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十年,我自己也由風(fēng)華少年變成了古稀老朽。說是老農(nóng)吧,似乎還不夠格,因為我骨子里就不想當農(nóng)民,與那些鐵桿老農(nóng)相比,還是有差距的;說是文人吧,簡直不敢想,因為我壓根沒念幾天書,最多是個脫了盲的窮人子弟。幾十年的農(nóng)耕生涯,都是出于無奈、迫不得已。命運之神把我這顆“螺絲釘”錯擰了位置!
童年時代飽受饑寒,盡管父母值金當銀的百般呵護,可我依然猶如石縫里的一絲弱草,又細又黃,幾近枯萎地掙扎在營養(yǎng)不良之中。
最初的記憶是高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時(1956~1958),各家各戶的生產(chǎn)資料全部無條件收歸村集體所有。1958年8月28日,土溝鄉(xiāng)改制為土溝公社,村集體由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過渡到管理區(qū)、生產(chǎn)大隊。
父母同所有的村人一樣每天參加集體農(nóng)業(yè)勞動,一年四季不閑著。那時候沒有化肥,單靠糞土和精耕細作爭取農(nóng)業(yè)收成,平均畝產(chǎn)量一直徘徊在幾十斤左右,咋能不餓肚子呢?但是,那時候的米飯很香、米湯很甜,完全不是現(xiàn)在的味道,也或是因為人們長期受餓、肚子太瘦的緣故。
隱隱記得父親利用雨天去到五六里遠的岳家山村北面的山坡上砍圪針,黃昏時分背了回來,不知道父親背負多重,只見他撲頭撲臉的汗水伴著雨水成串成串的往下滴……父親為什么選擇雨天去砍圪針呢?首先是因為雨天沒有農(nóng)業(yè)勞動,可以干自己的事情;其次是雨天的圪針比較絨和些,便于踩踏捆扎。但是,冒雨砍柴的滋味與身體遭受的損傷,還有那越背越沉的勞苦,盡在父親的默默忍耐之中,窮人的骨頭不能不硬??!
隊里的農(nóng)業(yè)勞動安排的很緊,每個清晨、每個午后,生產(chǎn)隊長一聲吆喝,社員們幾乎沒有一人遲到,大家都十分自覺,每次都從集體飼養(yǎng)院出發(fā)。人們的勞動強度很大,勞動功夫非常過硬,除了依靠天雨之外,把糧食增產(chǎn)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認真作務(wù)之上。
春耕春播的基本生產(chǎn)單位就是牛犋,要求兩人兩畜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的抓住難能可貴的春墑,盡最大努力保證苗全,但還不敢說苗壯呢?!耙荒曛嬙谟诖骸?,“咱這地方只要捉住了苗子就餓不死人”,這是受苦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帶有時令性的話。耕地要求每步7犁,犁溝與犁溝之間不許留下硬圪梁,從插犁到提犁,看上去一犁一犁都筆管兒周正,就像寫字一樣相當有骨力。抓糞人收胸腆腹,碎步穿行在六七寸寬的犁溝中,猶如野雞之躥,真?zhèn)€是“抓糞三年會唱旦”。雙肘卡在糞笸籮內(nèi)側(cè)之角,兩腕輪流翻轉(zhuǎn),將一撮撮糞土均勻地拋撒到犁溝里,不許有對把。春小麥、莜麥和黑豆都是將種子與糞土攪拌在一起隨犁下種的,每步7撮,豌豆要求每步4撮,都必須做到地完糞光,通片稠稀均勻,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大家都能做到,除非是新手才情有可原。即使是空糞(沒有攪拌種子的純糞土),也要全部跟犁抓,絕不允許為了苦輕隨意亂撒在未耕過的茬子地里,莊戶人把那點糞土看得很重。
夏鋤季節(jié),男人們?yōu)榱耸⌒榱死?,都赤著腳,無論是行走在火燒燙熱的黃土路上,還是撲哩扒拉的卵石溝里,也無論是晴天雨天,都是這樣,腳底早已磨成了“死肉”。間苗鋤田都不用小鋤,不管苗稠苗稀,90度弓背、不亂邁步踩田,鋤頭在他們手里耍得很活,撇、剔、推、拉得心應(yīng)手,定苗距離盡量保持勻稱,人們把不小心傷害一苗該留下來的幼苗都視為罪過,心疼不已?!懊愉z點點谷鋤針,黑豆鋤的燒酒盅”,“糜鋤八遍,八米二糠”,“鋤板子這東西,天旱它是水板子,雨澇它是火板子”。不管天旱雨澇,大部分莊稼最少要鋤3遍。
每當夏季,儲備的牲口干飼草均已喂光,猴小子猴女子(少男少女)們就成了給集體牲口割草的主力軍,因為這群“黃口岔窩”(指的是沒長胡須)勞動技術(shù)不過關(guān),領(lǐng)導(dǎo)班子憑不來他們?nèi)ヤz地,就讓他們干這些粗活。大伙相跟上一溜直奔高山、深溝,心紅的看見哪都沒草,不到黃河心不死,總要走得老遠,少說也是5里開外才能收住那狂野的心,然后才各自散開去尋找自己的草坡。伴著鳥語草香,空曠的幽谷中不時傳來他(她)們的山曲兒聲聲:
“響動峁高來長咀溝深,多會兒才能逃脫這營生”!
