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一條“云南6歲男孩20分鐘削30根貢菜”的消息沖上了熱搜,視頻中的男孩來自云南大理,據(jù)其媽媽介紹,兒子3歲時就學著大人的模樣削貢菜皮,如今也會經(jīng)常幫大人洗鞋子,照顧爺爺奶奶。
網(wǎng)友直呼:能干得讓人心疼。
圖1
而早在1995年,就有一個背起爸爸上學的孩子成為了感動中國人物,他的故事被媒體爭相傳頌,甚至被改編成了勵志電影,80年代的學堂內,這部影片被播放了千萬遍,感動了260萬慶陽人。
圖2
電影中的主人公名叫“石娃”,他在初三時獲得了化學奧賽的第一名,他的學校以他為榮,他的父親以他為傲。當學校讓他發(fā)表獲獎感言時,樸實的石娃說道:
“我,上學的機會,是轉勺轉來的?!?/strong>
石娃的話一出,臺下的孩子們都哄堂大笑,只有嚴肅的石娃自己知道,自己讀書的機會有多么來之不易。
圖3
而影片中的真實人物原型也是如此,他深知自己的家境情況,所以對讀書充滿了渴望,他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卻不料命運的車輪再次向他輾來。
他叫李勇,一個1995年感動中國的名字,他在那一年考上了慶陽師范,成為了那個貧窮村落中唯一出頭的孩子。收到通知書的那天,村里為他敲鑼打鼓,學校為他張燈結彩,他的父親坐在人群中成為了最驕傲的人。
然而,福雖無雙至,禍卻不單行。
圖4
李勇的母親在這一年永遠地離開了他們,常年的勞累讓他的母親患上了腦溢血,她在一日午后突然倒地,再也沒能醒來。
這一年,李勇15歲。他強忍著悲痛將母親的后事一一處理,時間也轉眼來到了即將開學的前夕,而“去不去讀書”卻成為了他此時最大的難題。
原來,李勇的父親早年間因外出務工,又加上時常在田里辛勤勞作,在1986年時就癱瘓了。母親離世后,父親的照顧成了問題,慶陽師范離家很遠,李勇如果去讀書就沒法兼顧父親了,他該如何選擇呢?
圖5
都說父母永遠會為孩子保駕護航,李勇的父親也是如此。他十分明白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李勇的“拖累”,所以他最終選擇了為孩子“減輕負擔”。
一天,李勇出門干農(nóng)活的間隙,回來便發(fā)現(xiàn)父親沒了蹤影。一個雙腳不能行走的人會到哪兒去呢?李勇慌極了,他害怕剛剛失去母親,又要再次失去父親,他的淚水啪嗒一下滾了出來,立刻沖出家門四處尋找。
他找了好久好久,李勇終于在泥溝里發(fā)現(xiàn)了父親。那時父親已經(jīng)奄奄一息,若是李勇晚來一步,后果將不堪設想。父親經(jīng)過救治醒來后,李勇一下子就跪了下來,不聽話的眼淚滴在地板上,就那樣抱著父親哭了好久,兩個人一言不發(fā)。
圖6
村里的人聽說了李勇家的難處后,紛紛前來表示愿意輪流照顧他的父親,并且還為李勇籌集了一些學費,雖然微薄,卻也滾燙。
然而當眾人來到李勇家時,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兩父子都不見了!
大伙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李勇早已將癱瘓十年的父親背上板車,用他的雙肩托起了父親,朝著慶陽師范、朝著他們充滿希望的明天,出發(fā)了!
