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目標教育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周 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目標教育
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目標教育
1.“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jié)合詞句賞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標教育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拔鐗舫趸?卷簾盡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氣,催人欲睡,詞人午后醉入夢鄉(xiāng),醒來后,又覺室內(nèi)異常清靜,空氣似乎凝滯了一般。這種環(huán)境,使人愁悶。于是詞人卷起簾子,明媚的陽光伴隨清新的空氣涌入室內(nèi),心情為之一暢。“卷簾盡放春愁去?!贝撼钅藷o形之物,簾兒一卷,它竟像鳥兒一樣被放了出去。這句寫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賦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覺。目標教育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擬(擬物)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變得形象、生動。目標教育
【評分標準】共有兩個要點。要點①為所用的表達技巧是比擬(擬物)手法,答對得2分;要點②需要分析所用表達技巧營造的藝術(shù)效果,答對得3分。目標教育
2.此詞寫春,有人讀出了愁,有人讀出了喜,請結(jié)合全詞談?wù)勀愕睦斫狻?6分)目標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本詞可做三種解讀,分別為:(一)全詞寫愁。上片:移舟訪友,融入自然,心情似乎變輕松了。但又轉(zhuǎn)而發(fā)現(xiàn),寂寞的自己,只有與黃鸝相對而語。惱人春色日初長,在長長的白天里,詞人沒有詩朋酒侶,極感無聊。從而烘托出無侶之孤寂,反映出閑愁之仍在,前面所謂“盡放春愁去”,其實并未放盡。下片:自己看到暮春時節(jié),柳絮紛飛,著意尋春春不見,原來春天卻在這里。但又愁新句未成,故而惆悵。(二)全詞寫喜。上片:移舟訪友,發(fā)現(xiàn)春天,喜悅之情溢于言外,心情一下子變輕松了。無人陪伴時,正好可與黃鸝相對而語,悠然之情可見。下片:暮春時節(jié),柳絮紛飛,在陽光映照下,境界極美。在那飄著絮影、沁著香的地方,自己找到了春意。一腔喜悅溢于言外。梨花飄到墨中,使寫出的文章也帶梨花之香,這本身何嘗不是一首美麗的詩呢?看似新句未成,實則新句已躍然紙上了。(三)愁喜參半。上片寫惱人春色日初長,卻無詩朋酒侶相伴,只能獨對黃鸝,極感無聊,春愁猶在。所謂“盡放春愁去”,其實并未放盡。下片寫暮春時節(jié),柳絮紛飛之美景,春意盎然。喜悅之情溢于言外。梨花飄到墨中,所寫詩文猶帶梨花香,此情此景便為一首美麗的詩??此菩戮湮闯?實則新句已躍然紙上了。至此,那無盡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目標教育
答案:(示例一)此詞主要表達了春色惱人的孤獨惆悵之感。上片抒發(fā)了卷簾放愁愁仍在的無奈、缺少詩朋酒侶而自對鳥語的寂寞之情,下片抒發(fā)了大好春光無人欣賞的惋惜、吟詩而未成的遺憾、梨花飄落如雨的悵惘之情。
(示例二)此詞主要表達了春景無限的欣悅自得之情。上片抒發(fā)了卷簾放去春愁的暢快、雖無友人卻獨對鳥語的悠然之情,下片抒發(fā)了飄飄絮影脈脈香春在無人處的驚喜、梨花飄落如雨詩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詞既有孤獨惆悵的春愁,又有春景無限的歡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夢初回濃濃的春愁,也有自對鳥語趣味橫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無人處的驚喜,也有梨花飄落如雨的悵惘。目標教育
【評分標準】共兩個要點。要點①,概括出表達之情;要點②,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為何喜悅,為何憂愁。
(2013·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目標教育
竹軒詩興
張 镃
柴門風(fēng)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注]煙來。
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
預(yù)想此時應(yīng)更好,莫移墻下一株梅。
【注】篆:盤 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目標教育
1.本詩第二聯(lián)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5分)目標教育
答:
【解題指南】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具體考查賞析該詩的第二聯(lián)。在題型上當(dāng)屬煉句題。煉句題答題一般包括三個要點:①通過簡單地翻譯,說明寫的景和情;②敘述好在哪里,指出所達到的表達效果;③運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目標教育
