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有心,采擷智慧
——讀陳方梁教育隨筆《在路上》有感
作者 章麒
陳方梁老師作為浙江省優(yōu)秀班主任、高中特級教師的寧海籍著名教師,著作頗豐。他是少數(shù)幾位一直扎根寧海教育界的特級教師,在寧海中學就讀時,我有幸承教在陳老師的門下,他是我們文科班的政治老師。
讀書時,陳老師給我印象就是瘦小卻智慧超群,與學生們隨和親密,絲毫沒有年長老師的架子。當時除了年輕的老師,40歲往上的老師還是有一種不怒而威的感覺。陳老師上課時旁征博引,作業(yè)量又少,頗受我們學生喜愛。
因為高中時期在本地網(wǎng)站上發(fā)文章,認識了“原木”這個作家,后來得知原來就是陳方梁老師的筆名。這幾年又發(fā)現(xiàn),陳老師悄悄把筆名改成了“朽木”,他一直甚喜把自己比作木頭,而原木到朽木,透露著他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高尚境界,也有著他世外高人般的自謙。
但是他的智慧、精神和風采一直影響著他的學生、后輩們,他作為一棵原木早已日漸繁茂,如今更是葳蕤生光!
當我從事教師職業(yè)以后,有一次與陳老師見面,我隨口提及找不到他2005年出版的教育隨筆集《在路上》。為此,陳老師慷慨贈書,我欣喜若狂,不巧最近俗事纏身,但我還在見縫插針細細品讀陳老師的文字。
首先,令我驚嘆的就是陳老師的思考無處不在。他因為閱讀《讀者》上一則小故事思考教育理念,“沒有一種草不是花朵,你又怎能知道哪一朵會開得最美麗?”呼吁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長處,都會成為某個方面的人才,我們需要堅信這一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他讀《論語》,從孔子的理念提出“教育無非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教育需要簡單和穩(wěn)定”。這對目前忙碌的教育現(xiàn)狀提出了質(zhì)疑,也令人沉思。
書里面還有許多他閱讀體會,他一直堅持閱讀堅持自我提升,正說明讀書對教師職業(yè)的進步是非比尋常的重要。
其次,就是這10多年前出版的著作,內(nèi)容多是陳老師從教二十余年的隨筆,卻已經(jīng)鮮明地提出,現(xiàn)在看來都非常革新的教育觀點。
比如,他認為“教師是學校中具體的服務者”“而且要服務好”,教師的“服務應當是善意的,是真正為他們著想的,而不是根據(jù)你的主觀意志來主宰他們的;他們有權利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也有權利得到平等、公正的教育?!?/p>
這樣的疾呼是來自于陳老師自己的觀察,因為他看到把學生趕出教室、找學生談話老師坐著學生站著、課堂上一切老師說了算……這些現(xiàn)象令他不安。
可惜,這些現(xiàn)象經(jīng)過十多年,還是存在當今的教育機構(gòu)里,令我更感到陳老師教學藝術的充滿了善良之美。
陳老師還提出,身為教師需要有夢想、會感動、個性鮮明、充滿好奇心,絕不能一本正經(jīng)、死板守舊、頑固不化。學生會受到老師的影響是很大的,身正為范這個教育真理并不過時。
當然,課堂的教學還是陳老師思考最多的,他明確提出教師在課堂應該是“退三步”:在主導地位上退一步,“變主導為引導,引導就是帶路、指點的意思”。在教學關系上退一步,“師道尊嚴已沒有意義,你要做的是老老實實地和學生一起學習”;師生關系上退一步,“要和學生做朋友……以心相知?!?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a(1, 0, 0, 0);box-sizing: border-box;">在十多年前能提出如此震耳發(fā)聵的呼吁,如此旗幟鮮明的觀點,不得不令我折服!
隨著閱讀深入,我感受到陳方梁老師的偉大,他堅持在一線從教,更是長期任教高三畢業(yè)班,有機會升職卻放棄,這背后都是他濃濃熱愛教育事業(yè)的真情。
我們作為年輕的教師真的要好好認真的思考自己是為什么從教的。有些人是為了考進來有穩(wěn)定的工作,所以混混日子、玩玩手機就一天天過去了;有些是為了成績,兢兢業(yè)業(yè)、辛勤工作,按頭飲水、強行灌輸,把學生教成了沒有個性的機器;還有些堅定維護自己教師的權威,不允許孩子質(zhì)疑,不允許孩子選擇,硬生生把學生整成恐懼自己的“乖寶寶”……我們都需要反思。
陳老師在自己實際教學中不斷地觀察、思考,對教育現(xiàn)狀的方方面面還提出了一些建議。
比如在基礎教育上,陳老師認為目前的基礎教育著眼考試科目,“漸漸喪失了創(chuàng)新人才最重要的自信,不迷信權威,情感態(tài)度,個性特長等等”,“我們的教育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一開始就竭盡全力、不講方式,結(jié)果扭傷了腳”。他認為要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素養(yǎng)、信心,有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這些人才才會持續(xù)發(fā)展。
比如換位思考,陳老師化身學子,針對當前教師按頭飲水、題海戰(zhàn)術的教法,發(fā)出一聲聲對老師的質(zhì)問,“你受過專業(yè)訓練,也不缺乏實踐經(jīng)驗,你知道如何培養(yǎng)人才,可你為什么還要這樣做”。
比如終身學習,陳老師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自己讀書和學習的經(jīng)歷。他進入寧海中學任教,圖書館里面登記借書記錄最多的就是他,他認為教師自己不學習,就無法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只有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陳老師還提出“和學生一起讀書”,教師要閱讀學生的課外讀物,了解學生的喜歡,“了解學生的真情實感和個性特點”。
還有如跨學科教學,陳老師很早就意識到在基礎教育教師要懂得跨學科的知識,“政治老師讀地理、讀歷史……讀它個融會貫通”“最好是語文也讀,數(shù)理化也要讀,讀它個文理兼通”。當然看起來要求有點高,但是的確是我們身為教師需要追求的職業(yè)境界。
另外,在德育方面,陳老師思考得更多,也實踐得更多,他提出的讓“德育五味俱全”,至今還是各校的德育工作模板。他把平時做的德育工作的經(jīng)驗全部記錄下來,比如辦刊物、預警機制、教師給學生寫信等等。
班主任工作上是日常德育的重點,陳老師認為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發(fā)揮班主任優(yōu)勢”,要轉(zhuǎn)變意識,把決策權放回給學生,增加師生互動交流,這樣才不會形成班主任累死累活,卻和學生有隔閡的現(xiàn)象。陳老師認為作為班主任,要經(jīng)常去學生家里走走,跟家長拉拉家常,用心去做好家校溝通,對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是事半功倍的。
陳老師在職業(yè)上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他不斷的思考、實踐、反思、再實踐、記錄、積極投稿,他在教科研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他在教學一線、德育前沿的成績也同樣的精彩。應該說他身為政治專業(yè)的教師,教語文、當班主任、做學生的朋友,他是真正在用心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yè)。
讀了陳老師的這本教育隨筆以后,我越來越堅定自己的理想,越來越知道自己該怎么去做。向陳方梁老師學習他的那份專注,那份執(zhí)著,以及那份堅持。希望我們年輕教師一起來多讀這些前輩的心得,一定會跟我一樣受益匪淺的。
作者:章麒,熱愛本土文化,一手文字一手美術的小學教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