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卻寫出了不普通的文字。
一個長相并不驚艷的女作家,卻用文字撫慰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驚艷了無數(shù)人的精神世界。
李娟的散文,沒有刻意的煽情,卻會讓我們對阿勒泰那片土地充滿向往;沒有炫麗的技法,卻會讓我們不自覺融入李娟的世界難以自拔。
這或許就是文字的力量,散文的力量。
本期書單關(guān)鍵詞:【李娟書單】,一起感受散文溫暖人心的神奇力量。
1《阿勒泰的角落》
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會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脈搏。
李娟憑借對瑣碎生活和大自然的敏銳理解能力和細膩文字功底,讓我們在《阿勒泰的角落》中,看到了一個觸手可及的阿勒泰。
幾乎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對阿勒泰這個神奇地方的詮釋和觸碰。
大自然沒有社會屬性,沒有驕傲或者自卑,只是靜謐地注視著人類的一切。
身處現(xiàn)代忙碌社會的我們,很少有機會像李娟那樣,真實、深入地觸摸大自然的靈魂。
所以,閑暇時,讀一讀李娟的散文,可以讓我們從阿勒泰那片凈土中獲得內(nèi)心平靜和溫暖的力量。
2《冬牧場》
冬牧場,阿勒泰冬天的牧場。
荒涼凋敝、萬物靜默,卻又干凈溫暖。
阿勒泰牧民的冬天,是一種近乎原始的閉塞生活。
閉塞,不是落后,是因為這里與世隔絕的純凈與安謐。
沒有網(wǎng)、沒有電、甚至用水都來自冰雪融化。
在這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里,李娟與牧民們一起生活了四個月。
當(dāng)然,生活不是用來體驗的,而是實實在在的。
李娟與牧民一起牽駱駝、支爐子、化雪燒茶、搭建帳篷、攏馬趕羊。
現(xiàn)在,或許冬牧場已經(jīng)進入歷史的冰封之中。
但李娟在四個月嚴(yán)寒中記錄下來的冬牧場記憶,卻是那片凈土的最后見證。
3《羊道三部曲》
寫散文容易,寫出好的散文卻很難。
好的散文,最需要的也最難得的,不僅是文字上的天賦,還有生活閱歷上的充實,尤其是滋養(yǎng)充實生活的環(huán)境。
被上天眷顧的李娟,非常榮幸地三者兼具。
李娟跟隨著阿勒泰山區(qū)的哈薩克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遷徙生活,歷經(jīng)寒暑、飽經(jīng)風(fēng)霜卻怡然自得。
而羊道,就是大自然給他們安排的艱辛而壯闊的遷徙之路。
不僅他們吃喝拉撒的生計在路上,就連青春、愛情、生老病死,也在這條羊道之上。
李娟筆下的這條羊道,讓我們目睹了這個游牧民族在自然的靜穆與殘酷面前,所展現(xiàn)出的淡然、堅韌與智慧。
這條羊道,讓大自然之中每一個生命都顯得如此獨特。
4《我的阿勒泰》
李娟,自幼在阿勒泰地區(qū)與母親和外婆相依為命。
她們在這個窮荒遼闊之地,他們輾轉(zhuǎn)遷徙,以裁縫和小雜貨店為生。
近乎貧苦的生活,卻沒有給李娟的文字籠罩任何酸澀的陰霾。
在這部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中,無盡蒼茫的森林,草原上時隱時現(xiàn)的牛羊,天空中飄過的朵朵云彩,漫天飛舞的皚皚白雪……都仿佛未曾沾染生活的世俗氣息。
在人與自然交融的絢麗畫卷中,一定能讓我們感受到久違的寧靜和美好。
不期而遇、調(diào)皮羞赧的小孩,冷峻溫暖、令人眼暈的冬日陽光,還有變幻無常、來去無蹤的云朵,自然與生命、生活交融的平凡和快樂,讓我們艷羨不已。
5《遙遠的向日葵地》
“向日葵地”,曾經(jīng)是李娟的母親在很早以前承包的一片貧瘠土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
在荒野中討生活非常不容易,或許一天的勞作才能讓肚子免受饑餓之苦。
母親、外婆,還有陪伴她們的貓貓狗狗,都在這片向日葵地上,過著辛苦勞作的生活。
雖然向日葵地除了盛開時節(jié)燦爛壯美之外,更多的時候是等待、忍受與離別。
但是,李娟寫的絕不是等待、忍受與離別的凄苦,而是向日葵地的前世今生,還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