【解析】閱讀詩歌,可以分析出第二聯(lián)的內(nèi)容寫的應(yīng)是詩人的所見所聞,既有視覺描寫,又有聽覺描寫,還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格,表現(xiàn)了詩人所住環(huán)境的清幽以及表現(xiàn)了詩人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目標教育
答案:全聯(lián)視聽結(jié)合,生動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竹軒環(huán)境的清幽和詩人生活的閑適;“梢影細從茶碗入”準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比擬(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tài)美。
2.請結(jié)合全詩,簡目標教育要分析詩人的形象。(6分)目標教育
答:
【解題指南】第一步:判斷詩歌的類別。從詩的大意來看,本詩是一首寫景詩。第二步:分析詩歌的意境。從詩歌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判斷詩歌整體寫的是樂景還是哀景。第三步:通過尋找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詞語來確定詩人的情緒。目標教育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作為一首寫景詩,從“竹軒”“柴門”“狹徑”“倦臥”“閑吟”“竹”“雪”“梅”等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生活情趣,從而可以分析出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
答案:塑造了閑適、灑脫、高雅的詩人形象。通過對“竹軒”“柴門”“狹徑”等簡樸清幽的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日常生活的閑適自得;“倦臥”“閑吟”等反映了詩人灑脫的生活態(tài)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現(xiàn)出詩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2012·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目標教育
初見嵩山
張耒【注】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fēng)吹雨去,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
【注】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因受蘇軾牽連,累遭貶謫。
(1)作者初見嵩山是什么樣 的心情?這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析。目標教育
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以及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要想準確理解作者在詩歌中蘊涵的情感和表現(xiàn)情感的方法,就必須先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張耒的這首《初見嵩山》,寫法很別致。作者所見的對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現(xiàn)?!皵?shù)峰清瘦出云來”,是此詩最精彩的一句。詩的前兩句不是寫嵩山,而是從作者仕途失意寫起,“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作者奔走風(fēng)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他的情懷有時能得到短暫的開豁。這樣,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給了人一種親切感,引起人們想見一見的愿望。第三句“日暮北風(fēng)吹雨去”,又為讀者拉開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從云層中聳現(xiàn)出來。本詩寫的對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在表現(xiàn)作者自己。人們在精神上以什么作為慰藉,往往能見出志趣和品格。困頓于仕途,賴以慰藉情懷的是嵩山,作者的情志也表現(xiàn)了出來。對整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回答第一問作者初見嵩山的心情就很容易答出是“驚喜和親切”,同時第二問這樣的心情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也就不難答出是通過層層鋪墊委婉地表現(xiàn)出來的。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具體分析,否則就會流于空洞。目標教育
答案:初見嵩山,作者的心情驚喜而又親切。這種心情是鋪墊出來的:①作者奔走風(fēng)塵,全靠青山開闊情懷,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給作者一種期待感;②接著作者運用迂回之筆,一道雨幕被拉開,最后嵩山從云層中聳現(xiàn),驚喜和親切之感撲面而來。
(2)“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一句妙在何處?“清瘦”有何精神內(nèi)涵?
