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墨
來源:蘇墨讀書(ID: suxiaomo0330)?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亞楠朗讀音頻
有一個人,如果說海明威是硬漢文學的代表人物,那么他就是硬漢哲學的代表人物。
他心有鴻鵠之志,卻被母親譏諷為他的作品只配當包藥的紙。
他才華橫溢,卻遭到同行嫉妒,被大家一致心照不宣地封殺。
然而,他從未放棄,直到暮年,幸而被一位英國評論家偶然發(fā)掘,作品得以面世,頓時名噪天下。
他就是亞瑟·叔本華,一個后來被眾多世界級大師追捧和迷戀的“孤獨哲學之父”。
《人生的智慧》,便是他的封筆之作,世態(tài)的真相、人性的本質(zhì)在一個飽受六十多年冷遇的老人筆下娓娓道來,犀利而冷峻、雋永而深刻。
尤其,書中最經(jīng)典的這7句話,句句入骨,點醒很多人。
這是叔本華最知名的一句話。
一個人永遠無法看到超出他自身的東西。
就如,你再怎么跟一只井底的青蛙談?wù)撎斓氐膹V闊,它永遠也不會理解,因為它的天地只有井口那么大。
我們每個人都囿于自己的認知。
這意味著,你的認知,決定了你能達到的高度。
大衛(wèi)·舒爾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書中也曾說:
“決定成功的因素中,體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span>
所以,我們所需要做的、應該特別警惕的是:
不固步自封,不驕傲自大,多接觸優(yōu)秀的思想,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方能拾階而上,遇見更廣闊的天地。
曾經(jīng)的我們,以為憑借一腔至誠至真可以擁有一段天長地久的情誼,然而越往后越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幼稚一場。所有的關(guān)系的背后,昭然若揭顯示著兩個大字:價值。你若有價值,你就是圈子;你若沒有價值,你只是一個“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你可曾記得,當你落難時,有多少人匆匆逃離;你可曾記得,當你低谷時,有多少人視而不見。不必怨嘆,不必傷情,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心,走得恰逢其時。網(wǎng)絡(luò)上曾經(jīng)流行這樣一句話: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所以,在工作或社交中,你以為顯示自己的小聰明,就會贏得周圍人的喜歡。事實恰恰相反,你最終激起的是人們對你的反感和抵觸。因為,當一個人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其實就是間接地指責對方的愚蠢和無能。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溫潤如玉,光華斂于內(nèi)而不形于外。“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是《羊皮卷》這本銷售圣經(jīng)中的圣經(jīng)。因為它抓住了人性的內(nèi)核:每個人內(nèi)心都渴望被贊賞。這意味著,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哪怕你是對的,你的初衷是好的。故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在家庭還是工作中,你的好心糾正,根本達不到效果,甚至被反感。因為,是當你駁斥對方的那一刻起,對方反感的閘門已經(jīng)落下,溝通的道路已被堵塞,從何談改變。所以,要想讓對方聽進去并改變,最好的方法是像三明治一樣,把建議夾在贊美之中,這就是著名的“三明治法則”。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小時候的性格、行事風格、內(nèi)心的喜好、對某些東西的觀感很難改變......不管你走了多遠,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終還是回到了最初的自己。英國一位教授曾做過這項實驗,對1000名兒童樣本追蹤23年后,結(jié)果顯示:童年期對事物的經(jīng)驗和認識,構(gòu)成了以后生活的固定模型。所以,如果你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那你是無比的幸運。假設(shè)你沒有,也請努力汲取新的力量不辜負時光,如若你已經(jīng)是一個父母,請給孩子一段幸福的童年,那將是他的一生。我們總是習慣艷羨別人的精彩、仰望他人的幸福,而對自己的遭遇感到憤懣不公。其實,并不是他們幸運,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化平凡為知足、化磨難為經(jīng)驗。沒有誰的生活恰恰是自己的喜歡的樣子,區(qū)別就在于你的心態(tài)。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與美麗;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與絕望。“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zhì)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zhì)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span>最后,愿你我理性又不失理想,認清但不認命,以一顆通透之心,在這薄涼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