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希爾弗斯坦簡介:
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xiāng)村歌手。
作為20世紀(jì)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他的繪本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8億冊。1974年《愛心樹》的出版轟動文壇,一舉奠定了謝爾在當(dāng)代美國文學(xué)界的地位。在此后幾十年,該書暢銷不衰,累計(jì)銷量超過550萬。其他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有:《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閣樓上的光》、《人行道的盡頭》、《往上跌了一跤》等。其中《閣樓上的光》更是創(chuàng)記錄地連續(xù)182周位居《紐約時報(bào)》排行榜。
他的繪本作品幽默溫馨;簡單樸實(shí)的插圖、淺顯的文字、淡淡的人生諷刺與生活哲學(xué),不只吸引兒童,更擄獲了大人們的心。
他為電影《明信片的邊緣》(Postcards from the edge)所作的歌曲I'm Checking Out獲得1991年第6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提名;《人行道的盡頭》同名唱片還獲得1984年格萊美獎。
精彩書評:
被砍了也快樂的愛心樹!
2007-03-01 00:22:23 來自: 不丹
這位天才畫家作家的書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人類的貪婪。
優(yōu)秀的作品就是這樣,讓你閱讀時很快,思索時卻很長;我只花了幾分鐘就看完了《愛心樹》,第一感覺,那個家伙,就是開始是小男孩,后來變成少年,再后來變成男人,最后變成老人的家伙,真是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bào)的家伙。這也是,很多人不都這樣嗎?而且索取的理直氣壯,不以為恥。適逢近期新聞,惡男殺了親生父母,好吃懶做,問父母要錢,嫌父母不給,心生怨恨。說實(shí)話,這類新聞我看到好幾個了。我不由想,如果小時候看了《愛心樹》,照見并反省了人類的貪婪,又如何?再說到我們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不也是這樣嗎?大樹只是希望和我們游戲,他就很滿足很愉快了,我們卻要得更多,要了再要,就像普希金寫的那個貪婪的漁夫老太太。結(jié)果,我們還是不快樂!還是什么也沒得到!
大樹不是人,只會奉獻(xiàn);我以為如果人是這樣,那是迂腐!幾年前某市有個親生兒子殺了父母而且用水泥封了起來的惡魔,被抓后警察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干?你猜他怎么說?人家娃,父母都給準(zhǔn)備和安排好了一切,這兩個笨蛋問他們要點(diǎn)錢都不給!聽聽,這可不是小時候溺愛的結(jié)果嗎?
看這書時,恰好有個熟人在旁邊也看了,而且是位媽媽。我獻(xiàn)媚的說,我覺得這棵樹就是你?。∨笥崖牶笠荒槧N爛的說,那當(dāng)然。也許天下父母,尤其是慈母都會拿這棵樹自比,不過可要小心,別那么傻,讓你的孩子也看看這書,別那么貪婪,還要懂得回報(bào)?;貓?bào)才是快樂的,索取永遠(yuǎn)也索不到快樂!
說起慈母,就想起我們中國那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媳婦要吃娘的心,兒子很為難,娘主動自己挖了;兒子捧著熱乎乎的心一路小跑,不小心摔了一跤。那顆娘的心突然喊道:兒啊,沒摔疼吧?這慈母和這愛心樹簡直就是一個命!
如果讓你選,你是做那個不斷奉獻(xiàn)看到愛的人快樂自己就快樂,也不怕最后變成樹根的愛心樹呢,還是做那個動不動就不快樂要這要那只有短暫的滿足的人呢?
唉,愛心哪,如果我有就好了,那樣即使被愛人砍了也快樂!