圖7
原來,救下父親后,李勇向父親表明了自己的擔心和害怕,兩人促膝長談一整晚,終于勸慰了父親想要自殺的想法,李勇說:“爸爸,您別擔心,我一定搞好學習,也求您別再離開我了?!?/strong>
李勇發(fā)自內心地訴說將死亡邊緣的父親拉了回來,兩人就這樣默默約定,一起努力。遇到河流,李勇就背起爸爸淌過去,遇到泥地,李勇就奮力地拉動板車。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也沒有抱怨天道不公,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慶陽師范開學的那一天,許多家長喜氣洋洋地來到學校門前送走孩子,直到孩子走遠,還是久久不肯離去,而一個背著爸爸來上學的孩子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圖8
李勇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帶著爸爸來到了他夢想的門前,他堅定地背著爸爸走進了學校,一路上總有人側目,也有人感嘆,李勇的事跡也很快被校方領導了解了。
大家為李勇的處境感到心疼,班主任楊永庚老師也特許,將他的父親安排到離學校不遠的租賃房里,李勇下課后,可以自由地出入,方便他學習和照顧父親。
但李勇的難題遠不止“住宿問題”,經(jīng)濟來源成了李勇不得不思考的事情。為了養(yǎng)活爸爸和自己,李勇借了一輛三輪車,一下課他就飛奔到雇主那里,為他們拉貨,或是拉人。
就這樣,李勇背著父親的身影走過了慶陽師范的每條林蔭小道,李勇奔跑工作的身影也留在了每個慶陽學生的眼中。他的努力、自強和孝行感動了全校的老師和同學,大家自發(fā)為他捐助了救助金,并向新聞媒體求助,請求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
沒多久,雪花般的捐款從全國各地飛來,就連海外華人都對這個男孩心生敬佩,共計捐款70000余元,又寫了2000多封信件鼓勵并支持李勇。
圖10
李勇看到這些好心人的幫助,紅了眼眶。但,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只是默默將這些恩情記在心中。
他越發(fā)地努力,每天把父親擦洗入睡后,又坐在燈下看起了書,在1997年的全國中師化學競賽中,再次獲得甘肅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的優(yōu)異名次。
發(fā)表獲獎感言時,有人問道:“為什么你能承受這么多,并且愿意背起爸爸來求學呢?”
圖11
李勇依舊用他樸實的笑容回應并說道:“父母親為我們吃盡了苦,做兒女的行孝天經(jīng)地義。”
一句“天經(jīng)地義”擲地有聲,在場的全體師生響起了雷霆般的掌聲,久久不息。而李勇也并沒有在贊賞中迷失自我,他更加地奮力拼搏,總是想著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讓爸爸過上好日子,但沒想到,1997年的冬天,父親也撒手離去了。
那一天,李勇看到父親面容憔悴,他已經(jīng)連續(xù)幾天食不下咽了,李勇只好背起父親去往醫(yī)院,但父親只是擺了擺手,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時日無多。
圖12
李勇只好坐在一旁,雙手緊緊握著老父親。太陽一點點落下,夕陽的余暉撒在了父親臉上,那一刻,他終是離去了,李勇失聲痛哭。
背起父親出來學習的艱難路程,他沒有哭;四處賺錢養(yǎng)家的辛勞,他沒有哭;失去至親的他,卻再也繃不住了,他就像一艘船失去了帆,在海上漫無目的地飄著,再也沒有歸處。
同年年底,李勇的感人事跡也被拍成了電影《背起爸爸上學》,1998年的春天,該影片在北京青年宮舉行了首映式,李勇也被邀請參加觀影,他默默地觀看著“石娃”的一生,就像是自己的前半生在眼前播放,心中感慨萬千。
圖13
電影感人的情節(jié)和石娃的孝心感動了許多學生家長,在大家難以抑制情緒的時候,李勇則抓住了電影中每個父親的鏡頭,父親已在半年前撒手人寰,此時18歲的李勇從此變成了孤雁。他在電影中一幀一幀地尋找著父親的身影,那個模樣又哪里不比電影感人呢?
