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注:
涵虛:形容湖面空闊無邊。
云夢澤:云、夢本古代二澤,云在江北,夢在江南,統(tǒng)稱云夢澤,洞庭湖只是云夢澤的一部分。
端居:獨處。詩中指隱居。
解讀:這首詩一作: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另外詩題中所提到的張丞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張九齡,一說是張說。二張都曾做過丞相,且都與詩人有過交集。但考證,此處張丞相應(yīng)為張說,而不是通行所謂張九齡。為什么呢?首先張九齡的確做過丞相,同時也是唐代詩壇的重量級人物,且樂于提攜青年才俊,象王維、盧象、王昌齡都得到其關(guān)照,他對開元詩壇的繁榮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張九齡后遭貶為荊州刺史,才召孟浩然為幕,兩人才有交集,但此時張已非丞相之身,故應(yīng)排除之。而張說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岳州刺史,后至開元九年官做到丞相,這應(yīng)是孟浩然壯年漫游期間寫給張說的一首干謁詩,意在希望得到張說的提攜與幫助,藉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全詩以眼前浩淼無際的洞庭湖起筆,這也最能體現(xiàn)孟浩然“沖澹中有壯逸之氣”的特點,洞庭湖的煙波與遠(yuǎn)方的天空渾然相接,有著包舉宇內(nèi)的氣勢,水氣在廣袤的大澤上蒸腃,暈化開來,草木受其浸潤,益發(fā)蒼翠濃密。風(fēng)起浪涌的洞庭湖水拍打、撞擊著岳陽城樓,詩人只覺得眼前的城樓處于一種極度危殆險要的情勢之中。然這并非是詩人創(chuàng)作本詩的主旨和用心所在,它只是為下文抒情達(dá)意起了比興的作用。
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其實并不在洞庭湖邊,而是在長安,他寫這首詩是希望得到丞相張說的提攜與幫助,所謂“欲濟無舟楫”只是一個比喻,自己在李唐盛世,每個人都有建功立業(yè)的人生追求,所以自己也不甘心閑居無所事事,而自己目前只是一個身處山林的隱士,但這絕非我的本意,言外之意希望張說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和平臺,自己一定能夠有所作為的。
孟浩然的詩歌大多表現(xiàn)自己山水田園和隱居生活以及羈旅行役心情,后人多以“清言”目之,然就該詩而言,我們卻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平靜的表現(xiàn)下那顆不甘心的入仕之心,所謂“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孟浩然(689——740),排行六,襄州襄陽人(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稱孟襄陽。曾一度隱居鹿門山,后又隱居其袓居園廬。玄宗開元十六年赴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舉,不第,還襄陽?!缎绿茣芳啊短撇抛觽鳌肪d有其在長安會見玄宗事,但據(jù)考證,不太可信。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間,韓朝宗任山南東道采訪使,曾薦其面君,但孟浩然與友人飲酒未赴而未果。二十五年,張九齡罷相被貶荊州長史,署孟浩然為從事,曾隨張九齡巡視各地,或祭山川,或瀏覽從獵,與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齡來游襄陽,相與飲酒甚歡。時浩然疾疹發(fā)背且愈,食鮮疾動,終于冶城南園。浩然終生布衣,經(jīng)歷單純,除在襄陽隱居外,喜漫游,東至于海,西至巴蜀,南至吳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詩作。浩然以隱逸聞名,然從未忘情仕進(jìn),在其作品中,反映強烈。晚年方趨淡漠。生平見新、舊《唐書》。浩然為唐代山水詩派之先行者,詩以清幽、平易見長,與王維詩風(fēng)近似,歷來有王孟并稱。在唐時,其詩作頗受好評?!度圃姟反嬖?/span>2卷。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