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因為紀念先賢而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時,端午節(jié)也是起源最為復雜的一個節(jié)日,盡管眾說紛紜,但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一說還是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古人究竟如何過端午,我們可以從哪些流傳至今的精美詩詞中發(fā)現(xiàn)那時的端午習俗。
1.包粽子慶團圓
粽子其實就是端午習俗的一個符號,沒有粽子的端午節(jié)很難想象會是什么樣子的。前面陸游的始終就提到了端午包粽子。無獨有偶,歐陽修在《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的詞中也提到了包粽子:“五色新絲纏角粽” 看來宋人對包粽子很有講究?!罢l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的《小重山·端午》寫到了端午團員溫情的一面,借著端午節(jié),兒女團圓,侍奉雙親,其樂融融。
2.憑吊屈原懷古
由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悲慘遭遇,所以很多地方的端午風俗都是圍繞著紀念屈原而產生的,而端午節(jié)憑吊屈原才是永恒的主題?!扒釉┗杲K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o:p align="justify">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薄澳昴甓宋顼L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薄暗涠宋绻?jié),誰薦屈原祠。”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端午憑吊屈原的詩歌有很多,或者有感于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或者懷人及己,悲嘆命運的不公和時事的蹉跎。
3.沐浴賞花賽龍舟
蘇軾在《浣溪沙·端午》中寫道:“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倍宋鐏砼R,天氣也是一天熱似一天,端午節(jié)前一天,輕輕搖著折扇,心里卻在想著明天一大早 起來沐浴更衣,去看看那一大片盛開的蘭花,絕對是一件雅事。
而南宋詩人范成大的《鷓鴣天》中言道: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石榴花已開,正好趕上端午來臨,芭蕉葉子的絲絲縷縷似乎也在記載著時光的流逝。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活動的重頭戲,唐代詩人張建封在《競渡歌》中描繪了賽龍舟的激烈熱鬧場面: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寥寥數(shù)語,寫出了賽龍舟的宏大場面,以及龍舟賽手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
4.纏彩線掛平安符
手腕腳腕脖頸上纏五彩絲線據(jù)說與原始圖騰龍的崇拜有關,因為纏上彩色絲線,遠看如同龍身上的花紋,這樣可以讓毒蛇猛獸遠離自己和家人。蘇軾的《浣溪沙·端午》“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前一句就寫出了纏五彩絲線,而后一句確實當時身掛小符,類似于今天的平安符,用來祛病防災。
舒頔的《小重山·端午》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細纏五色臂絲長??梢娎p五彩絲線,佩戴平安符,在宋代已經發(fā)展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端午風俗。
5.戴艾草掛劍蒲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五言律詩《乙卯重五詩》中記載的風俗,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嘛,更重要的是要把艾草佩戴在高高的帽子上,這在當時的京城臨安可是一件非常時髦的裝扮。古人也很會玩,文天祥的《端午即事》表述的就更是直白: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除了自己佩戴以外,向別人贈送送艾草也是一種祈福保平安的意思。
6.喝蒲酒雄黃酒
同樣是歐陽修的《漁家傲》一詞中,寫到了端午節(jié)另外一種風俗,就是喝蒲酒和雄黃酒——菖蒲酒美清尊共。殷堯藩的《端午日》一詩更顯端午的閑適: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傲嬌的殷堯藩不想向其他人一樣掛艾葉和平安符,他只想喝著蒲酒,和朋友一起聊一聊太平盛世大事。如今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端午節(jié)這一天將菖蒲和艾葉一起掛在門楣上辟邪的傳統(tǒ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