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庫爾特?貝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許多人將新近出現(xiàn)的貧困問題稱為下層階級問題。”“在德國,有太多的人對改變自己的處境看不到希望。”
貝克所用的“下層階級”一詞在德國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而隨后出爐的一份報告為爭論火上加油。上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關(guān)系密切的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會出臺的報告聲稱,據(jù)最新的研究表明,德國有將近65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些人對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抱任何希望。這意味著有8%的德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
更令人不安的是,德國一些州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0%,這些州有相當一部分位于原東德地區(qū)。報告還顯示,這些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人,每人每月的收入只有424歐元。報告將德國的貧困線界定為每月收入在938歐元,這一數(shù)字相當于德國人均收入的60%。
德國的許多政治家對這一消息顯然感到震驚。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她對富人與窮人之間死板的分配體制感到無法容忍。但也有人對這一用詞提出異議,德國副總理兼勞動部長明特費林說:“所謂的‘下層階級’并不合適――因為在德國并不存在階級。”明特費林目前還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副主席。
16日,一名坐輪椅的乞丐在熙熙攘攘的柏林市中心行乞。 如果僅僅從技術(shù)上來界定貧困人口,并不能說明他們是否真正享有公民權(quán)之類的問題。事實上,這些人已經(jīng)在德國社會中成為一個特殊的政治群體。在這個報告出臺前一個月,德國將近1/3的州里,這些“下層階級”通過投票將一些新納粹政治家推進了州立法機構(gòu)。隨著失業(yè)人口的增多,德國的極端勢力正在增加――埃伯特基金會提到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窮人正在尋求一種“獨裁政治”。
當然,德國的“下層階級”并不全是那些擁有白色皮膚的人。在德國的移民人口中,大約有24%的人處于貧困線以下。
在德國,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也在拉大。占德國人口10%的富人擁有占全國私有財產(chǎn)47%的財富――這一數(shù)據(jù)相比1998年上升了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符合要求的工人正在不斷減少。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以雄厚的資金為后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稅收和社會保險金。龐大的福利開支意味著高昂的勞工成本。為了降低成本,企業(yè)紛紛把生產(chǎn)轉(zhuǎn)移到勞動成本低的國家,這導致德國失業(yè)隊伍的擴大以及社會保障體系負擔的增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國必須降低生產(chǎn)成本――這就意味著要降低勞動階級的收入,這使得德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德國統(tǒng)一16年來,許多德國人的生活并沒有得到改善,一些原東德地區(qū)的居民表示他們并不確信是否喜歡這一所謂的“民主制度”。埃伯特基金會報告的作者之一弗蘭克?卡爾說,“那些來自新的‘下層階級’的人感覺被遺棄了……他們認為自己是社會上最差的人群。當我們詢問他們的孩子境況會否有所改變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表示對此并不抱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