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手抄書對原著于希臘時期的《世界指南》的再現(xiàn)。
《紅海環(huán)航記》地圖。
各類方志。
現(xiàn)代旅行指南《孤獨星球》中文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边~出家門口的熟悉領(lǐng)域,感受別樣文化的風土人情,這種經(jīng)歷不僅對現(xiàn)代人是一種誘惑,回到很多年前也不例外。
今天的旅游指南或叫旅行指南,是專為游客或旅行者設(shè)計的地方信息書,它通常包含景點、住宿、餐飲、交通和特色活動等信息,配以地圖、路線指引以及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解釋。對于古人來說,沒有手機GPS定位與實時的地圖參照,出行遠方的未知感就更為強烈,好在他們也有旅游指南。
1.航海圖、行程圖、朝圣者指南
在西方,最早的旅行指南要從Periplus說起。Periplus是希臘語的拉丁化,現(xiàn)在專用于腓尼基人、古希臘、古羅馬人航海時的“導航”一詞。早在公元前50年,有關(guān)大西洋沿岸以及從波斯灣到印度之間的航海指南就已出現(xiàn),早期海上航行的目的在于近海交易,因此航海指南的撰寫者也多是海上貿(mào)易商們。著于公元1世紀的《紅海環(huán)航記》就由一位埃及商人以樸素的希臘文寫成,記載了當時埃及到印度的海上貿(mào)易細節(jié)。雖然現(xiàn)存的文獻篇幅只有二十頁,但在這二十頁里,恰好包括了兩篇旅行日記,其中一篇從紅海北部出發(fā),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至拉普塔;另一篇的路線則沿著也門海岸,穿過公海到達印度河。寫于公元1世紀中葉的《厄立特里亞海航行記》,作者同樣也是一名商人。這位希臘商人可能居住在亞歷山大里亞城,但顯然去過東非以及印度恒河——在他的游記里,詳細記載了上述地區(qū)購買特定貨物的商業(yè)點。其他具有類似實用信息的手稿包括《皮瑞坡羅伊》,該稿件將地中海沿岸的一系列港口、港口間的大致距離,以及沿海的地標都一一羅列,還給出了可獲得淡水資源的地理信息。
公元3、4世紀以后,旅行指南的書寫者們就不再局限于商人群體。詩人阿維尼烏斯在4世紀寫就的《沿海之濱》,記錄了從馬賽到卡迪茲的海岸線概況,為羅馬帝國出海的旅人提供了詳細參考;在亞歷山大港工作過的文學家狄俄尼索斯采用簡潔優(yōu)雅形式寫成了《世界指南》,對希臘詩歌里出現(xiàn)的世界予以形象描繪。《世界指南》雖不完全是為了現(xiàn)實中的旅行者所寫,但翻譯成拉丁語后傳播到古羅馬,也激發(fā)了羅馬人對希臘建筑名勝與風俗文化的好奇。
與今天現(xiàn)代旅游業(yè)驚人的相似,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游學旅行、商務(wù)旅行、宗教旅行、休閑旅行等不同目的和性質(zhì)的旅游活動。尤其在古羅馬帝國時期,旅游熱潮達到了巔峰。希臘語和拉丁語成為官方語言,掃清了旅行交流障礙;完善的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發(fā)達的道路交通網(wǎng)絡(luò),使旅行之路更為便捷;當然——豐富多樣的地圖與旅行指南,也極大鼓勵了古羅馬人游歷四方。
注重實用性的古羅馬人為了出行制作出各式各樣的指南,這些旅游/旅行指南常常繪制在紙莎草、羊皮紙、石頭或青銅上。體積最大的指南當屬鑲嵌在韋斯帕薌和平神廟圖書館外墻上的羅馬城圖志。這是一副高約18米,寬約13米的大理石地圖,建成時間大約在公元3世紀初。當時初來羅馬的游客們,只要站在城圖志下仔細觀望,就能迅速了解羅馬城,信息詳細到羅馬城中心幾乎每一座寺廟、浴場、公共建筑、街道和私人住宅。
