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3 【橘皮的配伍應(yīng)用】
4 【橘皮的用量用法】
5 【橘皮的使用注意及禁忌】
6 【橘皮的本草摘要】
7 【橘皮的現(xiàn)代研究】
【來源】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等多種橘類的成熟果實(shí)之果皮。主產(chǎn)于廣東、福建、四川、浙江等省。采集成熟果實(shí)之果皮,干燥后切絲入藥。生用或麩炒用。入藥以陳久者佳,故名陳皮。
橘紅為橘類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橘白為橘類果皮的白色內(nèi)層部分。橘絡(luò)為橘類果皮內(nèi)層的筋絡(luò)。橘核為橘類的種子。橘葉為橘類的葉。
【處方用名】橘皮 陳皮 廣陳皮 新會皮 橘紅 橘白 橘絡(luò) 橘核 橘葉
【性能概要】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jīng)。本品辛散苦降,溫和不峻,芳香醒脾,長于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燥濕化痰,為脾、肺二經(jīng)氣分藥。既可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吐瀉、消化不良,又可用治痰濕壅肺,喘滿痰多。
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jīng)。溫燥之性較橘皮為勝,長于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燥濕化痰,故常代橘皮用治外感風(fēng)寒,咳嗽痰多、黏稠難咯等癥。用量:2~5克。
橘白,味辛苦,性溫。功同橘皮,而燥散之性甚微,作用亦較薄弱,長于和中化濕。故臨床一般健脾和中宜用橘皮;理肺化痰宜用橘紅;欲其和中化濕而無燥散之弊,可用橘白。用量:2~5克。
橘絡(luò),味甘苦,性平,歸肝、肺經(jīng)。功能通絡(luò)化痰,順氣活血。故可用治痰滯經(jīng)絡(luò),久咳胸痛、痰中帶血等癥。用量:2~5克。
橘核,味苦,性平,無毒,歸肝、腎經(jīng)。功能理氣散結(jié)止痛,主入肝經(jīng),為治療寒疝腹痛、睪丸腫脹作痛之專用藥,常配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等同用,如《濟(jì)生方》橘核丸;兼入腎經(jīng),還可用治腎虛腰痛,如《簡便單方》常用本品配杜仲等份炒研末服,每服2錢,鹽酒下。單用本品適量研末酒調(diào)外敷患處,治療乳癰有效,亦取本品理氣散結(jié)之效。用量:3~10克。
橘葉,味苦辛,性平,歸肝、胃經(jīng)。本品苦降辛散,專散肝、胃二經(jīng)滯氣,長于行氣疏肝,散結(jié)消腫。臨床主要用治肝郁氣滯,胸悶脅痛,常與柴胡、郁金、赤芍等同用。還可用治肝胃氣滯,乳癰腫痛,常與蒲公英、金銀花、全瓜蔞同用,如橘葉瓜蔞湯。如痰火凝結(jié),乳房結(jié)塊,又常與夏枯草、大貝母、穿山甲等同用。用量:6~15克。
1.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吐瀉、消化不良等癥,常與木香、砂仁、枳殼等同用。若痰濕阻滯,脘痞嘔惡、納呆苔膩,又當(dāng)配合蒼術(shù)、厚樸、甘草同用,如《和劑局方》平胃散;若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吐瀉,又常與黨參、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如《醫(yī)學(xué)正傳》六君子湯;若胃虛夾熱,嘔逆脘脹,又常與竹茹、半夏、黨參等同用,如《金匱要略》橘皮竹茹湯;若肝氣乘脾,腹痛泄瀉,又當(dāng)配合白術(shù)、白芍、防風(fēng)同用,如《丹溪心法》痛瀉要方。
2.用于痰濕壅滯,胸膈滿悶、咳嗽痰多等癥,常與半夏、茯苓、甘草同用,如《和劑局方》二陳湯。又痰濕阻絡(luò),胸脅脹滿,氣塞短氣,胸痹輕癥,也可使用本品配枳實(shí)、生姜同用,如《金匱要略》橘皮枳實(shí)生姜湯。
內(nèi)服:3~10克;或入丸、散。
因能耗氣,故無氣滯、痰濕者不宜使用;氣虛及吐血證慎用。
《名醫(yī)別錄》:“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
《本草綱目》:“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腸閉塞,婦人乳癰。人食料解魚腥毒?!薄伴倨?,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bǔ)藥則補(bǔ),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dú)庵福文藬z氣之籥,故橘皮為二經(jīng)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bǔ)瀉升降也?!?/p>
成分: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檸檬烯)、橙皮苷、柑橘素、川陳皮素等。
藥理:有排胃腸積氣、助消化祛痰平喘作用;有抗炎、抗?jié)?、抗菌、抗過敏作用;有利膽、降低膽固醇作用。
臨床報道:治療急性乳腺炎,每日陳皮20克、甘草6克,水煎分2次服,重癥加倍。治療88例,其中未化膿的85例均治愈,2日內(nèi)治愈率為70.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