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候,有這樣一個“倒霉蛋”:
他小小年紀便嘔心創(chuàng)作,7歲能辭章,15歲可比肩當世大家;
19歲進士及第,歡喜之際卻遭小人構(gòu)陷,與康莊仕途失之交臂;
21歲“牢落長安”,以冠世之才屈九品低職,志不能伸;
24歲重病不治,生命盡頭仍志向不減,以病脊之身從戎。
他身處流言困頓,卻心懷抱負;生于藩鎮(zhèn)亂世,仍敢針砭時弊。
杜牧為他點贊,李商隱被他圈粉,甚至連文壇泰斗韓愈都主動出面幫他駁斥流言;
他便是“唐代三李”之一的“詩鬼”李賀。
縱觀李賀一生:生不得志,才無處施,一生坎坷,卻又一身倔強。
尋詩覓句嘔心已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洛陽昌谷的大街小巷里都在紛傳一個消息——當?shù)爻隽艘幻裢?歲就能寫詩!
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京師。
這位眾口相傳的神童正是李賀。
李賀天分極高,又刻苦專研,以至于小小年紀,其對詩文的熱愛程度,就已經(jīng)跑在了同齡人的前面。
每天早上,李賀都會騎著自己的瘦馬,帶著小仆從,背上小錦囊,出門尋詩覓句。
遇到靈感迸發(fā)時,便提筆“唰唰”記下,字寫得飛快。寫好的詩句都放進身邊的錦囊里,時常是鼓囊囊的一袋。
如此早出晚歸,日復(fù)一日。
有一次,李賀一如往常出門作詩,行到人跡罕至處,突然半路跳出來一伙人。
這伙人手持長刀,面目猙獰,迅速將他包圍起來。
不好!看來是遇到劫匪了。
“留下買路財!”那伙人對李賀喝道。
李賀身材瘦弱,衣著不凡,身上背著的錦囊甚是惹眼,在劫匪看來簡直就是天上掉下的肥肉,勢必要狠狠“宰”一頓。
不想李賀卻答道:“我沒帶錢。”
“沒帶錢?不可能,那你錦囊里是什么?”劫匪一聽大笑,盯著李賀兩眼放光。
他們當即搶過李賀的錦囊,伸手就往里掏,可沒想到,里面裝的果真不是銀兩,而是無數(shù)張寫滿了詩句的小紙條。
劫匪大失所望,只好自認倒霉,垂頭喪氣地走了。
李賀隨身攜帶的錦囊,不僅讓劫匪悻悻而去,同時也讓自己的母親很不高興。
一日回到家中,母親看到他錦囊里密密麻麻的詩句,又生氣又心疼,不由得埋怨道:“我的兒這是要嘔出心來才罷休?。 ?/p>
兒子勤學(xué)苦練,本該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母親卻并不這樣認為。
原來,李賀出生時就自帶孱弱屬性,一直體弱多病,身體比一般人要差。母親當然不愿意看到兒子因為讀書而損耗身體了。
但盡管如此,少年時的李賀依舊倔強追求著自己的那份熱愛。他把這種熱情化為動力,焚膏繼晷地創(chuàng)作,才有了“七歲能辭章,名動京師”的美譽。
有時候,成功的誕生絕非偶然,而是天賦和努力的疊加。
此時的李家早已家道中落,父親的突然離世,更讓李家雪上加霜??粗抑薪?jīng)濟每況愈下,李賀只好將參加科考提上了日程。
黑云壓城城欲摧
唐憲宗元和二年,韓愈家門扉輕掩,門外沸沸揚揚。
彼時考試臨近,時任國子博士分司的韓愈成為眾考生寫詩投謁的對象。
但面對滿案的卷章,韓愈卻是滿臉倦容——詩文雖多,佳作寥寥啊。
他剛送走了一位客人,困意便如密布的層云般涌來,想著再看看詩解解乏,便隨手拿了一卷詩文,一邊解衣帶一邊閱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strong>
這才讀了第一句,韓愈已是眼前一亮,待他一口氣將全詩讀盡,不由得心花怒放。
此等文章,將戰(zhàn)場局勢之緊張,氣勢之兇猛,形式之嚴峻,場面之悲壯,描寫得淋淋盡致。
韓愈讀罷,連衣帶也不解了,連忙出門相迎。
就這樣,年僅18歲的李賀,以一首《雁門太守行》扣響了韓愈家的大門。緊接著,李賀又以過人的才識順利通過了府試。
但正當李賀興高采烈去領(lǐng)舉進士的解狀時,卻被告知有好事者舉報他父親名中的“晉”字與“進”同音,犯了忌諱,應(yīng)當取消舉人資格。
忌諱一事,可大可小,追究者更是少之又少,很可能是有人嫉妒李賀的才華,于是便從中作梗。
李賀為此據(jù)理力爭,韓愈聽之也大為惱怒,立刻寫下一篇《諱辯》為其辯駁。
最后府尹被他們說動,發(fā)放了李賀的解狀,讓他去參加下一階段的考試。
元和三年,李賀的名字儼然出現(xiàn)在了進士的榜單上。
那一刻,李賀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他苦作詩書,夜以繼日,甚至“嘔出心乃已”,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負。
原以為,仕途之路就此平步青云,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當頭一棒。