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具體考查賞析該詩尾句“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的妙處和“清瘦”二字的精神內(nèi)涵?!皵?shù)峰清瘦出云來”是此詩最精彩的一句。天色向晚,北風(fēng)吹散了云,吹停了雨,幾座山峰的輪廓重又顯現(xiàn)出來。濃云大雨中,是看不清山峰的。本來是由于云散雨歇,山影才再次出現(xiàn)的。但是一個“出”字,卻把山峰動態(tài)化了,像是它們主動從云叢中掙脫了出來。
“清瘦”,使我們感到雨水蕩滌后嵩山的潔凈和峭奇。那映襯著數(shù)峰的天幕,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也是一碧如洗的,是純凈的。因為只有如此,數(shù)峰“清瘦”的形態(tài)才能被清晰地襯托出來,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雨后群峰夕照圖。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語比較新奇,而且在詩人審美意識活動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氣質(zhì)與追求。中國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給后世以清瘦的印象。因此,“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雖是寫嵩山,卻又是人與景物融而為一,體現(xiàn)了詩人感情的外化。所以,本題要答得完整到位,不僅要求考生有很深的語言功底,還要求考生有深厚的文化積淀。目標教育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積云之中突現(xiàn),基于這種觀感,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語新奇;一個“出”字,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賦予山峰動感,使山峰與云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躍動與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畫面。②“清瘦”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獨立、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zhì)。目標教育
(2011·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目標教育
題鄭防畫夾五首①(其一)
黃 庭 堅
惠崇②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③。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②惠崇:北宋僧人,畫家。擅長畫雁、鵝、鷺鷥及水鄉(xiāng)景色。③瀟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guān)系對本詩進行賞析。目標教育
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本詩是繪畫詩,鑒賞時要抓住畫中的景物,感受其所營造的意境、氛圍。要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guān)系來進行賞析,還必須結(jié)合詩中觀畫者(作者)的反應(yīng)。作答時,一要描摹畫面景物,二要交代觀畫者的表現(xiàn)。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畫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仿佛已由畫境置身于現(xiàn)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旁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于是作者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將畫境當(dāng)做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2.古代有人批評這首詩說,要別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畫,這“太過”、太夸張了。你認為這個批評恰當(dāng)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一般來說,涉及詩評的試題,大多和詩歌表達技巧有關(guān)。分析本題,判斷是不是“太過”、太夸張了,要看作者的意圖,前三句寫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動人,待到作者欲買舟一游時,方明白并非真景,原來乃是畫。前三句的烘托,目的全為閃出最后一句,足見頗具匠心,深析透辟,即以意勝。
答案:不恰當(dāng)。表面看,這首詩確有不合常理處,但其實十分高妙,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產(chǎn)生幻覺的一種獨特感受,從而贊賞畫的高度逼真。批評者卻未能領(lǐng)悟詩的這種佳趣。
如認為前人的說法恰當(dāng),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目標教育
2010年遼寧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目標教育
雨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袞袞繁華地④,西風(fēng)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dāng)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
1、第二聯(lián)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5分)
2、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是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目標教育
【參考答案】1、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jīng)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后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
【解析】1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頷聯(lián)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確傳統(tǒng)意象燕子、梧桐的含義是答題關(guān)鍵。“燕子經(jīng)年夢”較難理解。目標教育
2題考查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離”的含義:“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薄叭艏础敝附咏?,始終體現(xiàn)在題目上,通過動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覺到雨;“若離”體現(xiàn)在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但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
2009年遼寧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目標教育
晚泊岳陽
臥聞岳陽城里鐘,糸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目標教育
一闕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擊如飛.