其他便于攜帶的小型地圖指南也十分實用,比如繪制于公元4世紀的“波叮噶地圖”。波叮噶地圖所起的作用更像是一本旅行手冊:在一張長6.75米,寬0.34米的羊皮上,當時主要的大城市如羅馬、君士坦丁堡和安提阿等都編制在冊;在河流、山脈與海洋構(gòu)成的圖景中,羅馬的城鎮(zhèn)、村落點綴其中,以各種顏色、符號標注;每條道路的里程,甚至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最佳旅行方式都給予了詳細說明。
流行的旅游指南里,還有別具一格的“銀酒杯導游圖”?!般y酒杯導游圖”最早出現(xiàn)于公元1世紀,銀杯一般呈圓柱形,高度約為9到11厘米,杯子外面刻有銘文。銀杯外的銘刻標示了從某地到羅馬的旅程,包括沿途??空尽ⅠR匹驛站、旅店和小吃店,以及它們各自之間的距離。銀酒杯導游圖輕便且實用,據(jù)推測這些杯子很有可能在羅馬的主要建筑景點門前作為紀念品販賣。銀杯既可以為旅人提供便捷的幫助,也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宣傳,可謂一舉兩得。
公元260年,即位的羅馬皇帝加里安努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此后基督教在羅馬逐步遠離了被迫害的命運,開始代替羅馬神廟成為正宗。伴隨基督教在羅馬的崛起,有關(guān)宗教朝圣的旅行指南也相繼出現(xiàn),繪制于公元3世紀末的“安東尼路線圖”就是典型一例。它一共標示了225條道路,每一條道路都注有途中驛站及每個驛站間的距離,只為給基督教朝圣者們提供通往圣地的最佳旅行路線。另外一個生動的旅行指南刻在一個殘缺的墓碑上,該墓碑位于羅馬東南部的阿帕亞和拉蒂娜之間,碑石上鏨刻出從西利西亞到卡帕多西亞為期八天的旅程。在埃及,一位名叫賽奧法尼斯的信徒用自己的游記手稿,記錄了公元333年從高盧到耶路撒冷的朝圣之旅。
2.方志、路程書、文人游記
世界范圍內(nèi),如果說在古代社會早期,羅馬帝國是人類旅游熱潮的巔峰,那么我國明朝的文人墨客則是古代社會后期的旅游明星。歷史研究者在收集史料時發(fā)現(xiàn),具有旅游指南功能的旅游書數(shù)量在晚明時最多,且有別于之前,旅游活動已從上層階級風行到了平民百姓,發(fā)展出了一套商業(yè)化的餐飲、住宿、路線規(guī)劃。
明朝人為什么熱衷旅游?商人階層的興起,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自不待言,晚明時期人口爆炸性增長,勞動力充足,能為旅游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服務(wù)也是一個重要推動力。更重要的是,文人、士大夫為旅游賦予的文化與精神內(nèi)涵,使得旅游成為了一種風尚。此外,各類旅游指南的集中涌現(xiàn),也為明朝人的山水、城市之游鋪平了道路。
明朝旅游指南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非方志莫屬。方志,顧名思義,為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針對某一地區(qū)的地理名勝、衛(wèi)所、水陸交通、人口、物產(chǎn)、文苑等資料進行綜合連續(xù)的記載,篇幅上有薄冊,也有著成長篇累牘的史志。方志歷史悠遠,《周禮·地官·誦訓》即有“掌道方志,以詔觀事?!倍P(guān)于這種文本的歷史演變,一說是起源于史,一說是演化于地理著作,還有人認為方志是對史、書、志、記、錄、傳、圖、經(jīng)等各種體裁的融會貫通。但無論源自何方,被譽為“地方百科全書”的方志既能作為地方年鑒,也可用于鄉(xiāng)土教材,對于一個勤學的出行者來說,更可以作為事無巨細的旅游指南。
