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順利的把兒子接回重慶,兒子一路上開開心心的不停跟我們聊天,問東問西的,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問兒子和爸爸媽媽呆在一起有多開心,兒子回答說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是最幸福的,當時我們就特別的欣慰,我有所感悟是我們固然給孩子物質(zhì)條件,報各種興趣班,教會他識字識數(shù)重要,但是給他一個完整的家是基礎,父親的角色是理性思維,母親是感性的思維,只有理性與感性思維同時具有,才能讓孩子兩者兼?zhèn)涞某砷L,并不會因缺少某一方面而在性格上有所缺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深遠至伴隨孩子的一生,我們仔細的思考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思考方式和處理事情的方法跟我們的父母都有相似之處,比如我的父母出生和成長都在貧窮的年代,他們從小就必須學會節(jié)儉,不敢浪費一顆糧食,不敢亂花一分錢,即使現(xiàn)在也是什么都不舍的買,而我也一直被父母熏染節(jié)儉的環(huán)境,自我反思有時更甚之,不敢亂花錢,一直能省就省,有時會變得過于吝嗇,家里面已經(jīng)不用的東西又舍不得丟棄就一直閑置在家,就像過冬的松鼠,把家里添的滿滿當當?shù)?,找東西時東翻西找的花費個把小時才找到,翻找時也知道這些東西要盡早丟掉,但是拿到手里還是放回原處。另一個毛病就是舊的東西如果不用到實在用不了肯定不會丟棄,導致明明有了新的東西就一直放著,舊的遲遲用不壞,家里的東西也就變得越來越多,就像我以前用過的一雙拖鞋,其中一只邊緣已經(jīng)開膠裂縫,馬上就要斷掉了,媳婦看到后隔天就給我買了一雙新的,但是我想著只是一只壞掉,另一只還完好如初,丟掉有些可惜,于是拿針線縫縫補補又將拖鞋修補了一下,但是穿起來有些不跟腳,但是本著節(jié)儉導致新拖鞋遲遲沒有用上,反倒是被大火燒個干凈,現(xiàn)在想起來,自己生活的過于節(jié)儉,有時應該及時行樂一把,享受新的事物。當然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主要還是要把握一個尺度,少了就是浪費,多了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掌握好這個度,讓生活活在合適中才是對節(jié)儉最好的認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