愛心樹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0:38 新浪讀書
連載:我對你說 作者:梁家輝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偶然讀到美國作家兼詩人希爾弗斯坦的舊作《The Giving Tree》。這本書在上世紀(jì)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也許記不起書名或作者名,但只要提起故事內(nèi)容,看過的人很難會忘記。
這書其實(shí)可以稱為“繪本”,全本都是圖畫再附以簡潔的文字,大意說一株蘋果樹和一個小孩是朋友,小孩時常去爬樹、吃蘋果、乘涼消遣,彼此共度美好時光。然后,孩子長大了,不再爬樹,他要到城市去玩耍,樹把蘋果都送給他拿進(jìn)城市賣錢。
過了很久,孩子已到中年,要成家立室了,他來找大樹,要走了所有樹枝去建房子,樹看到孩子快樂,自己便快樂了。又過了很久,孩子已過壯年,他來找大樹說生活得不愉快,欲要買舟離鄉(xiāng),大樹把僅余的樹干也給了他造一條船遠(yuǎn)去。樹雖然仍然因?yàn)楹⒆涌鞓范鞓?,但也不無蕭索之感。最后,走到垂暮之年的孩子回來了,樹對他說自己已一無所有,孩子說反正我也沒什么想要了。故事完結(jié)時,一個已變成老頭的孩子坐在樹墩上歇息。
年輕時讀這書,雖然明白大樹的角色隱喻父母,為了兒女的一生無私地奉獻(xiàn),但卻只會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難以明白大樹的心情,記得看書后只模糊地有個概念,覺得大樹很可憐。
今天重讀,心境全然不同,站的立場和看的角度都變成了大樹,覺得可憐的不是大樹,卻是貪得無厭的孩子。大樹把一切都奉獻(xiàn)給他,滿足了他的要求,但孩子的一生其實(shí)并不快樂。作家并沒有說大樹是父母,所以它沒有教育孩子的責(zé)任。自己作為父母,對兒女作出的供應(yīng),是不得不警惕的,不顧一切的愛,可能只會害了他而已。
等……
偶然在書架暗角找到一本書,扉頁有自己的簽名,還寫著1982年,標(biāo)價人民幣四角五分,港幣三元五角,可知年代久遠(yuǎn)。這是一本名叫《第五騎士》的翻譯小說,原書是法語,而自己又不懂法文,反正英譯漢譯都不是原文,所以當(dāng)年一見此書便高興地買下,然而,到今天我仍然未閱讀。對于愛買書但看不完的朋友而言,這只是尋常小事,為何值得記下呢?因?yàn)檫@本書我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敢看,所以印象深刻。
雖然是二十多年前的書,但題材仍然很有時代感:恐怖分子在紐約市放置了一個小型核彈,威脅當(dāng)時的美國總統(tǒng)卡特就范。中文版的編輯先生寫下內(nèi)容簡介之后,再寫“中譯本擬分三冊陸續(xù)出版”,當(dāng)年的我就想等三冊買齊再看,省得牽腸掛肚,結(jié)果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因?yàn)槲覐膩頉]看到第二、三冊。
有時和書友談起,亦有類似的經(jīng)驗(yàn),有些文史哲大部頭著作,買了第一冊,五年后才有第二冊,又等十年,以為出版社已經(jīng)放棄計(jì)劃了,忽然又出了第三冊,書友苦笑說但愿有生之年可以買齊全套。然而,文史哲巨著有能耐經(jīng)歷時間考驗(yàn),我手上這種以時事作背景的小說,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愈等得久、大團(tuán)圓的機(jī)會愈渺茫,也曾想過不如先看幾章,反正看了幾章便束之高閣的書也不少,如此一來,不是省回三分之二的書錢嗎?但回心一想,如果很好看又怎辦?所以今天我仍是選擇把書放回架上去。
當(dāng)年香港有出版社說要出版手冢治蟲全集共四百多冊,他們出一本,我必買一本,后來出版社卻停止了該計(jì)劃,更連老板也換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付出與索取
——從《愛心樹》一書中引出的一個道德教育的話題
//文:隨風(fēng)聽語
周六下午,看中央臺少兒頻道一個介紹圖畫書的節(jié)目,嘉賓介紹了一本叫《愛心樹》(The Giving Tree)的書,作者是美國詩人、劇作家、作曲家、鄉(xiāng)村歌手謝爾·希爾弗斯坦。