從針對的區(qū)域范圍劃分,方志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志這兩大類。以明代方志為例,全國性的總志如《大明一統(tǒng)名勝志》,卷一即介紹了順天府22縣5州的名勝古跡。名勝的地理位置、周邊景觀、歷代典故都有詳細說明。地方性方志更是數(shù)量繁多,關(guān)于北京地區(qū)的就有《洪武北平考》《順天府志》 (永樂)《嘉靖通州志略》《嘉靖居庸關(guān)志》《萬歷永寧縣志》《北平圖志》等等,對京城進行了全面解說,方志中繪有地圖,直觀呈現(xiàn)出水陸交通、山川名勝的具體方位,為赴京旅行者提供了詳盡可靠的信息,可以說是旅游途中的必備指南。
第二類旅游指南是“路程書”。與歐洲航海圖或行程圖一樣,路程書原本也是古代商人交通往來的參考工具,后因為商人在旅途中也順帶觀光,由此也逐漸兼具了旅游指南的功能。就北京地區(qū)而言,明代記載水陸交通的路程書比較有名的有:《環(huán)寰通衢》《一統(tǒng)路程圖記》《天下路程圖引》《天下水陸路程》《圖相南北兩京路程》等等。路程書的數(shù)量比起方志要少得多,但側(cè)重記載了水陸交通路線及各地的行程、里程,十分實用。
第三類旅游指南從宋朝起開始流行,明清時達到巔峰。該類型通常用敘事、散文和日記風格寫成,內(nèi)容包括對旅游景點的細致解說,對沿途地方地理、風俗、物產(chǎn)、人口、商業(yè)、食宿、交通等信息記錄,以及作者自己旅游體驗的抒發(fā)、總結(jié),從中誕生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作者——這樣的旅游指南就是“游記”。
如宋代詩人范成大(公元1126年-1193年)著成的《吳船錄》,分上下兩卷,以日記體記載了作者由成都啟程、取水路東下,一路途經(jīng)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長江三峽、洞庭湖、赤壁、廬山等風景名勝,歷經(jīng)五個月直至臨安。明代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公元1587年-1641年),歷經(jīng)30年、足跡遍及現(xiàn)今21個省、市、自治區(qū),最終著成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日5月19日,還被定為了中國旅游日。明末清初時,思想家顧炎武所著的《昌平山水記》,記載了北京西山、西苑、天壽山等景點。
3.工業(yè)革命后誕生現(xiàn)代旅游指南
可以說,明代時的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超前了世界將近一百年。18世紀以前,游歷中國的西班牙與葡萄牙傳教士在其游記中就贊嘆,明朝的平民也能在旅行中享受平整的道路、精致的畫舫、普及的旅館和豐富的餐飲。而在歐洲,18世紀前只有貴族才能出游,西方旅游指南的發(fā)展也嚴重依賴貴族個人出版。但工業(yè)革命之后,中產(chǎn)階級的財富累積逐漸顯現(xiàn),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旅游業(yè)開始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現(xiàn)代旅游指南也逐漸成熟完善起來。
英國女作家馬亞麗娜·史塔克是影響現(xiàn)代旅游指南的一個重要人物。她發(fā)現(xiàn)在1815年以后,越來越多的普通英國人開始出國旅行,家庭出游和旅游者對預算的關(guān)注是這些群體旅游的主要特點,而此時傳統(tǒng)游記寫作在描述各地交通狀況、風土人情的同時,還通常帶有基督教的箴言規(guī)勸,夾雜作者的個人主觀評判。
馬亞麗娜·史塔克打算來一個改變。在撰寫關(guān)于意大利的旅行指南書——《意大利書簡》時,她放棄了個人化的表達,轉(zhuǎn)而將重點放在諸如行李準備、護照獲取、每個城市旅行的消費(停留過的每家餐館和旅館的費用與服務(wù))記錄上,甚至還在書中交代了如何在旅行中照顧老人和幼兒的需求。她還設(shè)計了一套“?。?!”感嘆號評級系統(tǒng),給書中提到的景點、餐飲、旅館打分,更方便閱讀者選擇行程,可以說是今天星級評價系統(tǒng)的先驅(qū)。
