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傷寒論臨床應用:本條“陽浮而陰弱”與第3條“脈陰陽皆緊”為對照文法,提示表虛與表實的脈象區(qū)別。……因太陽中風證未必見發(fā)熱,但必見汗出……“鼻鳴”:……指鼻竅不通,氣出不暢而發(fā)聲響,與后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麻黃湯證之喘作對比,提示太陽中風之寒邪不甚,肺氣之郁閉較麻黃湯證為輕,故其表現也相對較輕?!案蓢I”……與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傷寒證之嘔逆亦是采用對比文法示太陽中風證感受風寒之邪較傷寒證為輕……曰桂枝湯主之唯第12條、第13條,可見桂枝湯之功用當從此兩條中求取……除太陽所主統(tǒng)之營衛(wèi)不和外,病變尚涉及肺及脾胃……桂枝湯是太陽中風證的主方,功效是調補脾胃、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鹬?、生姜、大棗俱為日常生活中常用佐料,功可調補脾胃?!什菀嗑哐a益脾胃之功……而《傷寒論》中小建中湯、桂枝加芍藥湯均用芍藥治療邪中焦脾胃之腹痛,只是小建中以虛為主,桂枝加芍藥以實為主,故前者多飴糖建中??梢娚炙幙芍涡胺钢薪顾碌母雇础S纱丝梢姽鹬兄T藥無不是脾胃藥也。……
【驗案舉要】
1)腦疽:老婦,患腦疽,周圍蔓延,其徑盡許。啟其所蓋膏藥,熱氣蒸蒸上冒,頭項不能轉側。先以治腦疽法,膏藥敷之,三日不效。四日晚診之,見病者伏被中不出,詢知每日于此時惡寒發(fā)熱汗出。余乃悟此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之桂枝證。即用桂枝5分,芍藥一錢,加姜草棗輕劑投之。一劑而病大減,后逐日增加劑量,至桂枝三錢,芍藥五錢,不加他藥,數日后竟告痊愈。(曹穎甫《經方實驗錄》)
2)月經后期:女,無表證,月事后期而少,時時微惡寒,背部為甚,納谷減。血運遲滯,胃腸虛弱,宜桂枝湯:川桂枝三錢、大白芍三錢(酒炒)、炙草三錢、生姜三片、大棗十二枚。(曹穎甫《經方實驗錄》)
3)盜汗:某,男,28歲。02年12月26日診。自述自2000年冬天起,夜間睡后汗出,醒來汗止,衣被皆濕,伴怕冷,反復3年。診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經服谷維素、維B1等藥,無效,多次服當歸六黃湯瀉火斂汗及玉屏風散固表止汗,及五倍子粉醋調敷臍部三月,亦無效。診時面白,神差,怕冷,喜熱飲,舌淡胖大,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緩無力,衛(wèi)表氣虛,營衛(wèi)失調,治以調和營衛(wèi)固表斂汗。桂枝6克、白芍20克、大棗12枚、生姜2片、炙草9克、炙北芪20克、黨參20克、浮小麥30克、煅牡蠣30克,二劑,每天一劑,分三次飯后溫服,28日復診,自述盜汗明顯減少,效不更方,續(xù)服十劑,隨訪2年,愈。(李麗權:桂枝湯加味治盜汗癥)
4)葉,大暑之夜,游于大世界屋頂花園,披襟當風,兼進冷飲。當時甚為愉快,覺南面王不易也。頃之,覺惡寒,頭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適有友人來訪,強起坐中庭,相與周旋。夜闌客氣,背益寒,頭痛更甚,自作紫蘇生姜服之,得策汗,但不解。次早乞診,扶至樓下,急呼閉戶,吐綠色痰涎甚多,蓋系冰飲釀成也。兩手臂出汗,撫之潮,疏方:桂枝四錢、白芍三錢、甘草錢半、生姜五片、大棗七枚、浮萍三錢。加浮萍者,因其身無汗,頭汗不多故也。(曹穎甫《經方實驗錄》)
按:夏日感冒并非全系傷暑、風熱,桂枝湯是夏日冰食飲冷者外感常用之方。
(36)、傷寒論臨床發(fā)揮:
【辨證提要】
要點:汗出,發(fā)熱,惡風,頭痛,脈浮緩
病機:風寒襲表,營衛(wèi)不和
治法: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
【思考與啟迪】
1)陽何以???……人體本身有抗病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陽浮的目的是為了防御外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病理生理現象。
2)如何戰(zhàn)勝邪氣?……要補充營陰,必先振脾氣,這就需要用桂枝湯。……要滋生營陰,必須有化生陰液之品,故選大棗、芍藥,然陰藥不能自成營陰,須通過中焦之氣化才能產生。
【醫(yī)案選】