這是一本適合0—99歲看的書,作者用簡簡單單的文字、干凈樸實(shí)的畫面,敘述了一棵老蘋果樹與一個小男孩兒一生交往的故事。小男孩兒起初常找老樹去玩,在他身上打秋千,爬到他的身上和他玩耍。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這個孩子。小男孩兒每次來,大樹都很快樂。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去找蘋果樹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以后每次再去,便是去向蘋果樹索要東西,一次比一次多。起初大樹給了他果實(shí),然后給了他枝葉,再以后給了他樹干……等到孩子老了,走到大樹跟前想找個坐的地方,大樹又努力挺直僅剩的樹墩給孩子坐。每次孩子來了又走了時,畫面旁都出現(xiàn)一行文字:大樹很快樂。直到他沒有什么可以給男孩兒了,直到他挺直僅剩的樹墩給男孩兒坐時,都出現(xiàn)那行文字:大樹很快樂……
那個孩子就像故事《漁夫和金魚》里的老太婆一樣,一次次地向大樹索取著,大樹也像金魚一樣一次次地滿足著孩子的要求。唯一不同的是,金魚最后惱怒了,懲罰了那個貪得無厭的人,而大樹沒有。它只是一味地付出,一直“很快樂”。只在男孩兒砍掉了它的樹干,看著男孩兒走后,才會出現(xiàn):“大樹很快樂……,但是心坎里卻有些……”的情緒。
心坎里有些什么呢?作者沒說。這樣的情緒在它的一生中也就出現(xiàn)了這么一次。當(dāng)男孩兒老了走不動了,坐到它身上時,仍然是:大樹很快樂。
愛與被愛、付出與索取兩者到底誰更快樂呢?這樣一個哲學(xué)層面、道德層面的問題就在這簡單的文字和畫面中盤桓在了人們腦海,讓人對自己一問再問。
我問自己家的小男孩兒:“蘋果樹和小男孩兒的關(guān)系像生活中誰與誰的關(guān)系呢?”他摟著我的脖子說:“像我和媽媽的關(guān)系”,于是我對他說:“是的,蘋果樹和小男孩兒的關(guān)系就象許多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一樣。你常想著媽媽,媽媽病了你給媽媽拿藥送到嘴邊,你知道關(guān)心人,幫助人,所以你不是圖畫中那個男孩兒??墒侵車鷧s真有孩子把自己的父母當(dāng)那棵蘋果樹,一次次地只知索取而不知一絲的感恩和付出,也真有象蘋果樹那樣的父母,對孩子一味地付出,沒有一點(diǎn)怨言,不求任何回報(bào)。”
這樣的父母到底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福的呢?是值得贊美、推崇的,還是該對他們的做法加以微詞呢?
當(dāng)我讀給兒子這本書時,有一小會兒聲音有點(diǎn)哽咽,我為老樹無私的付出感動著。但當(dāng)我回歸到我的本行,以一個從事教育的人的眼光重新審視這棵老樹時,我不僅看到了它身上無私偉大的光芒,也看到那個小男孩兒善良的人性不是被他的光芒點(diǎn)亮,而是一點(diǎn)點(diǎn)地被壓入黑暗之中,使他身上漆黑一團(tuán)。我想這樣的人在走進(jìn)人群時,他不會照亮別人,反之,無論他走到哪里,那黑暗的芒也會使周圍暗淡下去。
一個人在家里被百般縱容,等出了家門,自己在社會上獨(dú)立生活時,當(dāng)他和同學(xué)、同事、朋友、陌生人相處時,沒有人會象父母一樣百般遷就縱容他,這時他的受挫感、孤獨(dú)感、不公平感會比別人更強(qiáng)烈,他不會是一個能夠隨處體味幸福的人。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不僅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還要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引領(lǐng)的作用。生活需要大人對孩子的包容和付出,同時也需要讓孩子學(xué)會包容和付出,能夠被感動,懂得去感恩。當(dāng)孩子有了錯誤的言行和舉動時要及時指出、制止并告訴他錯誤的原因及應(yīng)該怎么做,而不應(yīng)一味忍讓與縱容。須記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在螞蟻剛剛要在大堤上建穴的時候就要把它清理掉。
我想,如果我是那棵愛心樹的話,我會讓我周圍的人都變成一棵棵愛心樹,然后波及出去.
FLASH欣賞
http://www.readinglife.com/ACTIVITY/givingtree/givingtree.html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