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維克多·弗蘭克被德國人關(guān)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經(jīng)過集中營看守一陣挑選淘汰后,他向老囚徒詢問同事和朋友的去向。
“那你可以在那里見到他。”老囚徒說。
“哪里?”他追問了一句。
他隨手指向幾百碼外的煙囪,煙囪里冒出的一串串火苗映照著波蘭灰暗的天空,又慢慢融入幽暗的煙云。
“你的朋友正慢慢地飄向天空?!?/span>他答道。
人從哭著降生那一刻起,就在痛苦中來到世上;
臨終之際,又大多在痛苦走向終結(jié)。
二戰(zhàn)時期,弗蘭克的全家被關(guān)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但是作為精神病醫(yī)生的弗蘭克,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shù)結(jié)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寫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告訴我們,苦難雖是人生的伴侶,但也是人生的財富,只有在尋到生命意義的過程中超越苦難,才能獲得幸福與價值。
看書的名字,或許有人誤以為《活出生命的意義》是一碗雞湯。
其實,這是一副救命良方。
在我們?nèi)松鷫毫Ρ容^大、遇到挫折比較多,生活很苦、工作很累的的時候,這本書絕對可以讓我們振作、幫我們續(xù)命。
奧斯威辛集中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噩夢。
對于作者弗蘭克而言,更是人間地獄。
集中營生活撕開了人的靈魂,暴露出人性的深處。
在人性的深處,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的本性就是善惡交織,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道劃分善惡的分水嶺,它一直延伸到人性深處。
弗蘭克通過集中營所展現(xiàn)的,正是人性深淵中最陰暗的底部。
隨著二戰(zhàn)結(jié)束后集中營解放,弗蘭克發(fā)現(xiàn)一個人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一旦壓力突然消失,反倒面臨著心理和精神損傷的危險。
正如潛水員突然離開潛水艙會損害他的身體健康一樣,被關(guān)押的人突然從高度緊張的集中營得到解放,也可能會身心受損。
在集中營里,他們會感覺世間任何幸福都不能補償自己遭受的苦難。
然而解放后,社會的漠然、至親的離世,會在他們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給予致命打擊。
在中國西藏有一種叫蓑羽鶴的鳥。
它們每年都要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去越冬繁殖,除了要克服高海拔的艱險、暴風雪的酷寒外,還要躲避金雕的襲擊。
它們只是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新生命,爭取一個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
人類也是如此,我們的內(nèi)在力量是足以改變外在命運的。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不幸,面對生活中的厄運與不公,接受苦難的存在才是最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我們必須面對存在的挫折與苦難,不然就可能患上意源性神經(jīng)官能癥,這是作者賦予這種心理創(chuàng)傷的專有名詞。
治療意源性神經(jīng)官能癥最適當、最有效的辦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心理療法,而是意義療法。
意義治療法,重視客觀現(xiàn)實對人的影響,著重于調(diào)和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欲望的沖突,并幫助人適應(yīng)社會環(huán)境中的挫折與苦難。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晦澀難懂的專業(yè)理論,那就是:幫助人們尋找生命意義,而不是只滿足本能欲望。
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弗蘭克認為,人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種沒有緊張感的穩(wěn)定心態(tài)是非常危險的。
只有在競爭、緊張、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去為追求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才會找到人生的動力。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學業(yè)失利、投資失敗、感情遇挫、工作焦慮……生活中的不順利似乎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
在挫折與苦難面前,有的人干脆“躺平”,看似不受肉體之累,但是卻在內(nèi)心空虛造成的厭倦感中迷失自我;
還有的人,在遭受生活的挫折和苦難后,會通過追求權(quán)力、金錢和享樂對自我進行補償;
最嚴重的,在苦難的壓迫下,直接精神錯亂、心理崩潰……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斷言:人注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
處于競爭中的我們,就像去征服喜馬拉雅山的蓑羽鶴,只有把挫折與苦難視為成功道路的階梯,我們才會勇敢向前,尋找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對于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生命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所以,不要問任何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知道答案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每一段人生,都是一次旅行。
一時的困境,并不意味著整次旅行都是灰暗而毫無意義的。
人生的旅途中,既有數(shù)不盡的坎坷泥濘,也有看不完的風景。
面對人生,永遠不低估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才不會因為糾結(jié)腳下的泥濘而忽視了身邊的風景。
不要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吧。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最不幸的人,否則就真正成了那個最不幸的人。
人生需要的不是抱怨和自憐,而是努力地生活。
人越是努力地生活,就越有人性,就越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發(fā)現(xiàn)生命之意義。
關(guān)于如何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弗蘭克強調(diào)了三種方式:
這,正是弗蘭克一生踐行的信條。
他不僅沒有被集中營的壓迫嚇到,反而深耕精神和心理領(lǐng)域,在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我們在尋找生命的意義時,千萬不要迷失在權(quán)力和金錢的欲望之中。
“知足之人不知窮,不知足之人不知富。”
人生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輸贏與貧富,也沒有永遠的成功與失敗。
生活的意義,不在于你每天得到了什么,在于每天懷著一顆豁達之心愉快而充實地體驗生活。
但是,苦難不一定是追尋意義所必須的。
一味的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遇上苦難,但要學會樂觀,主動與苦難和解,在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該絕望。
只要秉持苦難總會過去的信念,不對生活的偏見心生怨恨、不苛求事事公平公正、不奢望付出總有回報,對苦難、煩惱置之一笑,就不會墜入消極偏見、痛苦抑郁的苦海。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苦中作樂,不是自我麻痹、消極退卻,而是以樂觀與堅強的姿態(tài),坦然面對命運的挑戰(zhàn)。
弗蘭克告訴我我們:“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惟獨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strong>
即使一無所有、瀕臨絕境,我們也要心懷希望、勇敢向前,去擔起生活的責任、去追求生命的美好。
當你遇到困難、挫折、不幸時,請翻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
愿你終將不為俗事所惑、不為苦難所困、不為名利所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