可想而知,這種新型旅行工具手冊一經(jīng)面世就備受歡迎。馬亞麗娜·史塔克所寫的法國和意大利旅行指南,是19世紀英國游客前往歐洲國家之前行李箱里的必備。從1800年到1839年,《意大利書簡》一共修訂了九版,每版銷量都大獲成功。與知名出版商約翰·墨瑞合作以后,馬亞麗娜·史塔克的旅行指南目的地又超越了歐洲國家,逐漸形成了一個系列旅游出版物。在不斷的修訂過程中,旅游路線和旅游景點的概念被添加,周邊食宿信息、城市博物館重要展品也納入了星級打分推薦。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馬亞麗娜·史塔克的旅行指南書幾乎將今天旅游指南的全部功能都演化完成,成了之后旅游指南的模板。
另一位對現(xiàn)代旅游指南影響深遠的人物叫托馬斯·庫克(1808年-1892年),他又被稱作“近代旅游業(yè)之父”,是世界上第一個組織團隊旅游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組織了環(huán)球旅游團的人。庫克本是一名傳教士,以云游四方的形式散發(fā)浸禮教會的小冊子宣傳教義。這個過程中他游歷了英格蘭的許多地方,對旅游業(yè)開始產(chǎn)生興趣。他在新興的旅游行業(yè)里不斷試水,每一次都伴隨著親自制定的旅行指南。
1845年夏天,出于商業(yè)盈利的目的,他組織了從萊斯特出發(fā)、途經(jīng)若干停留地、最終到達英格蘭西部海港城市利物浦的團體游,共350人參加。庫克為這次旅行特地撰寫了《利物浦之行手冊》,分發(fā)給團隊里的旅游者——這也是第一本面向團隊游客的旅游指南。每年庫克都要組織大約5000多人在英倫三島之間旅行,每次他本人都親自陪同,編印旅游指南。
今非昔比
互聯(lián)網(wǎng)里的旅行指南
即使馬亞麗娜·史塔克和托馬斯·庫克制定的旅行指南再細致實用,也比不過今天小小一方屏幕從云端獲取的信息。
在高鐵、飛機成為越來越多人出行旅游的選擇以后,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近在指尖?;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信息共享與數(shù)字技術(shù)的突飛猛進,使得旅游指南的形式和書寫者都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許多傳統(tǒng)的旅游指南出版商轉(zhuǎn)向電子發(fā)行,以網(wǎng)站咨詢、可下載文件或APP的形式,方便旅行者在便攜式計算機或手機上閱讀查詢;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普通旅行者將自己的私人旅行進行照片和文字記錄,以攻略的形式將路線、景點感受、餐飲選擇、預算進行規(guī)劃整理和上傳分享。類似這樣的旅游指南,讓世界離個體又近了一步。
軼聞拾遺
明代游記也有“造假”
與其他實用類的旅行指南不同,寄情山水之間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所描繪的游記里除了交通及食宿信息,更有自己的旅行見聞和真實感受??梢哉f,古時的文人游記凡是有知名文人游覽、著作游記后的山水,往往成為后代文人紛紛前往“打卡”的“勝地”。從這一點上說,游記與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網(wǎng)紅“攻略”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在明代的上層文人中,一度流行以著有游記的多少來標榜自己的身份地位,甚至衍生出了游記造假——有的文人委托仆從為其探險景點,回來口述所見,再在第三方的資料上加工出“自己”的游記。聽來奇異,不過也側(cè)面證實了當時爭相著作游記的風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