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是在大西北甘肅會寧縣東南鄉(xiāng)的一所名叫楊集初級中學就讀的,楊集初級中學校名原來叫楊集中學,后來改成現(xiàn)在的楊集初級中學,它坐落于會寧縣楊集鄉(xiāng)楊集行政村北端,依山旁水。
30多年來,無論我飄落在那里,對母校楊集中學還是念念不忘,每年偶爾回家,如果去楊集街道趕集或者去辦事的時候總喜歡站在中學門口望望校園里,看看校園的教室和學校的變化,在自己知天命之年,作為一名還沒有完全脫離打工的楊集中學畢業(yè)生,一路走來,我有心酸,也有快樂,我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也算富有挫折在挫折中堅守奮斗的人生之旅。特別當夜深人靜,或者工作閑暇之時,在中學讀書期間的許多事油然在腦海中翻騰,激蕩著我的心,激蕩著我的情,不知不覺又回憶起我的初中生活。
我的家是離中學靠南10多里外的一個小山村里,從我太爺?shù)轿疫@一代人,我們家世世代代家里以務農(nóng)種地為主,這里久旱少雨,山高陡凹,家境一直很寒酸,讀書似乎是我們兄弟姊妹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1981年,我從我們村劉家咀村小學順利考入楊集中學就讀,那時候,我的甘肅會寧老家剛包產(chǎn)到戶,家境異常貧寒,常常是衣不遮體,食難果腹,但這并沒有動搖我發(fā)奮讀書的信心,通過在楊集中學5年(初三補習2年)的恩師苦教和自己苦讀。1986年我順利考入甘肅省重點高中會寧縣第一中學。那時候,鄉(xiāng)村孩子能考入會寧一中真不容易啊!每年,我們楊集中學能考入縣一中的學生也不多,記得我們楊集中學畢業(yè)生那年考到會寧一中的有:李軍(失去聯(lián)系),何文萱,化桂蘭,王叔梅和我,我們5個分一中一個班上,而李兵權,馬國強,馬登明,何進權,裴高舉,李玲霞,王天喜,吳望宗等十多個同學分到別的班上。
當時的楊集中學教室都是平房,房子和宿舍等校園硬件設備都很成舊,但學校的教學質量在全縣來說是很不錯的。
83 年左右,那時楊集中學和小學在一個院子教學,中學消息同用廁所,但學生出入校門分開,各走各的,開浙兩個大門。小學教室在現(xiàn)在中學教學樓北面,現(xiàn)楊集藥材市場那一邊,而中學在靠西面,山底下,學校教室和宿舍都是架子房。住校生男生住在和小學相連接的房子里,女生住在靠北的一排平房里,那時中學學生沒有食堂,都是學生自己做飯吃。
沒有人教做飯,飯的生熟都不知道,每周吃的飯和饃饃家里人提前做好,周天去家里背足一周的生活用品去學校,當時的生活用品也沒有多少,幾塊饃饃,一瓶煤油,幾個洋芋和鹽。做飯用的是煤油爐子自己帶,吃水要到餉河泉去抬水吃。其實,現(xiàn)在想起來,我會做的面食手藝估計就是我上初中那時候學會的吧!