同樣的理由——“晉”同音“進”犯忌,斷送了李賀的科舉晉升之路。
李賀與韓愈人微言輕,這一次,饒是兩人再怎么辯駁也于事無補。
進士資格被取消,數(shù)年辛苦功虧一簣,這對李賀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他才華橫溢,本應(yīng)在朝堂之上擁有自己的一番天地,卻不曾想大好前程因小人構(gòu)陷而就此夭折。
為此,李賀曾一度消沉。
人心的險惡,制度的荒謬,令命運如同一雙無形的手,生生壓制住他的才華和光芒。
那年秋天,韓愈和好友皇甫湜來探望李賀,經(jīng)兩人的寬慰,李賀逐漸走出陰霾。
臨別時,李賀當場作了一首《高軒過》為兩人送行: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正如詩中所言,現(xiàn)實的盲風(fēng)晦雨澆不滅李賀心中的理想之火,他沒有放棄,而要重整旗鼓,再入長安。
既然前途無路可走,那便再去開辟一條路來!
雄雞一聲天下白
元和六年,李賀再次走進長安城,心情卻與之前截然不同。
上一回,他是躊躇滿志的科舉考生,這一次,他是心懷忐忑的寒門學(xué)子。
四處投謁,多番上書,雖受禮遇,卻常無下文。
后來,得益于當時恩蔭授官的慣例,李賀在經(jīng)過考核后當上了一個小官——從九品的奉禮郎。
這年李賀21歲。
耗盡心力,歷經(jīng)坎坷之后,才堪堪得到了一個與才華不相匹配的職位。
盡管如此,他還是不斷勉勵自己,心志不改。
在一次酒席上,主人家與李賀舉杯相對,用主父偃和馬周皆是先受排擠后被重用的故事來寬慰李賀。
李賀大受鼓舞,立即作下一首《致酒行》: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在場眾人聞之,無不大受震撼。詩的末尾,人們仿佛又看到當年那個初入長安、滿懷希望的少年立在眼前。
雖然李賀志不在此,心情“瞧悴如芻狗”,但還是兢兢業(yè)業(yè)在奉禮郎這個崗位上干了3年。
他親眼看見了百姓民不聊生的現(xiàn)狀,寫出不少反映現(xiàn)實,鞭撻黑暗的詩文。
他寫“勉從天帝訴,天上寡沉厄”,影射永貞宮變;寫“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暗諷當權(quán)者驕奢;寫“何處偏傷萬國心,中天夜久高明月”,痛心統(tǒng)治者荒誕誤國。
他寫了數(shù)篇詩文抨擊時事,借古諷今。
姚文燮說,李賀的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
但這一篇篇詩文猶如以卵擊石,對于唐朝彼時的當權(quán)者來說,不痛不癢,甚至還有可能給自己帶來災(zāi)禍。
社會的黑暗,人心的涼薄,難道李賀不知嗎?
他當然知道。
可貴的是,盡管知道生之艱難,世之險惡,仍然懷著一腔孤勇和無畏。
臨到終了,李賀仍然擁有“男兒何不帶吳鉤”的熱血和倔強。
即便是在生命盡頭的那幾年,身負重病的李賀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辭官后,他入了昭義軍節(jié)度使軍中做幕僚,幫忙處理公文。
元和十一年,李賀走投無路回到家中,不久后病故。
那一年,他27歲。
“我當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的一生,伴隨著坎坷與失意,卻仍堅持著“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賀是倔強的,命運一次又一次地給予他重創(chuàng),他卻以自己的方式執(zhí)拗地活著,心中理想不曾動搖分毫。
如今,昔人已乘黃鶴去,而他所留下的詩,則替他延續(xù)了上千年的生命。
這一份倔強如一團熊熊烈火,在他有限的27載生命里,點燃了他的人生,鮮活了他的詩句,時至今日仍無法泯滅。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多少人當起了生活的逃兵,又有多少人傷痕累累后仍能“心事當拏云”?
或許有時候,區(qū)別只在于那一份咬牙堅持的倔強,也正是這份“倔強”,讓生命迸發(fā)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作者 | 曉莞,賺錢養(yǎng)貓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眾號:北辰在找你
圖片 | 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fā)現(xiàn)更多美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