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是古代防御系統(tǒng)的主體構建,凡是城市和關隘都筑有高大的城墻。尋夢長安,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安的古城墻。西安的城墻是當今保存最完整的城垣建筑,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軍事設施,也是西安重要的地標。
可能是出于對歷史的喜愛,每到一地都喜歡看看當?shù)氐墓懦菈?,這次來到西安也不例外。中國各地古城墻很多,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后,大部分已是殘垣敗壁。唯有西安古城墻歷經(jīng)戰(zhàn)事蒼桑,一任風雨剝蝕,卻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
踏著坎坷的青磚臺階,摸著長了青苔的矮墻,當我登上古城墻時,才知道自己已踏上了歷史的城垛上。據(jù)說,西安城墻在漢唐時期就有了,而腳下的城墻是明代在唐皇城舊城的基礎上建成的,至今已經(jīng)歷了600多年的風霜雨雪。
堅固持重的城墻方正寬厚,巍然聳立,它圍繞著古城西安組成了一道防御體系。據(jù)說,隋唐時期長安城的外郭城墻全長約37公里,共有15座城門,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今天的城墻總長只有12公里。
這是因為唐朝末年戰(zhàn)亂頻繁,許多人逃離了長安,長安城也逐漸失去了皇都地位。由于城大人少使得城防難度加大,于是當時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放棄了長安的外郭城和宮城,只對長安的皇城進行了改筑。
改筑后的城墻建得非常堅固,以后的長安城雖然歷經(jīng)了許多的朝代,但其城垣規(guī)模也都以皇城為基礎,沒有再發(fā)生變化。元代時長安城被稱為奉元城,到了明初才被改稱為西安府,西安得名從此開始。
明太祖朱元璋在未確定建都地點前,曾特地派兒子到西安巡視,考察在西安建都之事。明朝是非常重視建造城池的一個朝代,如今中國保存下來的城墻大多是明朝時建造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漢冢唐塔豬(朱)打圈”的俗語。
西安的城墻在明代的筑城風氣中,只是在舊皇城的基礎上向外擴展了四分之一,并沒有恢復隋唐時期長安城墻的規(guī)模。西安城墻很注重防御性,城墻呈長方形,墻高約12米,底寬約18米,頂寬約15米。
西安城的城門有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安遠門,如果把四座城門名字的順序稍作調(diào)整,便是“安遠永寧、安定永樂”的寓意。每一座城門都建有甕城、月城,城墻上縱列著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樓,構成了極強的防衛(wèi)體系。
城墻外建有護城河,這是西安城的第一道防線,河上的吊橋是進出城的唯一通道。過了吊橋便是月城,月城并不與城墻主體相連,它獨立于城墻主體之外,是西安城的第二道防線。在月城上建有閘樓,其作用是升降護城河上的吊橋。
月城后面的主城墻上建有箭樓,高大的箭樓是座單檐建筑,樓共有4層,面向城外的墻體筆直,其正面和兩側共設有66個箭窗,便于了望敵情和射擊攻城的敵人,箭樓是西安城的第三道防線。
在箭樓和正樓之間有一正方形的城池,這個城池也稱為“甕城”,當敵人攻入甕城后,守軍可從城池的四面射殺進入甕城的敵人,形成“甕中捉鱉”之勢,這里是西安城的第四道防線。
西安城的第五道防線也就是最里面的正門,在正門之上建有正樓,正樓為歇山式樓閣,重檐回廓,它是供守城將軍休息的地方,也是守城時的指揮部,一切的守城命令都是從這里發(fā)出的。
在城墻的外側筑有垛墻,共有5984個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nèi)側筑有無垛口的矮墻,也稱為女墻,可以防止人員跌下城墻。城墻內(nèi)側還設有十多處登城馬道,戰(zhàn)時可調(diào)集騎兵登城作戰(zhàn)。
