)容略有敏感,從事特殊服務的媽媽在房間里,像迷宮一樣,孩子明知在里面,卻怎么也找不到;如同做夢,夢醒了卻無比殘酷;《張小年的江湖》寫了少年張小年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江湖。他對女記者的難以言明的情結,也是少年心事的一種例證;《到湖的中央去》是寫作家“我”與一槍在含天湖的童年往事,一把槍最后沉入海底,但也埋葬了一個有關女孩的秘密;《七腳蜘蛛》寫一種隱喻,水塔為了致富,鋌而走險,最后卻因身患癌癥而撒手歸西;《隔壁》寫了前后兩對夫妻,互為鄰居,由于夫妻生活而產(chǎn)生的困擾,著筆于底層,結末的意味尤深,對開篇搬開的那對年輕人是一個漂亮的反轉。
《搖晃》寫傅律師的怪病,經(jīng)常感覺世界搖晃,之所以是種借寓,是對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人間的一種反諷,既解構了當下的某些潛規(guī)則和生活暗流,但作者立意顯然并不在此,他積極地向下深挖,企圖找出“病根”;《雙眼微睜》寫大舅生病住院,表兄入城,與我一同探望,扯出舊事,雙眼微睜時,未必能夠看清眼前的現(xiàn)實;《愛忘事的馬朗戈》顯然受了《百年孤獨》的影響,馬孔多小鎮(zhèn)的人總怕忘記,所以貼滿了紙條,提醒喝牛奶,做其他事,結果反而鬧出不少笑話。失憶在一定層面是可怕的,可在另一層面上也是選擇性的遺忘。
3
陳再見在這本集子里體現(xiàn)了他的全新嘗試和足夠才情,雖然有些篇章往往由于平均用力而無意之中削弱了主題,但就整體而言,每篇作品各具特色,仿佛一道雨后彩虹,分解成七色,可收攏為一體。如果勉強行歸類,這本小說集無法用很刻板的模子去衡量,反倒可以體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未來走向。
讀陳再見的小說,好比在看他拋一枚硬幣,等你在猜落地的是正面還是反面時,他卻從半空中收回了這枚硬幣,好像在沖你笑,猜不到了吧?這就好比一個小說家也有兩面,生活中的真誠,小說中的狡黠,猶如一個硬幣正反兩面——至于對錯,善惡,黑白,進退,好壞……統(tǒng)統(tǒng)扭結在一起,沒有一個主人公是完全的好人或者好人。
無論怎么旋轉,有個主線是明的,始終不會亂,這就確保了小說往下走的可能。至于轉速如何,拐向哪里,很多時候,他只是指明了一個方向,或者暗示了多種可能。小說在完成后,很大程度上講,是在讀者的閱讀感觀中升華的。最打動人心的,恰恰是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悲憫的底層敘事與殘酷的都市詩意。
(注:本平臺所發(fā)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觀念與立場。如涉嫌抄襲及語句不當?shù)刃袨橛勺髡叱袚熑巍#?/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