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旄牛國”(十)
在玉龍西牛廠上 (二)
在牧埸上,要數婦女承擔的生產勞動最繁重。出牧前和收牧后的擠奶,到提取酥油,制作奶渣,貼曬牛糞,以至吊毛線、織帳篷,也就是說,多數畜產品的“深加工”都要她們一手一腳去做。尤其那奶子的加工,要算是她們每天“必修”的“功課”。到了牧埸上,最吸引我的也數那加工奶子的干活。往日,婦女們從奶子中提取酥油,大牧埸,產奶量大,一般都是將熬好的奶子裝進用整張牛皮作成的大口袋中(不能裝滿),把口袋吹脹拴緊后,再慢慢搖動,直至將酥油從奶子中分離出來。那奶子在皮口袋中咚董咚董激蕩聲,讓人有沉浸在古代淑女的琴瑟中之感。奶子少的人家,多用半人高的大漿桶,不斷的上下抽拉,把酥油分離出來。不管是口袋搖也好,漿桶打也好,都是費工費時的干活,你要去試一試,一天下來準叫你累得腰酸背痛。今天看玉龍西牧民的加工奶子,那又是一種另類感覺。我們走進一加工奶子的帳篷,只見一個銀光閃亮的家伙架在大木凳上,一位年輕的藏族婦女端坐在后,用手輕輕一搖,那黃黃酥油和雪白的奶水,就分別從兩個槽道流進各自的鋁盆木桶中,取出的酥油、制出的奶渣(奶酪)無比的純凈。古“旄牛國”的牧民們,又前進了一大步。
牧埸上已用牛奶分離器取代了提取酥油和制作奶酪的那些原始辦法。在玉龍西牧埸上,最激動人心的還要數那精彩的一搏!
你看,牧民們正把一頭頭桀驁不馴的巨獸趕進矮墻圍成的埸子。隨即一個個驍勇驃悍的壯漢,手提粗繩,緊咬發(fā)辮,沖進牛群,一埸拚搏就開始了。這可不是像洋人那樣的斗牛表演,而是為決意要制服這些兇猛的“巨獸”,幫助它們“換裝”,把身上的絨和毛抓剪下來。原來,眼下正是牦牛脫毛換裝季節(jié),適時把它們身上這些寶貴的東西抓收起來,是牧民們一年一度的神圣勞動。一眨眼,一條粗毛繩唬地一聲從一雙大手飛出,幾個勇士一涌而上,便將一頭又蹦又跳的家伙撲翻在地,把它的四蹄綁了個嚴嚴實實,再也動彈不得。幾個手腳麻利的婦女,或手握烏黑發(fā)亮的鐵梳子,或拿起尺來長的大剪子,就嚓嚓嚓抓剪起來,迅速將收獲的喜悅往口袋里一裝,放了這頭又撲向那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