城墻的外側每隔120米建有一座突出城墻之外的平臺,這平臺也稱為“馬面”,馬面的作用是用交叉的火力射殺攻城的敵人。馬面之間的距離恰好在弓箭、火銃的有效射程之內(nèi),能使攻城的敵人三面受到極大的殺傷。
西安城墻上一共有98座馬面,在馬面上還修建有駐兵用的敵樓,敵樓分為兩層,以便于守城士兵休息和觀察敵情。戰(zhàn)時,敵樓上的士兵可以從正面利用箭簇火器,配合墻正面守軍用殺傷攻城敵軍。
城墻上設防最嚴密的是城門,除此之外就是城墻的四個拐角,在拐角處建有略高于城墻的角臺。四個角臺中,除西南角的呈圓形外,其它三個都是方形。角臺上修有高大的角樓,其作用是輔助城門觀察和防御四面的敵情。
最初的西安城墻完全是用黃土分層夯打而成,最底層是用石灰、糯米汁與黃土混合夯打,城墻的夯土十分的堅固結實。到了明代隆慶二年,才將整個城墻面砌上了一層青磚,成為磚包墻。
城墻上的正樓、箭樓、敵樓、角樓都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其頂鋪青灰色琉璃瓦,梁枋間彩繪絢麗,鮮艷悅目。城門上雄偉的正樓和箭樓像站立著的將軍,城墻上排列著的敵樓和角樓猶如士兵悄然靜立。
墻上不僅修建有敵樓、箭樓等軍事設施,在南門城樓的東面建有魁星樓??鞘侵袊糯诵撬拗唬侵髟孜倪\興衰的神仙,也被人們稱為“文曲星”。傳說凡被文曲星的朱筆點中的人,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西安城墻巍然挺立,恰似大地的脊梁,讓我體會到一種執(zhí)著而樸實的性格,一種宏大的巨人氣概。我很想繞著城墻走上一圈,細細的感受這座古老的城墻,若想徒步游覽整個西安城墻,走完全程是不可能的。
由于時間有限,我也不能象其他游人那樣,乘坐游覽電瓶車和租騎自行車游城墻??粗菈ι细叽蟮某菢?、箭樓、敵樓、角樓,寬闊悠長的城墻,密布的垛口,我本能地搜尋那屬于大唐盛世的歷史記憶。
站在古城墻上,我觸摸著古城墻上的城磚,思緒隨著城墻的蜿蜒伸延而去到遠方,仿佛看到這城墻上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個城垛都在訴說著不同尋常的歷史。在那遠古的冷兵器時代,有多少人對這厚重的城墻寄予了希望。
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來風霜雪雨的沖刷,城墻上的地面已是凹凸不平,壘砌的城磚在風雨的浸蝕下,顏色在青黑里夾雜著沉積的醬黃,呈現(xiàn)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我仿佛看到為了這座城池,攻守雙方在城墻上展開激烈的搏殺。
但城墻并沒能挽救人們的希望,在攻城掠地的殺伐中,匆匆地送走了大隋,迎來了大唐的繁盛,那強行攻入長安的大順軍,更是歷史的匆匆過客。就像三秦大地上經(jīng)歷的眾多王朝一樣灰飛煙滅,只留下歷史的云煙和靜默的城墻。
陽春的和風中飄蕩著楊柳的花絮,護城河里亦靜亦動的河水,與雄偉的城墻匯成一幅壯美的畫卷。走在城墻上,仿佛聞到古城磚里散發(fā)出的歷史畫卷的氣味,我尋著古人的足跡開始了無限遐想,一幕幕穿越時空的情景浮現(xiàn)于眼前。
西安城墻曾刮過隋唐的雄風,經(jīng)歷了五代宋元的硝煙,沐浴了大明的清風。雄才大略的隋文帝統(tǒng)一了南北分裂的天下,開創(chuàng)了國泰民安的開皇之治,可是我卻似乎聽到了古城墻的嘆息,這難道是在嘆息楊廣斷送了大隋的江山嗎?
輕風拂過城墻,吹來陣陣清香,那傾國傾城的貴妃玉體芳香一定比花香勾人魂魄,不然怎會在長生殿與明皇留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呢?一陣嘶喊聲傳來,黃巢的農(nóng)軍破城而入,大唐飛歌不再,留下的卻是王朝顛覆,五代戰(zhàn)亂。
漫步城墻之上,遙望城墻守護的古城,腦海里不禁想著,古代人們是依靠一堵城墻拒敵于城門之外,城墻給人們帶來的是生的希望。而當今的時代,城墻不是最堅固的堡壘,只有眾志成城才能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