1)譫語狂笑:某,傷寒六日,譫語狂笑,頭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眾議承氣湯下之,士材診其脈浮大,因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桂枝湯。眾皆咋舌,以譫狂為陽盛,桂枝入口必斃也。士材:汗多神昏,故發(fā)譫妄。雖不大便,腹無所苦,和其營衛(wèi),必自愈。遂違眾用之,及夜而笑語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清 余震《古今醫(yī)案選》)
2)過敏性鼻炎:女,37歲,03年3月28日診?;歼^敏性鼻炎十余年,反復鼻癢,噴嚏、大量清涕,春秋兩季發(fā)作較頻,平時亦發(fā)。此次無明顯誘因發(fā)作兩天?,F鼻癢,眼癢,噴嚏連連,清涕特多。查:鼻粘膜水腫,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浮。風邪中衛(wèi),方用桂枝: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棗10克、炙草10克、干姜10克、細辛5克,1劑水煎,每日3次趁熱服。1劑后癥減,去干姜、細辛加防風10克、白術10克、黃芪10克,2劑,隨訪一年未發(fā)。(桂枝湯治驗三則)
3)上鄂部瘙癢、耳鳴:某,男,64歲。05年7月19日診:5年前確診為2型糖尿病,一直服美迪康及三黃降糖片。就診時訴上鄂部瘙癢1年余,耳鳴半年余,夜間尤甚,四肢煩疼,腹脹不適,大便難,3日一行,小便調,納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弱。太陰虛寒,營衛(wèi)不和。黨參20克、白術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棗5枚、炙草10克、熟附子15克(先煎)、獨活15克、麻黃5克、細辛6克、防風10克,7劑。7月26日復診:精神好轉,止方兩劑后上鄂部瘙癢感消失,現大便已暢,已無四肢煩疼,仍腹脹,耳鳴如蟬,腰酸,小便調,胃納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弱。疏方:黨參20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熟附子10克(先煎)、柴胡10克、法夏10克、枳殼10克、黃芪30克、山萸肉15克、桑寄生30克續(xù)斷15克、炙草10克、獨活15克,7劑。此后,皆按溫陽補腎之法調治耳鳴,然隨訪一年,上鄂部瘙癢感無再發(fā)。(編者醫(yī)案)
營衛(wèi)不合,營[根據相關法規(guī)進行屏蔽]弱則表現為多汗,衛(wèi)弱營強則表現為少汗,……體溫過高或體溫過低是陰陽在體表失去平衡的表現,腸蠕動亢進或抑制是陰陽在腸道中失去平衡的表現,陰陽無處不在。
(37)、陸淵雷《傷寒論今釋》:其實,太陽病之淺層動脈皆大而軟,皆當屬浮,近尺部之脈漸主皮下深藏,故覺似弱爾?!区Q干嘔,為兼見癥,然亦可見有正氣上沖這勢。如上文所說,太陽之正氣上沖,為欲祛除毒害性物質,使與汗俱出,桂枝湯所以助正氣達此目的也?!剂餍行詿岵≌撸谌粘sw力之外,聚需抵抗毒害性物質之力,故代謝亢進,體溫增高而為發(fā)熱。于此而欲強退之,必抑減其代謝機能而后可,代謝機能被抑制,無以產生抗毒害之力,體力不足抗毒,則毒害性物質愈益滋生,此取死之道也。故治太陽病,用寒涼抑熱者,非是;視太陽方為退熱劑,非是。
《總病論》:凡桂枝湯證,病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數,手足溫和,或手足稍露之則微冷,覆之則溫,渾身熱,微煩,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者身無汗,小便數,或手足逆冷,不惡寒,反惡熱,或飲酒后,慎不可行桂枝湯也。
《皇漢醫(yī)學》:余之經驗,凡用芍藥大棗甘草之證,必診得肌肉攣急,而于腹直肌最為明確,易于觸知,故診得此肌肉攣急,即可為應用三藥之目標。然則此肌肉之攣急,可為三藥之腹證,桂枝湯中有此三證,則腹直肌亦必攣急,三藥之腹證,亦為桂枝湯之腹證。又,桂枝湯證之腹直肌痙攣,非屬于瘀血性,故其攣急,必現于右側,而左側則不現,或左側稍攣急,比之右側則甚輕。其氣上沖之際,亦必沿右側而發(fā),不沿左側也。以上純屬理論,于實際上,本方之應用,當隨師論(案謂《傷寒》《金匱》也),準據脈證外證,可以不問腹證也。