8詩中有三處寫到“月”,請就此作簡要賞析。(6分)
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xiàn)的?(5分)
8.(6分)
第三句寫明月“來”懸空江,表現(xiàn)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為伴;第五句用擬人方法呈現(xiàn)靜夜“月弄清輝”的畫面,也為下句漁人歸家作引;第6句寫月光引領(lǐng)水上人伴著歌聲飛去歸家,帶出作者一絲思鄉(xiāng)之情。
答出三處“月”所寫不同景象,給3分tw出所寫景象的作用,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9.(5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觸景生情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過臥聞鐘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舉動,城里鐘、水上歌等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輕舟飛逝等視覺形象,以景寓情來表現(xiàn)的。句句寫景,句句關(guān)情。
答出思鄉(xiāng)之情,給2分;答出以景寓情,給1分;具體答出景與情的關(guān)系,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2008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目標教育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xué)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泄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
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目標教育
③比擬,如說新月“學(xué)”扇。
(2)(5分)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靜動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
潯陽,即今九江市。長江流經(jīng)此地這一段又名潯陽江。這首元散曲乃作者傍晚登潯陽城樓的即興寫景之作,寫潯陽的景色。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卻尺幅萬里。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fēng)景鏡頭,千姿百態(tài),各放異彩;合則構(gòu)成潯陽江山的立體壯觀,好似一部名勝風(fēng)景影片。其間遠近高低,動靜明暗,聲光色態(tài),無不咸備。真是氣象萬千而又和諧統(tǒng)一,壯麗雄奇而又韻味無窮。目標教育
在一個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畔極目,飽覽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興遄飛,發(fā)出了深情的詠贊。一上來就連用四個屬對工整的排句,鋪敘江天的景色,有如貼錦、刺繡一樣,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動人。萬里長江止息了它翻卷的驚濤,靜靜地向東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銀色的光澤,宛如平鋪著一條白色的綢帶。遠處的青山肅穆地矗立在江邊,蒼茫的夜色把它映襯得更加翠綠。目標教育
如果說一、二句描繪山水是從大處落墨,取神于靜穆的話,那么三、四句則著眼于刻畫具體景物的動態(tài)美,使之大小相形,動靜相映,增加其層次和變化的美感。幾片征帆東去如箭,一泓山泉直瀉如電,這是多么健捷的景觀啊。置身其間,能不令人神觀飛越嗎?“晚云”兩句也是排偶句法,轉(zhuǎn)寫天際的秋色,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晚霞收盡,天氣變涼,水氣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雖未團圓,卻也有欲圓之勢。因為團扇是圓的,用它來形容待圓之月,故曰“初學(xué)扇”。寫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輪到秋天的寵禽――鴻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際、目送征帆的當(dāng)兒,回首北顧,只見一行塞雁隱現(xiàn)天際。它是那樣高、那樣遠,看上去宛如懸在云端的一縷細線。當(dāng)詩人把我們的目光引向無盡的碧天時,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這種結(jié)法韻味高遠,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尋味的。目標教育
從藝術(shù)手法上講,它采取大排偶法,將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齊地組織在一起,用所謂意象疊加的技法,直敘景物,不加評議。純用形象來感動讀者,征服讀者。在這一點上是很成功的。目標教育
2007遼寧卷
15、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目標教育
秋夜獨坐(節(jié)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體說明。(4分)
【答案】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等前蟲鳴的現(xiàn)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答案】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目標教育
【剖析】本題考查考生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分析王維詩,首先應(yīng)明確題意,題目是古詩的核心。王詩題目叫做“秋夜獨坐”,顯然這是一首抒情詩,前兩句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后兩句便是寫覺悟和學(xué)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本詩表現(xiàn)了詩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境界,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shù)上是頗為出色的。周詩題目叫做“夜深”,也是一首抒情詩。一、二句從燈下苦讀至夜深,進而轉(zhuǎn)入三、四句的室外景色,通過對比更襯托了寧靜安詳?shù)男木常瑒?chuàng)設(shè)了一種美好的意境。所謂詩的“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閱讀時要充分調(diào)動生活積累,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去再現(xiàn)、補充詩的內(nèi)容。目標教育
【賞析王詩】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象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xiàn)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贊賞。
前二聯(lián)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fā)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fā)誘導(dǎo)。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于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fā),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zhuǎn)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fā)現(xiàn)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fā)誘導(dǎo),自以為覺悟了。目標教育
后二聯(lián)便是寫覺悟和學(xué)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shù)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dāng)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東坡①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3分)目標教育
(2)請結(jié)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5分)
16.【答案】:(1)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目標教育
(2)“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fā)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對比;(3分)聯(lián)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2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005遼寧卷
(2)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yīng)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
答案:(1)“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diào)??痛?、“無燈”野(?。┑?、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2)可以有三種答案:①“應(yīng)有”更好。“應(yīng)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fù)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2004遼寧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目標教育
蝶戀花 蘇拭目標教育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dāng)?為什么?請簡要賞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font face="黑體">?為什么?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5分)目標教育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目標教育
蝶戀花 蘇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dāng)?為什么?請簡要賞析。(3分)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font face="黑體">?為什么?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5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