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 Solenopsis invicts Buren
英文名稱 Red imported fire ant
分類地位 昆蟲綱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 Formicidae火蟻屬Solenopsis。
1 分布
國內(nèi)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深圳市,珠海市,廣州市,惠州市,佛山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永新區(qū)、西鄉(xiāng)塘區(qū)),玉林市(北流市、陸川縣),梧州市(岑溪市),柳州市(鹿寨縣);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臺灣省。
國外 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安提瓜和巴布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拿馬、波多黎各、巴哈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等[1,2,11]。
2 寄主植物
紅火蟻是雜食性土棲蟻類,可寄生于草皮、苗木、盆景、植株等植物及其產(chǎn)品的土壤中,取食農(nóng)林植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紅火蟻的巢除了在農(nóng)田、國元、荒地、公園和高爾夫球場廣為發(fā)生(其中以撂荒地的蟻巢密度要高一些,也要大一些)之外,在街道邊、房屋、學校、花盤上、墻角、圍墻和籬笆墻跟下也較為常見,在電線旁和電源開關(guān)處也偶有發(fā)生。
3 經(jīng)濟重要性
紅火蟻是一種危害面廣、程度嚴重的外來入侵性害蟲,可嚴重影響農(nóng)林植物的成長;捕食土棲動物、破壞土壤微生態(tài);損壞灌溉系統(tǒng),破壞戶外和居家附近的電訊設施,對農(nóng)林業(yè)和公共設施造成危害。紅火蟻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為了危害植物之外,還會以螯針叮蟄和口器咬傷的方式危害動物和人體,人體被叮蟄后會有火灼般疼痛感,隨后患處會出現(xiàn)水泡,甚至可能會化膿形成膿包。兒童、老人和過敏性體質(zhì)者是受紅火蟻威脅的“高危人群”。該蟲可隨植物、土壤、貨物包裝和運輸工具等形式入侵,且繁殖迅速、適應性極強。該蟲原產(chǎn)于南美洲,20世紀30~40年代隨從南美運載農(nóng)產(chǎn)品船只上的壓倉沙土入侵美國,造成了嚴重危害。隨后與1975~1984年間入侵波多黎各,2001年成功地跨越太平洋,于大洋洲建立新的族群。紅火蟻自1999年入侵我國臺灣省以來,目前已擴散至香港、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直接威脅著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居民生命安全以及農(nóng)田和電網(wǎng)等基礎(chǔ)設施和城市建筑物等公共安全[3,4] 。
4 形態(tài)特征
紅火蟻的卵、幼蟲及蛹均為乳白色,成蟲呈紅褐色或黑褐色。卵為圓形至橢圓形,直徑0.2~
0.3mm。幼蟲、蛹的蟲體柔軟,幼蟲沒有足,不能移動。蛹的形態(tài)與成蟲的形態(tài)極為相似。成蟲的蟲體小,整個蟲體分為頭、胸、腹3大部分結(jié)構(gòu)。頭部的寬度均小于其腹部的寬度,頭部主要形態(tài)包括:眼、觸角和上顎。紅火蟻復眼明顯,由數(shù)十個小眼構(gòu)成;觸角成彎曲狀,共10節(jié),末端兩節(jié)比其他節(jié)長、明顯膨大,并形成錘節(jié);頭部具有明顯的頭檐中齒,兵蟻亞階段后頭部平順無凹陷。胸部有3對足,生殖時期婚飛的繁殖蟻(雌蟻和雄蟻)有2對膜質(zhì)的翅膀;腹部比頭部寬,體中驅(qū)與腹錘間有明顯腰節(jié)2節(jié)(腹柄節(jié)和后腹柄節(jié)),五前伸腹節(jié)齒,腹部末端有刺。
小型工蟻(工蟻)體長2.5~4mm。頭、胸、觸角及各足均棕紅色,腹部常棕褐色,腹節(jié)間色略淡,腹部第二、三節(jié)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圓形的淡色斑紋。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節(jié)間縫不明顯;中、后胸背板的的節(jié)間縫則明顯,腹部連接處有2個結(jié)節(jié),第一結(jié)節(jié)呈扁錘狀,第三結(jié)呈圓錐狀。腹部卵圓形,可見第四節(jié),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蟻(工蟻)體長6~7mm。形態(tài)與小型工蟻相似,體橘紅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顎發(fā)達,黑褐色,體表略有光澤,體毛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7,8,9]。
5 生物學特性
紅火蟻為社會性昆蟲,包括有翅的雄蟻、有翅的雌蟻、蟻后及職蟻(工蟻及兵蟻)。職蟻沒有翅,主要工作為搜索食物,喂食、照顧幼蟲及蟻后,防衛(wèi)巢穴、抵抗入侵者,將蟻后搬離危險處。有翅型個體,即繁殖個體,住在蟻巢內(nèi)直到交配時機到來,才飛離蟻巢。