淵雷案:論中太陽正方,無不用桂枝,而不必皆用芍藥,是知桂枝為解肌發(fā)表所必需。解表既為祛毒,而桂枝洗滌血液,排除毒害性物質于肌表,從可知也?!夜沤裰巫院贡I汗之方,無專任芍藥者,知芍藥非為斂汗也?!芷颇苁?,世人徒知其能收,而不知其收實破而不泄之功也?!恍枭炙幷?,雖似熱高病重,往往一汗而愈。凡桂枝湯葛根湯小青龍湯諸證,方用芍藥者,雖似熱淺病輕,往往纏綿不能速起。此無他,毒害性物質結與不結也。故發(fā)表劑中之芍藥,所以使毒害性物質與血液相游離也,血為陰,故為破陰凝。病毒游離,則得桂枝而祛出肌表,桂屬陽,故曰布陽和。芍藥雖能游離毒害性物質,而不能排之外出,故曰破而不泄?!裼诠バ狗街杏霉鹬Γ跍匮a方中用肉桂?!裼诠バ狗街杏贸嗌?,于補益方中用白芍,此則后世辨析之進步,不可以泥古也……意在病瘥,不在汗出,不然,證本自汗,藥汗與病汗,將何從分辨哉。
(38)、李心機《傷寒論通釋》:惡寒惡風不得以輕重論,若以輕重言惡風、惡寒,那么則是當病情輕而僅有惡風時,必不至惡寒的程度;而當病情較重,已至惡寒的程度,則必已不惡風。而本條恰恰是惡寒與惡風同見?!区Q,感受風寒后鼻音聲重……21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280條“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薄4硕l,前者下后陽氣受損,故去芍藥,后者胃氣弱,慎用芍藥??梢娫谥倬靶牡祝炙幮詻?,屬陰無疑。故《神農本草經》云芍藥“益氣”只能是益陰氣而不能是益陽氣?!舨粶馗?,不啜熱希粥,即使桂枝湯重用桂枝,更加桂二兩,也是不發(fā)汗的。如117條“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論中對于服桂枝湯不溫覆,不啜粥,順其自然者,稱為“小和之”。如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本方方后注所強調的根據病情連續(xù)用藥的方法,有重要臨床意義,今人服用中藥,不分病情緩急,概以一日一劑,此誤也。《傷寒例》指出: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
【啟示與范例】
1)藥量:某,外感發(fā)熱,體溫39℃。伴頭項牽緊微痛,微汗出,脈浮緩。舌淡紅苔白,實習生擬桂枝湯原方三劑,余審之證方相符,無異議。但第二天,患者復診,訴非但熱不退,且諸癥加重,體溫38”7℃。余細閱昨之處方,發(fā)現桂枝用量為24克,遂改為8克,一劑而愈。(陳燦醫(yī)案)
2)某,男,25歲。78年2月27日診:7天前患感冒,當時高熱40℃,晚10點鐘服阿斯匹林2片,夜間1點鐘大汗淋漓,以后每于夜間1點鐘即出汗不止,擦而復出,到3點鐘漸停。至今汗不稍減,周身乏力,關節(jié)骨肉酸痛,兼有咳嗽,吐黃白痰,發(fā)熱,微惡風寒,脈浮稍數,舌略紅,苔薄黃,表邪未解化熱,營衛(wèi)不和。擬調和營衛(wèi),解表清熱止咳: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9克、生姜3片、大棗5故、黃芩9克、杏仁9克。1劑汗減咳輕,又服2劑。(柳學洙醫(yī)案)
(39)、劉渡舟《傷寒論講稿》:這一條講太陽中風的治療方法、病理變化,并補充了證候,要和第C2條”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合在一起來看。 太陽病中風的脈象是”陽浮而陰弱”,”陽”是指浮取,”陰”是指沉?。ò矗簻Y雷、李心機謂寸尺,劉老與之不同,不知何從)。太陽中風是風邪傷于衛(wèi),所以脈見浮脈,是陽浮。營陰不足,所以沉取脈就是遲緩無力的,是陰弱?!标柛《幦酢笔翘栔酗L脈浮緩的一個具體描寫?!标柛≌邿嶙园l(fā),陰弱者汗自出”,兩個”自”字說明中風的發(fā)熱和汗出都比較快,和傷寒的陽氣閉郁以后發(fā)熱不同(按:言下之義謂傷寒發(fā)熱較遲?)?!标柛 本褪切l(wèi)受邪,風陽并于衛(wèi)陽,所以發(fā)熱很快。衛(wèi)強,衛(wèi)有風邪而強,營陰得不到衛(wèi)的保護而外越,加上風陽之邪的開泄,所以在發(fā)熱的同時自己就出汗。從描述中又反映出太陽中風的發(fā)熱、汗出是有次第先后之分的(按:先發(fā)熱后出汗?)。”嗇嗇惡寒,淅淅惡風”,是微惡風寒的互辭,不要割裂開來體會。太陽中風發(fā)熱汗出以后,毛竅開泄,會出現微惡風寒?!眴輪荨敝盖永涿?,是對惡寒的形容?!变冷馈笔切稳輴猴L的程度就像冷水澆身一樣?!濒怍獍l(fā)熱”,衛(wèi)陽被風邪所傷,雖然發(fā)熱快,但是熱在表,不是蒸蒸發(fā)熱,而是像穿衣蓋被過厚所捂出來的發(fā)熱(按:劉老大家,此之見也),所以叫翕翕發(fā)熱?!北区Q干嘔”,風邪上行,影響肺胃,肺氣不利就會”鼻鳴(按:有指鼻音加重)”,胃氣上逆就會”干嘔”。
