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布魯納的理論,說到布魯納,就會提到他與美國課程改革之間的關系。
美國從50年代下半葉起,特別是在蘇聯(lián)發(fā)射衛(wèi)星后,為了美蘇爭霸,獲得霸主地位。有意想要改革中小學課程,試圖培養(yǎng)大批量科技尖端人才。于是,在1959年美國科學院召開了會議討論如何進行教育課程改革。在這個會議中擔任主席的就是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他對大會討論內(nèi)容做出了報告總結,由此創(chuàng)作了一部教育著作《教學過程》,這部書闡明了美國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先后被翻譯了20余種,在美國幾乎是年年重新印刷,被列為是最重要的和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之一。他在書中主張學科基本結構,主張發(fā)現(xiàn)學習等思想,對教育界有著深刻影響,同時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考點。重要考點如何來考查呢?在考試中,往往以客觀題為主,單多判題型為主,還有可能考查簡答論述題主觀題的形式。我們在備考時,根據(jù)它的考查頻次來看,大家可以主要以客觀題備考。輔之以主觀題掌握。
了解完考情后,我們一起走進布魯納的理論。布魯納是美國教育界享有盛譽的教育家,也是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反對行為主義,認為行為主義強調(diào)的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太過簡單,忽視了知識本身和學生頭腦里的內(nèi)部機制。他認為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發(fā)現(xiàn)說。
【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zhì)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zhì)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lián)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是什么,認知結構是人關于世界的內(nèi)在編碼系統(tǒng),是一系列的類別集合。比如:蘋果、香蕉、橘子都屬于水果這一類別,茄子、胡蘿卜都屬于蔬菜,他們都屬于植物。這些構成的類別編碼系統(tǒng)。就是認知結構,認知結構的類別越高級,知識越豐富,普遍實用性越強。所以學生是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形成這種認知結構,獲取更多知識并建立體系框架的。
2.學習過程:獲得、轉化和評價
①學習一門學科包含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煉,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
精煉:比如醫(yī)學生以前知道淋巴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后來老師介紹了循環(huán)系統(tǒng),把知識進行了提煉。
違背:老師介紹了能量不滅的守恒定律就違背了學生之前學習的“消耗能量”這種說法。
②所以新知識的獲得可以幫助我門重新提煉知識,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對知識的看法。
學習的第二個方面是轉化(轉換):我們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并獲得更多的知識。簡單說就是處理知識使之適應新任務。比如在生活中見到天上飛的帶羽毛的是鳥,孩子就記住了羽毛和翅膀是鳥的特征,于是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到一種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標本時他能初步斷定這是鳥類。轉化形式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
③評價: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過評價可以核對我們處理知識的方法是否適合新的任務,或者運用得是否正確。因此,評價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比如a+b=b+a,如果經(jīng)過各種測試發(fā)現(xiàn)都是正確的,那么就可以說明上一步的轉化就是對的。
今天我們學習了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中的學習觀,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個小的測驗!
1.【單選題】倡導學習的實質(zhì)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教育家是( )。
A.布魯姆 B.布魯納 C.奧蘇貝爾 D.加涅
1.【答案】B。
2.【多選題】布魯納認為學習過程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
A.獲得 B.轉化 C.評價 D.反饋
2.【答案】ABC。解析:學習過程由獲得、轉化和評價三部分構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