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那是出經典文藝作品的時代?
昨夜在央視少兒頻道才重新欣賞了六十年代初拍攝的歌劇<<劉三姐>>,今晚又在Biv卡酷臺播出祝希娟主演的故事片<<紅色娘子軍>>。這部影片是在共和國經濟最困難的1960年拍攝的。那年代的電影很多都是今天的人們喜愛的優(yōu)秀影片,包括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這幾部可稱之為經典的作品均出自共和國那三年經濟困難調整時期。音樂經典作品如二泉映月丶梁祝丶花兒與少年及今天被稱為紅歌的大量歌曲,都產自那個被一小撮人渣罵得體無完膚的時代。而這三十多年來,費用比那個時代高出數十上百倍卻出了些什么東西呢?我們除了看到奢華到無以復加的舞臺,最炫目的煙花霓虹燈如云美女奶油小生打情罵俏,以至那些要嗎公子少爺嬌娃富女爭風吃醋,要嗎刀光劍影俠士武女情仇恩怨......乃至于辮子肥皂劇和戰(zhàn)爭神戲,有幾部可稱為"經典"的影視作品可傳世?包括那些在國外獲獎的作品,能有幾年存活率?被吹上天的張藝謀的作品又有哪一部可傳世?至于音樂歌曲,除極少數外,大多壽命不超出一個月。
老夫就納悶了:那個一無是處的時代文學藝術為什么碩果累累,而今天這繁花似錦燈紅酒綠的時代從人的思想到文學藝術卻雜草叢生?
那些專為抹黑那個時代發(fā)財的精蠅和馬仔們能告訴我們是什么原因,使那個時代成為英雄輩出,文學藝術之樹經典碩果滿枝頭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