針對這種病情,應該用”桂枝湯主之”。”主之”的意思就是審證無疑,方證吻合,可以放手用之。桂枝湯由五味藥組成,包括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其中,甘草要炙、生姜要切、大棗要擘;桂枝和白芍的劑量必須是相等的(按:劉老大家,此之見也)。煎服方法很有講究。上五味,口父咀”,在趙本中口父咀后有”三味”兩字,比較合理。也就是說,生姜要切,大棗要擘,口父咀的只有三味,就是桂枝、芍藥、甘草?!币运呱?,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zhé zhé,也有念zhízhí的),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服用桂枝湯,總的精神要抓住兩點:其一,服桂枝湯一定要發(fā)汗,不出汗就達不到解肌祛風的治療目的?!比舨缓梗狼胺?;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總之,一定要出汗。其二,對于汗出的程度有要求,”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就是遍身和潤如有汗貌?!北樯頋Z漐”,就是在出汗以前,遍身很溫很潤,像是要出汗的樣子。然后,汗出的特點是”微似有汗”,”似”字當繼續(xù)講,汗要微微地、連續(xù)地周身都出來。不能把汗出到像”如水流漓”的程度,否則就”病必不除”,那個病好不了。 與麻黃湯較為單一的辛溫發(fā)汗法不同,桂枝湯是以桂枝配芍藥,芍藥是酸斂之品(按:此說與他家不同,李心機謂破陰結,陸淵雷謂解除毒害性物質與血液的結合),因此它的發(fā)汗力量很微弱。如果想發(fā)出汗來,在服用桂枝湯的同時還要給予它一些條件:”服已須臾”,”須臾”就是不久的時間,”啜熱稀粥”,”啜”就是大口而喝,熱粥能振奮胃氣,”以助藥力”,幫助桂枝湯發(fā)汗。然后,”溫覆令一時許”,”溫覆”就是保暖,”一時許”就是兩個小時,等著發(fā)汗。通過喝熱稀粥,蓋上被子溫覆避風,才能”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以上就是桂枝湯的汗法。同時,服完桂枝湯后有的時候出汗,有的時候就不出汗,要”周時觀之,一日一夜服”,”周時”就是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白天可以服,晚上也可以服,務必要出汗。服這個方子還要忌口,”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就是對胃氣有損傷的食物都不能吃。桂枝湯是辛甘溫的方子,鼓舞胃氣,喝熱稀粥幫助出汗,如果又吃生冷、粘滑、奶酪,那就會影響胃陽之氣,也就會影響桂枝湯的效果。
下面看一下桂枝湯的組方特點。桂枝配生姜,都是辛味藥,發(fā)汗解肌,能解衛(wèi)分之邪。芍藥配大棗,芍藥味酸,有養(yǎng)營的作用,大棗味甘,有養(yǎng)津液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說大棗”氣味甘平無毒……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可以看出大棗有補津液的作用。為什么十棗湯用大戟、芫花、甘遂峻瀉水邪之后要用十個大棗?因為大棗不但有健脾的作用,還有補津液的作用。大棗在這里可以加強芍藥固護營陰的作用。太陽病中風的病機是衛(wèi)強而營弱,衛(wèi)分強,故用桂枝生姜以發(fā)之;營分弱,故用芍藥大棗以補之(按:陸淵雷謂芍藥主要起”破陰結,布陽氣”作用,與此有異)。甘草能調和陰陽,與桂枝生姜相合,辛甘發(fā)散衛(wèi)陽;與芍藥大棗相合,酸甘化生營陰。同時,甘草還有一些補中益氣的作用,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同時,桂枝湯中的五味藥都是生活中所用的調料,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桂枝湯在外就能夠調和營衛(wèi),在內能調和氣血、調和脾胃,歸根到底是能調和陰陽。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之上倍芍藥加飴糖而成,治療虛勞腹痛。以桂枝湯為基礎方,就是因為桂枝湯有調和脾胃、調和氣血的作用?!督饏T要略》中的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龍骨、牡蠣而成,治療男子失精,女子夢交,心腎不能交通。以桂枝湯為基礎方,就是因為桂枝湯有交通心腎,調和陰陽的作用。桂枝湯是《傷寒論》的第一張方子,所以柯韻伯就說桂枝湯為群方之冠。