我們住宿的學生宿舍都住的是通鋪,一間大教室里兩個班或者更多的人住一起,教室兩邊是床鋪,中間是做飯和走廊。一到中午和晚上做飯的時候,點爐子,搶水,下面吃飯........幾十個煤油爐子一齊點燃,熊熊烈火像個炸彈,為了一頓飯,大家都慌慌張張,忙忙碌碌,宿舍沒有完全燃燒的一股股煤油味嗆著人喘不過氣來。
我在楊集中學讀書的時候,剛開始是走讀,往返數(shù)十里要走一條石峽,三岔河是必須經(jīng)過的河口,每天都是自己操心雞叫頭遍匆匆起床拿上手電照亮奔往學校,常常生怕自己如果起遲了莊里的娃娃都走了自己不敢去了。在那“十年九旱”的日子里,我們是餓著肚子上課,做作業(yè)是常有的事。上中學的時候我家還很窮的,但當時并不感到窮,那時我學習很認真,成績不錯,所以學習感到很快樂的。從上中學開始我就喜歡記日記,從那時開始我就喜歡寫作,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
80年代的楊集中學,或許是“會寧教育”的感染,或許是楊中老師苦教,學生苦讀的緣故吧,使如今的楊集中學桃園滿天下,教育碩果累累。在全國各地各條戰(zhàn)線上都有楊集中畢業(yè)上,在大江南北你也可以隨時能碰到許多畢業(yè)于楊集中學的校友,如暢銷書《綠如藍》的作者我的老師張明先生,蘭州晨報首席記者張鵬翔先生,拉薩晚報社副主編馬可龍先生,甘肅省檢察院信息技術處處長的張恒,北京從事高科技的何永強,碳行業(yè)從事科研人張德恒,在剛果從事采礦行業(yè)的裴德軍,白銀市秘書長張國璽,白銀市國稅局張國柱,北京大學副教授薛進莊,新疆的何永強,清華大學的劉佳維等,有好多記不起來的我楊集中學的校友,很多正在讀研讀博從事科研工作的校友就不一一介紹。
楊集中學到現(xiàn)在我還依稀能記起的老師有:范俊德(已故),張文選(已故)沈發(fā)榮,賈統(tǒng)仁,張明,吳友山,陳舉榮,丁光瑞,許新光,連守忠,王喜龍,王治基,張之頌等老師,有的老師一時間記不起來,表示遺憾。
要說初中讀書是美好的,對我來說還不夠完整,我的初中生活充滿了苦澀和難言,在中學讀書黃金般的歲月里,我卻一邊上學一邊幫家里干農(nóng)活,那時其實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青春歲月,白天天沒有亮早早吃飯去學校上學,中午在學校涼水加饅頭就可以解決午飯,晚上放學回家來放下書包趕緊幫家里干活,不是抬水就是喂羊或給豬倒食,等家里的飯做熟時我已經(jīng)餓著累著快要睡著了。但吃罷晚飯后,當家里那盞煤油燈點亮的時候,我還是孜孜不倦的爬在土炕上認認真真看書寫字,直到夜深人靜大人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我才悄悄熄燈睡覺,從小學到中學畢業(yè)將近10多年的艱苦磨礪總算我考進縣重點高中讀書。
高中4年苦讀,我還是高考落榜了,為了能讓家里弟妹繼續(xù)上的起學,我高中落榜后毅然選擇去村小學做代課教師,掙錢補貼家用,早晚可以幫家里干活種地,白天去學校教書,瘋瘋癲癲忙上一天,晚上點一盞煤油燈繼續(xù)看書學習備課。
后來我成家了,我把全部精力都奉獻給家庭和孩子。教書,種地,寫作都是苦活。有時候看書學習到夜深人靜媳婦發(fā)現(xiàn)了,還要責怪我浪費煤油,家里買不起,我只好悄悄睡覺。
在我兒子讀一年級的時候,我?guī)е鴥鹤右黄鹑W校,那時候我已經(jīng)報刊電臺等媒體上發(fā)表各種文學作品80多篇,有7次獲市縣獎勵,一次獲得省級獎勵,教學之余筆耕不停,先后被縣廣播電視臺聘為特約通訊員,受到縣宣傳部的表彰和獲得優(yōu)秀通訊員的獎勵。
2000年我走下講臺,但我的青春之火還在繼續(xù)燃燒。我撇下父母親和孩子開始出門打工生涯,為了生存,我東奔西跑,一路走來歷經(jīng)艱辛,先在蘭州站住腳,后來來到溫州打工期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引薦老板很賞識我,讓我當車間主任,和孩子打交道的我一下子做管理,我頂著人生地不熟和經(jīng)驗不足的壓力,依然接受堅持干下去了,工作還干的很出色,后來老板掉我去上海他的分公司做倉管工作,倉管工作對一個企業(yè)來說很重要,我的壓力更大,首先電腦做賬我一竅不通,我之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但我還是接手干了起來,很快進入角色,不惑之年后,我開始從事質量技術管理工作,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都是青春時期歷經(jīng)滄桑挑燈夜讀精神的堅持和延續(xù)。
作者簡介:張德強,85屆楊集中學畢業(yè)生,一位堅守打工路上愛好寫作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