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創(chuàng)作“雕琢復(fù)樸”(圖1)這方印,如四字全依《說文》篆法,印面會均滿而無空透之處,于是將“樸”字選用了一個同于今天簡化字的篆法,而此篆法漢印中早已有之,形成了印面中心空透,“卜”部一小橫作屈曲變化,以使空處有物,印面靜中增動。如單就“樸”字篆形來看,似乎不大完美,而印面四字相配,神采出矣。此法在漢印中也能見到,如“關(guān)外侯印”(圖2)中“外”字逸筆草草,以輕靈的篆形與其他三個字方正的篆形形成對比之美,顯得既穩(wěn)重,又空靈。
再舉一組三方印例,都是通過選用較簡的篆法而使印面產(chǎn)生變化的。“張雷私璽”(圖3)為來楚生所作,“張、雷、璽”三字取平直方正之形,并且相互貼近,融成一片,而“私”字篆法省去“禾”部,此篆法為古璽印中所見,漢印中沒有,以古璽篆法施入漢式印面,得到了印面一角的空透,“”字線條稍加圓曲,靈活其間,在全印的靜中增加了動感。此印在姓名之后加“私璽”二字,是為完成作者設(shè)計的章法構(gòu)圖,如不加“私璽”,則完全是另一種章法形式了。這種章法形式在古璽印中并不鮮見,古璽印“□內(nèi)師璽”(圖4)一印,“師”字篆法省去“”旁,取用簡化篆法之形,使印心頓生空靈,印面邊框的方正、其他三字的穩(wěn)重與“師”字篆法形成動靜疏密的對比,使全印鮮活起來。筆者所作“曠朗無塵”(圖5)四字印,其中“無”字用了與今天簡化字相同的篆法,此篆法漢印中已有,同上舉兩方印例一樣,印面求得了三重一輕的對比效果?!盁o”字末筆屈曲于空處,以求動感,“朗”字“月”部稍作圓曲,以與“無”字末筆之圓曲形成呼應(yīng)關(guān)系。如“無”字取用《說文》中較為繁復(fù)篆法,此印會蹈入平庸之中。
另一組四方印例,都是取外實中空、外靜中動的章法。鄧散木“風(fēng)燈吹陰雪云門吼瀑泉”(圖6),篆法富于裝飾之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云”字?!霸啤弊治从谩墩f文》中小篆的篆法,而是省去了“雨”部,取用了《說文》古文的篆法,求得印心空闊,“云”字以曲線流動于空闊處,富于動感,與周圍諸字之茂密平直形成對比之美。獨立去看此印中有些字的篆法未必完美,而印面十個字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而達到一種完美。然而此安排痕跡明顯,有些局限如“吹、吼”二字的兩個小圓圈,在印中顯得過于小巧,過分的裝飾必然是以損失書法美為代價。再則“云”之圓轉(zhuǎn)與四周之平正對比有些突兀,此為美中不足。然而加強裝飾之美正是鄧散木的風(fēng)格,這種對篆法、章法的慘淡經(jīng)營正是作者的技術(shù)特點所在。齊白石“何要浮名”(圖7)就遠比鄧散木的這方印自然、本色得多,“名”字用了楷法入印,“口”部撐滿下部,“夕”部向左下滑落,自然形成印心空白。全印線條方折交錯,疏密相映,于平實、自然之中見奕奕神采。筆者所作“風(fēng)高浪快萬里騎蟾背”(圖8)九字印,每字占地略為均等,基本上采用漢式。全印并無太多出奇之處,唯九字的中宮“萬”字選用了同于今天簡化字在漢印中已有的篆法,如此安排,在四周的密實中辟出了一塊空地,使“萬”字的弧線自由舒展其間,在印面的沉重之中平添些許輕松。其實,這種外實中空的章法安排源本古璽印,“陳之新都”(圖9)一印,四字沿印面周邊安排,自然留出印心空白之處,此為古璽印中常見手法,古人或無意于章法安排,只是一任字形大小沿印面四周去安排,印面空處自出。今人在篆刻創(chuàng)作中,從這類古璽印中梳理出一種章法形式,但不可生搬硬套,要以自然為上。
這種外實中空的結(jié)構(gòu)在書法中也常見,如顏真卿的楷書結(jié)構(gòu),漢《張遷碑》、《衡方碑》的隸書結(jié)構(gòu),其特點也都是外實中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