我個人體會,桂枝湯這個方子能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調和陰陽,治療范圍廣泛。這部書叫《傷寒雜病論》,桂枝湯既治傷寒,又治雜病,兼而有之,因此張仲景把桂枝湯列為第一張方子。無論是什么病,作為治療也不外乎“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桂枝湯就有滋陰和陽,調和陰陽的作用,可以體現張仲景治療諸病的指導思想。
桂枝湯的發(fā)汗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發(fā)汗以止汗。在發(fā)汗的同時能起到止汗的作用。太陽中風本身就有汗出,是衛(wèi)強營弱所致,服了桂枝湯以后溫覆啜粥,隨著汗出就把衛(wèi)分之邪解除了,使營衛(wèi)調和了,在發(fā)汗的同時就有斂營止汗的作用。
其二,發(fā)汗而不傷正,止汗而不留邪。桂枝湯外能解肌祛風,內能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而調和陰陽,外感也好,內傷也好,以及氣血營衛(wèi)不和等病,都可以用這個方子進行治療。通過加減法,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桂枝湯治療范圍的廣泛性。桂枝湯的加味方,如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新加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桂枝湯的減味方,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桂枝去芍藥湯,不只是治太陽病中風,而是適用范圍很廣。
(40)、胡希恕《傷寒論通俗講話》:這條啊,就是承太陽中風那一條,開始不是太陽中風嘛,就是承那一條而申明其證和治。太陽中風咱們頭前有一個概要的認識了,那么這個詳細的證候和他的治療,這一節(jié)啊,就是接著那個來談的?!瓣柛《幦酢保高@脈說的。外為陽,內為陰。陽浮而陰弱呢,就是指這個脈呀,有浮于外而弱于內的這個形狀,實在說起來就是浮弱。脈,我意思說這個脈呀,輕按浮,那再使勁一按呀,不禁按,弱,非常地軟弱無力。(按:同劉老所解,與李心機、淵雷異)仲景這個脈呀,有的指上下尺寸說的,陰陽,上為陽,下為陰了。也有的指這個浮沉說的,就是外為陽,內為陰,指這個脈的外內上說的。這一節(jié)說的“陽浮陰弱”呀,我方才講了,就是外和內。脈是浮出在外,但不禁按,軟弱無力。這個弱脈同這個弦脈是對比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琴弦銑丁丁給它上上,一按這個弦呢,上下端直,這叫做弦。你這個弦上得不緊,拿手一按,軟弱無力,這個叫做弱。
“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這個說陽浮之脈,那么為有熱之應,就是發(fā)熱之應。陰弱之脈呢,就是汗出之應,就是由于汗出,脈就弱,脈與證是相應的。
底下這個“嗇嗇惡寒”,這個嗇,就是嗦,嗦嗦的意思。冷了,人就拘蜷,就是嗦嗦然而惡寒,就是形容惡寒這個狀貌。
淅淅惡風,淅淅這兩個字,本來是風的聲音,微風的聲音,淅淅。也有這個淅呀,指著咱們這個淘米的水,叫做淅。所以當水講也行,當風聲講也行。那么這一段應該當風聲講,本來沒有風,太陽中風這類的病呀,老感覺有微風淅淅然來襲的可證,老感覺得有微風吹得慌,其實沒有,就是因為出汗那,感覺外面有風,有風刺激。
“翕翕發(fā)熱”,這個“翕”,你看這個字,一個“合”字,底下擱一個“羽”字,就是合而不開的意思。這個翕當合,當閉,關閉的閉講?!棒怍獍l(fā)熱”這個意思,就是表證這個時候這個熱,彌漫全身,合而不開,感覺著悶熱這個意思(按:劉老形容為像穿衣蓋被過厚所捂出來的發(fā)熱),合而不開嘛。那么總起來,上面就是發(fā)熱、惡寒和這個惡風,用一些狀詞,形容詞。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這個表證啊,這個氣不得旁達。我們平時這個人啊,皮膚感覺不出透氣,(其實)也是透氣的,要不然我們衣服總得潔潔,我們老洗澡,衣服還臟,它也往外排出廢物,也通透氣息。那么這個表證呢,就是不透,不透這個氣就不得旁達,那就往上壅,逆于上,就鼻鳴干嘔,這都是氣往上壅的一種反應。那么這一節(jié)說的是太陽中風的證候,比以前說的太陽中風的證候詳細多了,那么至于治療呢,他用桂枝湯,桂枝湯主治這種病。