電影中也對李勇的故事做了一些改變,電影中的“姐姐”為了石娃的學費出嫁,她所負擔和承受的責任,讓李勇的思緒也飄回了記憶中的小家。
1980年4月,李勇在甘肅省寧縣瓦斜鄉(xiāng)永吉村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出生了,他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因此對于這個小家庭來說,照料五個孩子的起居無疑是困難的。
圖14
而李勇的母親生產(chǎn)之時,也已經(jīng)47歲,本就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身體康復后干起農(nóng)活來也總是力不從心。
李勇也從小就看慣了父母的辛勞,因此他從能夠幫忙開始,就從沒偷過懶。
然而父母都是農(nóng)民,又如何撐得起這個家庭的開銷呢?李勇的父母只好起早貪黑,白天在地里辛勤勞作,晚上回來又要飼養(yǎng)家禽,李勇爸爸更是利用所有的時間出去打零工,但他們能夠賺到的收入還是十分有限。
圖15
五個孩子都要上學,錢,成了最大的問題。這也是電影中寫到姐姐和石娃的讀書機會只能靠“轉勺”來決定的原因。
但現(xiàn)實中,這樣貧窮的家庭,卻從沒放棄,父母兩人的肩膀,硬是供起了五個孩子的求學路。
李勇的哥哥姐姐看在眼里,初中畢業(yè)后都選擇了結婚生子,唯獨李勇對學習十分感興趣,而李勇的父親雖是農(nóng)民,卻也十分支持他,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
圖16
如今,李勇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從慶陽師范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慢慢地從感動中國人物,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他將曾經(jīng)收到的愛心捐款,所剩余的五萬元,重新捐回給了慶陽師范,希望這五萬元再次用在貧困學生的身上。而他自己也在1999年被保送到西北師范大學讀書,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保送進入西北師范大學后,又繼續(xù)保持著刻苦學習的習慣,將老師所授的知識悉數(shù)接下。
讀書的時光總是美好而又短暫,李勇轉眼又從西北師范大學畢業(yè),但他依然沒有停止求學,他又再次踏入了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直至獲得博士學位,他的漫漫求學路才終于停了下來。
圖17
從人大畢業(yè)后,李勇第一次參加了工作,企業(yè)對他很器重,開出的薪水也十分豐厚,但僅僅過了半年,李勇還是聽從了自己心里的驅使。
他再一次回到了甘肅,他的家鄉(xiāng)。他在西北師范大學當上了一名老師,他覺得這才是他心中的歸宿。讀書多年來,李勇深深地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家鄉(xiāng)有多少孩子渴望著讀書,所以他愿意回到這里,以自我燃燒,照亮學生的前行路。
圖18
而李勇的工作之余,還時常想著回饋社會,定期參加了許多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資助患病老人。如今他也成為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教授,事業(yè)有成,同時他也是一名研究生導師,不忘初心、教書育人,身體力行地回饋著幫助過他的社會。
看完李勇和石娃的故事,我不免唏噓,也被他們身上堅韌的毅力和堅定的孝行所折服,但2022的今天,孝順一詞似乎卻成為了“不可多得”。
日前,一名在薩拉曼卡大學留學的中國女生,用著父母的錢留學,卻在微信上用著粗言穢語攻擊著自己的親生父母。
盡管薩拉曼卡大學是一所有著800年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盡管它有著以人文科學見長的教學理念,但還是阻擋不了學子污穢的內心。
圖19
這名留學女生不但不感恩父母的辛勞,甚至在國外放肆開銷,當她再次向自己的父親索要生活費時,卻遭到了“拒絕”。
他的父親說:“爸爸51周歲了,已經(jīng)老了,沒有能力一直養(yǎng)你。”
能讓老父親說出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女兒索要了1萬元的高昂伙食費。羊羔尚有跪乳之意,人卻毫無感恩之心。當這個老父親以卑微的姿態(tài)說出自己的難處,希望女兒能夠理解,卻沒想到換來的只是一場辱罵。
在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一句名言警句就是:百善孝為先。為何稱它名言警句?因為它是中國千家萬戶都熟知的話,也是警示后人勿忘生恩的話。
當然,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都是自己的選擇。但,人來世上走一遭,感受了世間萬般美好,享受了父母庇護之情,若不念父母恩,便不配稱為人。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影片以甘肅慶陽中學生李勇的真實事跡,講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在逆境中刻苦求學的故事。石娃從小失去母親,和姐姐、父親生活在貧寒的環(huán)境中。只能供養(yǎng)一個孩子上學的父親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姐弟倆不同的道路,弟弟上學,姐姐輟學。石娃上學路上,要過馬蓮河,連日大雨使河漲起大水。父親背他過河,告訴他上學一定要有個結果。
石娃上初中時,姐姐看到家境的窘迫,便早早出嫁,以此為家中節(jié)省一些開支,并從男方的彩禮錢中擠出一些錢來支持石娃上學。石娃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刻苦讀書,終于參加了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并獲得一等獎第三名。石娃考取了夢寐以求的省城師范學校,而父親在地里干活時不幸摔傷,癱瘓了。為了支持石娃到省里上學,重病纏身的父親怕自己成為石娃的拖累而痛苦不堪,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照顧好爸爸,又不耽誤學業(yè),石娃勇敢地做出抉擇——背起爸爸上學! 清晨,整個鄉(xiāng)村還在睡夢中,石娃帶著簡單的行李,背起父親,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xiāng),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qū)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