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作者 朱熹
江水浸云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fēng)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jié),須酩酊,莫相違。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注釋
隱括,字面的意思是隱隱地概括,這是一種文章體裁,也就是對原作的內(nèi)容、句子適當(dāng)剪裁、增刪,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改寫?!段男牡颀垺らF裁》:“蹊要所司,職在镕裁,隱括情理,矯揉文采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抓住主旨之后,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镕裁--镕煉其立意,裁剪其浮詞,把情與理都弄清楚之后,再變化其文詞。朱熹這闋詞就是隱括了杜枚的《九日齊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后面咱們再看朱熹是怎么镕煉杜牧的立意,變換其文詞的。
結(jié)客,與客人結(jié)伴。
空翠,指綠色草木,如謝靈運的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闭f那些草木都不知道啥名字。指綠葉,如孟浩然的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庇甏蚵淙~,滿院都是。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如王維的詩:“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痹倬褪侵副炭?,這里的翠就是“明亮”的意思了,如白居易的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边@首詞里的“空翠”,就是指碧空。
煙霏,飄動的云煙。霏,音fei一聲,飄揚,飄散?!对娊?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可笑電影《畫皮》上把這幾句當(dāng)作歌詞,卻把“霏霏”念成“靡靡”。
紫萸,茱萸,一種藥材,結(jié)出的果子是紫色的。咱河南西峽盛產(chǎn)茱萸,可惜我沒去看過,只在魯山的山里見過。古代有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fēng)俗,也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帶的,茱萸有香氣,據(jù)說能驅(qū)邪治病。王維的詩:“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span>
何事辛苦怨斜暉,這里的辛苦有喋喋不休的意思,與現(xiàn)在說的辛苦略有差異?,F(xiàn)在人們說話中也有這樣的語氣,比如,“既然都這樣了,還費那勁干啥?”“他恁犟,一腦袋漿糊,費那吐沫干啥?”
那更有危機,結(jié)合上下文意思,我認(rèn)為這句話的標(biāo)點應(yīng)該是問號:“哪更有危機?”機,指機括。危機,指的是險惡的機括、陷阱。例如陸游的詩:“人間著腳盡危機,睡覺方知夢境非?!痹~中這一句話意思是說,今來古往,春花秋月一年復(fù)一年,還能有什么機括、陷阱?易經(jīng)上說:“復(fù)者,其見于天地之心乎?”從長遠(yuǎn),從更廣闊的空間看,一切都是永恒的。這種思想積淀在咱這個民族心理深處,無論遇到再可怕的困苦,都堅信“太陽照常升起”、“黑暗過后就是光明”,永葆堅韌樂觀。所以,遇到難處往大處想,往遠(yuǎn)處想,眼前的難就不是難了,比如看大海,近看波濤洶涌,遠(yuǎn)看風(fēng)平浪靜。
牛山客,指齊景公。齊景公登上牛山,回看齊國都城,嘆息說:“為什么人要離開這美好的地方去死呢?”不由得淚如雨下,打濕了衣襟。
試翻譯如下:
云影浸江水,鴻雁要南飛。帶上酒壺,邀集客人,到哪里去呢?上山去,碧空高遠(yuǎn),云收云散一會兒就不見蹤跡。人世間難得一笑嗎?何況有紫萸黃菊可以摘下來插在頭上,自娛自樂一番。今日風(fēng)景一如往年,人世代謝早不是往昔的樣子。
慶賀重陽節(jié),應(yīng)該喝得酩酊大醉,讓你喝你就喝,請不要推辭。人活著本來就是寄寓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還要喋喋不休恨太陽又落,時光又逝呢?今來古往,無窮無盡,多少春花秋月,哪有什么“危機”能擋得???去問問齊景公,何必為人生短暫而淚沾衣襟?
說兩句
這闋詞大有宇宙意識,古人評價說:“洗盡千古頭巾俗態(tài)?!边@里的頭巾把原詩作者杜牧也包括在內(nèi)了。
粗看這闋詞完全抄杜牧的,細(xì)讀則完全不是,甚至是“反其意而用之”。
先看意。杜牧是與張祜一塊登齊山,兩人功名未立,都有點落魄,詩里有牢騷,也有開解的話,但基調(diào)是悲傷,感嘆生而多憂、人生無常。而這首詞表達(dá)的卻是人生的曠達(dá)豪邁,是一個哲人對人生對世事的思考,不僅有“不需計較與安排,領(lǐng)取而今現(xiàn)在(朱敦儒詞)”只爭朝夕的進(jìn)取精神,而且有對人生世界更深的思考,個體雖然寄居世界,但能到這永恒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遭,也就是與世界同體了?!墩撜Z·先進(jìn)》中有一段話,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問,你們有朝一日得志了,想干什么事呢?幾個人都回答了,或是治國,或是富民,或是要作個管祭祀的官員,輪到曾皙了,說,到了暮春了,著了春服,與幾個年輕的朋友,到沂水里游泳,在祭壇下乘涼,唱歌回家??鬃诱f,我的想法和你一樣。朱熹在注這段話時說:“曾點(曾皙)之學(xué),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大闕。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見于言外?!边@段話的意思是:曾點的學(xué)識,大概可以看到人修養(yǎng)的最高超處。天理像水一樣流動,到哪兒都充滿(天理無處不在),沒有一點缺失的地方。(認(rèn)識到這個了)曾點無論是動還是靜,都這么從容。然而,他所說的話,不過是按他的身份,愉快地享受日常的生活,看似沒有舍己為人的意思。而其實呢,他胸懷悠然,真可與天地間萬物同上同下,符合天地萬物存在所含的細(xì)微道理,隱隱表現(xiàn)在他的話語中。這段話,可以作為對朱熹這闋詞的評價。與萬物同體,在永恒的宇宙中載沉載浮,盡其作為,這種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再說文詞。杜牧的詩已是絕唱,文詞很美。朱熹對之改變得不多,只是從意思上略作改動,但就文詞之美來說,有一句改得真是錦上著花、好上加好。杜牧的詩:“與客攜壺上翠微”,是鋪陳,為下面抒情作準(zhǔn)備。而朱熹改為:“攜壺結(jié)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币粏栆淮?,答時不說登山,只把山上所看的景所有的感受說了出來。碧空如洗,山頭澗邊,云霧飄渺。這不只是寫景,更有情在內(nèi),是意境,有哲思的意境。那句“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更是發(fā)人深省,與比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返”更多哲思,更振聾發(fā)聵。
這首詞,境界之高邁,很是少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