桂枝湯這個藥物啊,桂枝三兩,我們現在不要去皮,這個去皮呀恐怕是個錯誤?,F在干脆有的就把這個去皮去掉,不要了。這個桂枝呀,能夠有點發(fā)汗作用,就依賴這層皮,這層皮有一種揮發(fā)油這種成分。。。。。。(音頻缺失)。這就是十六兩一斤的,它一兩合這個三錢,三兩不就是九錢嗎?可是古人的一付藥開的一付單子,它一煎就是三付藥。我們現在看這個量呢,要拿三除,比如這個三兩,拿三除才一兩,那么一兩不就是三錢嗎,那么現在拿“克”計算就是 9 克,這個也是約略數,古人的一兩合現在的三錢,也是個約略數,也不是絕對準確,但是一般應用啊都根據這個分量差不多,有的說是二錢八九這個樣子,也有的說就是三錢,或者還多一點,那么這個也沒有一定的考據。歷來的習慣呢,就是古人的一兩合現在三錢(按:此大得一也)。我們現在呢,又把它變成公制了,就是克了??四鼐褪?9 克,那么其他的分量也都是一樣。它這個在漢的時候,度量衡特別小。芍藥也三兩,甘草二兩,炙,這個三兩,因為它是三劑,都要拿三除的。生姜也是三兩,都要切成片。大棗 12 枚,把它掰開。
那么桂枝湯根據這個方劑的組成,對于上面這個中風證的治療,我們要分析分析它。最好我們還要借助《內經》上有這么一段說得非常的好,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藥?!秲冉洝酚袀€《評熱病論》,這是《素問》里的。首先研究這個汗的問題,《評熱病論》上說“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按:可否理解為汗生于精,精生于谷)。它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是人所以出汗,就由于飲食,這個谷氣,古人說的“谷”就是五谷的谷啊,主要的是飲食所化生的。那么這個谷氣不能直接為汗啊,它得在胃經過消化之后,變成養(yǎng)人之精氣,這個精就是精氣,所以它又說“谷生于精”,就是谷氣變成精氣之后才能為汗。而拿到現在的生理學上來把它解釋,就是說我們飲食經過消化,吸取的營養(yǎng)成分,血管吸收進來的營養(yǎng)成分供給周身。那么這種營養(yǎng)成分那,經過吸收這個時候,古人叫做精氣。這個精氣也是養(yǎng)人那,養(yǎng)人之精氣,就是精真之氣,古人這么樣子來說的。
在《評熱病論》那,它是陰陽交頭一節(jié)把這個汗(講了),因為陰陽交它也出汗。第二節(jié)它又說了“夫邪氣交爭于骨肉”,說這個太陽病這個階段,就是在表時候這個階段。這個邪,就指外邪了,咱們現在說病邪都可以的。與“氣”,氣就指的精氣?!敖粻幱诠侨狻边@個骨肉就是說的體表了,他是約略言之。我們這個體表是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的軀殼嘛,就是人身的外在的軀殼?!秲冉洝飞险f是“交爭于骨肉”,他是概舉的,意思就是在體表這一塊兒,來相交爭,就是互相在這一塊斗爭。那么這就與我們頭前講的太陽病是一樣的,太陽病的時候,就是人身上的正與邪是老發(fā)生斗爭?!昂钩稣摺保墒裁茨??怎么個斗爭的方式呢?就是這患病的肌體呀,打算要出汗,把這個病邪解除體外,就是為這個。那么交爭的結果出汗了,出汗就是“精勝也”,就是精氣勝了,精氣勝了邪就解了,這根據這個《內經》上這幾句話。
但是精要如果勝,起碼這個人能吃東西,為什么呢?他根據頭前那個“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他是胃消化水谷啊。如果精氣能把邪祛除出去,而勝了邪了,這個胃氣一定旺盛,胃氣旺盛人能吃東西,“當能食”。這個邪要是解除了,“不復熱也”,人應該吃東西而不復,不再熱了,這就是說機體的機能完全勝利的一個結果。那么,“陰陽交”不是這樣的?!岸鴱蜔嵴摺?,又還是發(fā)燒,這個邪盛也,就是這個發(fā)燒還是邪在那兒呢。那么那個汗吶,是精氣也,這會兒提出精氣來了,那個外邊出去的汗吶,是這個精氣跑到外頭去了。那么如果再不能吃,“不能食者筋骨疲也”,他說如果人再不能吃,這個精氣來源斷絕了,唯獨吃東西他才能夠化水谷為精氣呢。如果不能吃東西,只是邪留在人的體內,而邪留著,那樣的人活不了了,“其壽可立而傾也”,這是《內經》上《評熱病論》有這么一節(jié)。
為什么講這個呢?我們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癥啊就這個中風證啊,他并不是陰陽交,還能吃啊,沒到那個程度,但是他也是汗出而復熱呀。你看看這一段就看出來了“翕翕發(fā)熱,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他也是汗出,一般這個說法,汗出就不應該有熱,這個也是汗出而還有熱,那么說明這個精氣也是打敗仗了,他不足以驅邪,他這個力量不足以驅邪,但是胃可不是衰,還能吃,所以不到陰陽交。那么對這個汗出呢?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所以雖然汗出,而邪不去,這么一種病。這么一種病怎么治療呢?
