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史五千年,誕生了不計其數(shù)的優(yōu)秀書畫作品。
其中王羲之的作品極受追捧,《蘭亭集序》原本被唐太宗帶入自己的陵寢。而萬歲通天二年(697年),酷愛草書的武則天也開始四處搜尋王羲之字帖。王羲之的后人王方慶正是當朝宰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方慶為武則天獻出了其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間,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28人的墨跡珍本10卷。武則天喜出望外,特別在明堂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賞王羲之真跡,還命中書令崔融作《寶章集》記錄下這件大事。
雖然對真跡愛不釋手,武則天卻沒有以帝王的權(quán)威將其占為己有。她命朝廷善書者,把紙蒙在真跡上,用淡墨細線勾出輪廓,再加以填墨,復制了摹本,收藏于內(nèi)府;又把王方慶進呈的原件加以裝褚,重新賜還給王家,還囑咐王方慶:“這是祖先手跡,后代子孫應(yīng)好好守護啊。”與唐太宗千方百計占有《蘭亭序》相比,武則天心胸要開闊多了。
然而在后世流傳中,王方慶沒能守住先祖手跡,倒是武則天收藏的摹本流傳至今。
《萬歲通天帖》唐摹本的命運同樣坎坷——先是到了明代收藏大家項元沛手中。項元濘精通鑒賞,藏品無人能及,卻在《萬歲通天帖》上栽了跟頭。他花大價錢買下這幅字帖,發(fā)現(xiàn)居然是鉤摹本,還有缺損,心疼不已。項元沛的哥哥項篤壽不忍心看到弟弟這副樣子,便原價從弟弟手中買下《萬歲通天帖》。他萬沒想到,這幅《萬歲通天貼》正是當時最接近王羲之原作的摹本。
來源 | 作者:二木先生
編輯 | 二木先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