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從這個事件來看,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即使是再”大“,也不是無懈可擊的。而恰恰相反,越是大,越容易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風險。
而我今天想談的問題是:地產企業(yè)在設計方面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樣越來越低。
02
風動
很多企業(yè)口口聲聲說“重視設計”,但真正又有幾家企業(yè)是落到行動上的呢?
產品千篇一律,能對標(抄)就不自己做,美其名曰是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
以前,
消費者不是覺得你的產品好,才選擇的你;而是沒得選擇,才選擇了你。
而現(xiàn)在,
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沒有產品創(chuàng)新,要活下去真的不容易。
看看你身邊有多少普通消費者,買了房子之后還要大動干戈的做”微改造“,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任何行業(yè)的發(fā)展,其實都是需要修煉內功的,而房地產這么多年來,到底修煉了啥?
是該好好學習下制造業(yè),精細化管理不是一句口號,要的是“螺絲殼里做道場”的勁頭,才能抵御越來越大的風險。
利潤越來越薄,換句話說,也就意味著風險越來越大。
為了應對這種風險,越來越多的項目變成了合作開發(fā)。從原來的房地產企業(yè)“大包大攬”到現(xiàn)在的“資本+代建+土地”的模式。
在這個合作中的各方,其實玩的是“零和游戲”,誰都想在這里多占一點,而“蛋糕”不會變大分毫。但因為不同主體之間的合作(掣肘),并不會像“如臂使指”那么的順暢,所以很多風險也就悄然發(fā)生了。
在設計行業(yè)有個共識,方案階段能產生的價值最大,施工圖階段能優(yōu)化的非常有限。
”一張總圖決定了一塊地能掙多少錢“
但拿地的強排,多數設計院是”小朋友“在操刀,因為房企在強排上付費非常吝嗇,設計院上有經驗的設計師,無法覆蓋成本。
而現(xiàn)在”資本+代建+土地“的模式,資方只對流程和保底收益進行管控。換句話說,能掙多少錢這件事,就交給代建來負責了。對資方來說,這無異于監(jiān)管”真空“。
本來項目的利潤就越來越薄,再放任不管,這風險就可想而知了。
03
貌似“強大”
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設計管控是:“地產設計管理+設計院”的組合。只有很少一部分地產公司有自營的設計院,但也屬于此類。
其實這種組合方式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設計院作為乙方,處在從屬地位,很多時候為了獲得訂單,只能”唯唯諾諾“。很多的設計,只是對甲方意志的落實,根本缺乏獨立的思考(有獨立思考的,會被認為不聽話,不尊重甲方),更不用談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問題(老板希望利潤最大化,但最終方案往往是各部門扯皮之后的折中方案);
雖然市場上也有很強勢的乙方,但畢竟是少數,而且還得甲方獨具慧眼,才能合作成功。但大多數設計公司注定成不了”大乙方“。
04
出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