我們根據《內經》上的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的,第一個,我們必須要促進胃氣,增強精氣,那么再有汗,病就能解了,因為這個精氣力不足以驅邪嘛,所以他出其微汗,可是邪還留著。那么,這樣咱們研究桂枝湯就好研究了。你看看這桂枝湯,桂枝湯的發(fā)汗,主要在桂枝和生姜這兩味藥,這都是辛溫嘛。這兩味藥合起來足以使人發(fā)汗的,可是這兩味藥我們再分析分析,這個桂枝湯,桂枝這個藥,我們后頭也有,他主要治氣上沖,氣往上沖逆,他能治。那么后邊那個奔豚氣,所以他能泄奔豚氣,這個生姜治嘔逆。那么根據這兩個藥,一個治氣沖,一個治嘔逆的這種性能上看,他都有下達之性,都有往下的力量,而升發(fā)的力量不強。就這兩個藥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于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藥都往上升發(fā)的力量非常強,旁的咱們沒吃過,大蔥就吃過,大蔥往上升發(fā)的力量就強,所以容易出汗,而是容易出大汗。這個麻黃也是,這個藥非常的輕,往上升發(fā)的力量非常的強。這個桂枝和生姜啊,他都有下達之性,往上升發(fā)的力量不強。
咱們講太陽病也是,他這個汗要出,全是從上體部,所以越升發(fā)的藥使汗越容易出。他為什么摘取這兩個藥呢?你看看這個病,“陽浮而陰弱”,就是津液有所損傷了,你再大發(fā)汗,那更損傷津液,所以不要大發(fā)汗,采取這么兩個發(fā)汗的藥,而不采取麻黃(按:之所以然,為后學之艱)。那么另外這兩個藥啊,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揮發(fā)性的藥,辛,有點稍甘,那么他刺激胃,也能健胃。這個生姜也是,生姜咱們都知道,古人食不離姜,就是起健胃作用的。這兩個藥啊,都有健胃作用。同時配合甘草、大棗,這都是純甘之品哪,甜藥,是甜能補脾,補脾就是健胃。所以這個桂枝生姜,再配合甘草大棗,他就有補益胃氣的作用。那么這四個藥,甘,溫,這個甘溫擱到一起他又怕出汗出多了。
那么這個病,中風的病啊,已經喪失人的體液了,他出汗嘛,再出多,人得虛下來,這可不行,所以他加芍藥,芍藥這個藥其實他不是酸,但是這個藥不利于發(fā)汗。在本經上說它是味苦,微寒,他這個苦,這個桂枝生姜,他是辣呀,辛嘛,用苦以制辛,使他辛散的力量更讓他??;同時這個苦微寒的藥配他這個甜藥,還養(yǎng)液。所以一個藥的應用兩方面照顧,一方面制桂姜之辛,辛散的辛,同時一方面又助甘草大棗,甘藥以養(yǎng)液,他這個寒嘛。那么這樣五個藥擱起來你再看一看,他既是發(fā)汗、解熱藥,這個發(fā)汗就解熱,我們夏天出汗不就散體溫嘛,所以它既是發(fā)汗解熱,同時又是安中建胃,增加養(yǎng)液,安中養(yǎng)液,滋液的一種藥。所以對于上面由于精氣虛,力不足以驅邪,雖汗出而邪不去者,用這個正好。精氣虛,亢進衛(wèi)氣,增強精氣,這樣就使邪不得以伏留于肌肉,后面要講的,這叫解肌。這才能解除這個疾病,這是根據這個藥物分析,對這個病的治療的作用。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藥,根據后邊它的煎服法來說,擱七升水,我們現在不要擱這么多水,他是三服藥,他一堆兒煎,取三升。古人的升也小的多,要是大升,一回吃一升,那還了得了。他的一升就是現在一茶杯,你看他每服一升,就象我們現在吃一回藥一樣的量,沒有我們的飯碗大,就象小茶杯那么一杯。他們有考據的,大概是不是現在還有那么東西,他們以前還有看到的,漢時候的一升,就像咱們現在那個大酒盅,東北那塊叫(…)的那種酒盅,大,個也是很大,但是沒有碗大,他就那么大。所以我們現在呢,就是一茶杯。那么,這個水就擱三茶杯就行了。你看他七升煮取三升,我們要擱三杯煮取一杯那是蠻好的。不過這點我們還是要考據,就是煎藥的問題,古人他用微火煎,這個微火呀,它慢慢的使藥的成份溶解到水里去。我們現在這個灶不行,都是用這個汽油,煤氣。
這火,暴,這樣子水要多擱點,按理應該是要用微火,早些時候這個柴火,而且不要讓它大,慢慢慢慢煎,所以這個煎藥于治療的作用都有關系。你看我們要炒個菜,火候要不對頭還不好吃,你吃這個藥,更厲害了,要治病的。我們應該遵照古法,應該用微火,但是現在一般生活條件變了,這個微火也是比較難。要是用那個風窩煤火也行,小一點呀,慢慢煎,那水就可以少擱。否則,這水就要多擱,時間就要跟上。那么這個藥呀,他一回吃一升,就是一小碗。而且吃完這個藥,你看看他要喝稀粥,要服稀粥“一升余”,比服這個吃藥的量要大點,藥僅喝一升,這要一升余,以助藥力。