一般蟻后壽命約6~7年,職蟻(工蟻及兵蟻)壽命約1~6個月。紅火蟻沒有特定的婚飛時期(交配期),只要蟻巢成熟,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個體形成。交配時機通常在下過雨后的清晨或黃昏。雌、雄蟻會飛到約90~300m高的空中進行婚飛配對與交尾,婚飛活動一般發(fā)生在周圍空氣溫度為24~32℃,相對濕度在80%或更高的環(huán)境條件下。雄蟻在交配過后即死亡,雌蟻則可飛行3~5km降落地面尋找一適合筑巢的處所,將翅脫落,并開始挖掘巢穴。新交配過的蟻后會先產(chǎn)十幾個卵,卵約7~10d孵化為幼蟲,此時的幼蟲由蟻后喂食,最終發(fā)育成較小型的職蟻。爾后蟻后便由這群職蟻喂食,專事產(chǎn)卵繁殖后代,每天可產(chǎn)800~1000個卵。卵發(fā)育至成蟲約需20~40d(工蟻)、30~60d(小型工蟻)、180d(兵蟻、蟻后與雄蟻)。幼蟲經(jīng)6~8d發(fā)育成蛹,蛹經(jīng)9~15d發(fā)育成成蟲。成熟蟻巢中的蟻后每天約產(chǎn)1500~5000個卵,平均每年約可以產(chǎn)生4500只新蟻后,新的生殖雌蟻約在新蟻巢建立后15~18周產(chǎn)生。
新近交配的雌蟲喜歡潮濕或反光的表面,如池塘。同時,它們對小汽車、卡車、火車和拖車也感興趣,這也成為該蟲傳播擴散的途徑。新建立的群體在開始的幾個月里蟻巢不十分明顯,在地面上涌現(xiàn)出來的很細的土壤顆粒通常表示這里有新建立的蟻巢。新形成蟻巢約在4~9個月后才會成熟而出現(xiàn)明顯小土丘狀的蟻丘。
紅火蟻的成熟蟻巢會以土壤堆出高約10成熟的蟻巢30cm,直徑月30成熟的蟻巢50cm的蟻丘,新形成的蟻巢需4~9個月后才會成熟出現(xiàn)蟻丘,族群可分為單蟻后及多蟻后型,成熟的單蟻后蟻巢中約有5萬~24萬只個體,每公頃可以形成200~300個蟻丘。成熟的多蟻后蟻巢中約有10萬~50萬只個體,每公頃可以形成1000個蟻丘。
紅火蟻在-17.8℃的環(huán)境下仍可生存。在洪水泛濫期間整個蟻巢的紅火蟻會形成一個球狀物浮在水面上,將蟻后及卵、幼蟲、蛹保護在中間,即使幾周不取食也能存活,直到碰到陸地重新建立新蟻巢[5,6] 。
濕度是紅火蟻選擇生境的首要因素。紅火蟻生存離不開水,水邊和開闊且陽光充足的地方是紅火蟻最喜歡筑巢的區(qū)域,因此,紅火蟻巢多分布在池塘、河流、溝渠旁邊和一些開闊且陽光充足的地方。在城市里的綠化帶、公園和高爾夫球場等,也是紅火蟻喜歡的地方。受濕度的影響,在炎熱干燥的季節(jié)里紅火蟻會由戶外遷移至戶內(nèi)。
溫度是影響紅火蟻活動的次要因素。一般當土壤表面溫度超過10℃時工蟻開始取食,空氣和土壤溫度達19℃以上時,它們才會持續(xù)覓食。紅火蟻覓食的土壤表面溫度范圍為12~51℃,紅火蟻工蟻在土壤溫度(2cm深處)15~43℃之間覓食,最大的覓食率是在22~36℃。另外,紅火蟻各種活動的開始與溫度有關(guān)。當春天土壤一周平均溫度(5cm深處)上升到10℃以上時,繁殖活動就開始,工蟻和有姓蛹在20℃出現(xiàn),在22.5℃長處翅。新的蟻后需要成功地找到平均土壤溫度24℃的場所。未成熟個體僅見于土壤溫度在25~30℃之間的蟻巢中[4,8]。
6 傳播途徑
紅火蟻靠遷飛自然傳播,也可形成漂浮的蟻團隨水流擴散;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受蟻巢污染的草皮、苗木、盆景等帶有土壤的園藝產(chǎn)品和栽培介質(zhì)人為運輸傳播。集裝箱箱體或貨物包裝中粘附含有蟻后的蟻巢也是其傳播的重要途徑[2]。
7 適生范圍
我國南方許多省市都是紅火蟻的潛在入侵區(qū)域,其分布適生區(qū)主要集中在北緯33.4°以南的地區(qū),最適宜的分布區(qū)是北緯32..9°以南——即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蘇、重慶、上海、浙江、貴州、臺灣、海南全省,以及河南、陜西、甘肅、湖北、云南和安徽6省的南部地區(qū)、四川的東南部、山東的局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省份中的部分地區(qū)雖然緯度處于最適宜分布區(qū),但EI值(生態(tài)氣候指數(shù),EI>0表示該地點適合其生存,EI=0則不能生存,其值大小反映適合度大?。﹨s為0。經(jīng)過對這些地區(qū)的年降水量和海拔分析表明:這些地方的年均降水量都超過了510mm,但是平均海拔達到了2059m。這書名海拔和降水的綜合作用是影響紅火蟻分布的重要因素[2,10]。
8 防治措施
在入侵紅火蟻覓食區(qū)散布含低度藥劑或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餌劑,約10~14d后再以觸殺性的水劑或粉劑、粒劑直接處理可見的獨立蟻丘,一般每年的4~5月和9~10月處理2次。使用的紅火蟻餌劑是將藥劑原料加在新鮮的大豆油中和磨碎的玉米顆?;旌?,餌劑中所使用的化學藥劑有賜諾殺、芬普尼和百利普芬,處理獨立蟻巢使用的觸殺性殺蟲劑有百滅寧、賽滅寧、第滅寧、芬化利、加保利、安丹和昆蟲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用4~8L滾燙的熱水澆灌1個蟻巢(有效性大約為60%),每天進行處理,共需要5~10d;還可用鐵鍬把蟻巢挖掘出來并用肥皂水進行浸泡。
可引入小芽孢真菌Thelohania solenopsea和火蟻寄生蚤蠅Psuedacteon tricuspis進行防治。另外保護和利用自然界的蜻蜓、蜘蛛類、甲蟲和魚類等生物以及利用紅火蟻自身相互攻擊來制約其種群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4,8]。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