你看看這個全書呀,只是喝桂枝湯有喝稀粥,再沒有喝稀粥的辦法了。什么道理呀?這就是增強精氣。它有了甘溫的藥來鼓舞胃氣,在這期間再喝點稀粥,這個精氣是要能盛,這些都是挺要緊的。這才足以驅邪,再一有汗,這個邪就解了,不要發(fā)大汗?!皽馗擦钜粫r許”,溫覆就是要蓋一蓋,不蓋也不會發(fā)汗的,雖然這個藥是發(fā)汗藥,你吃完藥,跑外頭逛去,也不會發(fā)汗的?!皽馗病本褪嵌嗌w點,差不多“一時許”,就是現在兩鐘頭,古人一時辰合現在兩鐘頭?!氨樯頋Z漐”,“漐漐”就是微汗?!拔⑺朴泻拐咭婕选?,頂好要出汗而不出汗才好,微似有汗,身上發(fā)潮糊糊的,那最好了。“不可令如水流漓”,大汗亡陽那就壞了,病必不除,所以這個發(fā)汗也要告訴患者?!叭粢环钩霾〔?,停后服”,這也要緊,這個發(fā)汗傷人津液的,如果吃一服,汗出,病也好了,那后頭那個藥就不要吃了?!安槐乇M劑”,它盡劑是三服藥,一服藥就是吃一回。假若,頭一回藥吃下去,不出汗,“更服,依前法”?!案?,還無汗,方法得變變了?!昂蠓〈倨溟g”,這時候再給他吃呀,這個時間要縮短?!鞍肴赵S”,就半天,要“令三服盡”。那么現在呢,就是半天內兩個鐘頭吃一回。“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這個病比較重,白天晚上一起吃?!敝軙r觀之“,就是 24 小時,古人就是 12 個時辰。白天晚上一起吃,經過 24 小時,好好觀察。“服一劑盡”,病沒完全好,“病證猶在者,更作服”,給他吃第二劑,一劑就是三劑呀。“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如果汗還不出,可以吃兩三劑,三劑就是現在的九劑呀。“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是一般服藥應該戒口的地方,按理這說都是對的,真要是得熱病呀,他也不想吃。尤其這個五辛、生冷,它與吃藥是有妨礙的。你看這個藥吧,它不要發(fā)大汗,你要真吃辣的東西,它就配合這個藥要發(fā)大汗了,那就不對了,所以該戒口的還是要戒口。為什么這一段我要這么詳細的說呢?這就證明桂枝湯不是個了不起的藥。
因為現在呀,把這個桂枝看的都是熱的不得了。就我們這里也是,你開桂枝呀,這個病發(fā)燒怎么還吃桂枝呀?你看看,(傷寒論)是吃桂枝沒有不發(fā)燒的,這個書就這樣的,你一看就知道了,而且它非常平穩(wěn),不會發(fā)大汗的。這是發(fā)汗之中講(究)養(yǎng)胃增津液的一種辦法,不傷人,所以這個藥最平穩(wěn)不過了。所以他告你,吃了不發(fā)汗再吃,不發(fā)汗再吃,就是發(fā)汗病沒完全好也可以再吃。那么以后,就不每一個方劑都這么說了。因為這個桂枝湯呀,現在也有這個陋習,都不敢用。
在陳修園那時候就有過這個情形,福建,陳修園是福建人,福建就怕桂枝,那也是南方,陳修園用過之后,大家一看用桂枝挺好,后來那個地方后來也用到四錢五錢,也不咱的,大家還敢用。陳修園在閩候,閩候那個地方要有熟人可以打聽,他那邊對桂枝后來就不怕了。這是頭一節(jié),太陽中風,發(fā)熱汗出,惡寒惡風,那么這個一定,不一定干嘔,這種太陽中風證,可以用桂枝湯,道理咱們都講過了。
(41)、張長恩《傷寒論臨證指南》:“陽浮而陰弱”,此以脈象示病機……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炙草、生姜、大棗組成,其比例為:3:3:2:3:4?!阶C的四要素,可以分為兩組。第一組是證象與證質,證象是證質的外在表現,而證質是證象的內在本質。此二者是醫(yī)者對方證的深刻認識,屬于認識論的范圍。第二組是證治與證方,證治是對方的指導原則,而證方是證治的具體實施。此二者是醫(yī)者對方證的處理方法,屬于方法論的范圍。……【醫(yī)案選例】某,男,56歲。95年12月26日診:今春患冠心病,曾住院兩個月,出院后自覺體質下降,稍有不慎,即患感冒。昨日著涼,旋即頭痛身疼,鼻塞流清涕,發(fā)熱惡寒,無汗,自服感冒通而汗出太過,遂致 全身酸楚,動則汗出,納呆而嘔逆,心悸氣短,脈緩弱。表證未解,營衛(wèi)失和,治以祛風解表,調和營衛(wèi):桂枝9克、白芍9克、炙草6克、生姜9克、大棗4枚。水煎分溫服。2劑。
詞解
陽浮而陰弱:具有雙重意思,一是指脈象浮緩;二是指病機衛(wèi)強營弱。
嗇嗇:即瑟瑟,本意為寒秋之風吹動樹葉和枯枝發(fā)出的聲音,這里形容太陽中風病人惡寒畏縮的狀態(tài),就像秋天的涼風吹到人身上一樣。
淅淅惡風:淅淅,風雨聲,形容病人惡風寒的程度,就像寒風冷雨侵入肌膚的感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都是形容惡風寒的程度比較輕,就像秋天的風雨一樣,而不像冬天那樣嚴寒。
翕翕發(fā)熱:形容發(fā)熱輕淺,就像鳥把羽毛合起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