“驢蹄山的石頭泉子堰的蛙,誰叫你生在這山旮旯”?
“手拿鐮刀腰緊上繩,沒奈何受罪誰心疼”!
“太陽塔深來駱駝脖子長,越思越想越凄涼”。
“對面坡上那是個誰?把你那白臉臉掉過來”。
“我爬高山你下溝,干著急揣不上妹妹的綿手手”。
“遠遠兒瞭見你那背影影,口干舌焦收不住個心”。
“麻陰陰天氣霧沉沉,聽見你那聲音瞭不見人”。
“人家們都說咱二人有,沒親過個嘴嘴沒揣一下手”。
“你在那高山我在這溝,說不上個話話就招一招手”。
“你大大嫌我沒苦數(shù),把你許給個二百五”。
“我大大我媽老古董,妹妹我就愛你這念書人”。
“妹妹你人大心大放開膽,趕緊給哥吃上個定心丸”。
“叫一聲哥哥你聽真,小妹妹甚會兒也是你的人”。
“對天對地對良心,誰要是哄人龍抓上天空”。
……
大山深處的窮人家娃娃、芳齡少年之荒野浪漫,僅此!娘老子給十七大八的閨女找婆家,基本遵循那句俗語:“放驢先挑草多處,有吃的就是好人家”。準確地說,那就是尋人家,并不是挑女婿。
八月里龍口奪食,“叫明雞”一樣的生產(chǎn)隊長每天都在雞叫時分放開嗓門的高喊:“男人們上梁背背子走啦!老婆們趕快起床做飯”!摸黑背莊稼是加班營生,不算正數(shù),地路遠處背一趟,地路近的背兩趟。也有部分老農(nóng)借著晨風(fēng)在場面里揚場。
在整個秋收過程中,男人們主要負責(zé)捆扎馱運、碾打晾曬、扛口袋入庫;女人們主要負責(zé)收割。無論男女,樣樣營生都做得井井有條、四四正正,根本沒人偷懶,沒人膽敢偷竊集體的糧物。村干部確實是以身作則、帶頭沖鋒,絕無利用職權(quán)貪占之說。
要說隨便享用村集體之食,非羊倌莫屬,只有他們可以刨集體地里的山藥燒熟了吃,這是干部社員都公認的、網(wǎng)開一面的特殊待遇。此間,羊倌們都難免在地里私藏一些,以備在后來的時間里燒著吃。
待到場戶了利、糞土出圈,一年的農(nóng)事才算完成,節(jié)氣已是“立冬”“小雪”之際,萬物凋敝、滿目蒼茫,天氣逐漸冷肅,也或有冬雪光顧。滿身的勞碌似乎到了一個節(jié)點,實在也該休整休整了。男人們扎點砍柴、馱冬炭,女人們開始洗涮縫補收拾家。
小村背舍的受苦人們山氣的很,因為他們極少出門,長年累月的活動半徑都局限于家里與地頭,為了置辦些生產(chǎn)與生活方面的東西,偶爾去三岔趕上一集,這就算出門了。沒有文化、沒有見識,節(jié)衣縮食、吃苦耐勞,窮年累月往復(fù)循環(huán)。男女老幼都穿中式衣裳,實納幫子鞋、“牛鼻子鞋”最為普遍。冬天里的男人們都穿“白茬子皮襖”,趿拉著氈匠搟得毛鞋,戴自己縫的兔皮或貓兒皮棉帽。老婆們穿單大襟棉襖、中式大襠棉褲。春秋兩季把棉花掏掉變成夾衣,冬天再把棉花裝進去即是棉衣。洗洗涮涮沒有肥皂和洗衣粉,實在需要的時候在水里放點堿面子,或者利用自家做豆腐的漿水來洗。由于衣服破爛洗涮少,又沒替換的富余衣裳,男女老幼根本沒有沒虱子的人,包括大姑娘、小媳婦,一概如此,人是羸瘦的,虱子確是胖乎乎的。
年盡月徹了,生產(chǎn)隊一年一度的分配結(jié)算都在臘月里。會計首先要在全體社員大會上公布全年財務(wù)收支,一筆一筆的當眾宣讀,接受社員的監(jiān)督審查,公開透明、光明正大,生產(chǎn)隊的集體財務(wù)沒有半點貓膩。但只是,勞動一年下來,能有分紅收入的戶子還不到半數(shù),這類戶子都是人口多、勞力少。因為集體的糧食分配基本是按人頭的,而且要扣除所分糧食的價款,他們的分紅總額抵不夠糧錢,還得給集體交付倒欠的糧錢。一個整勞力勞動一天到底能分多少紅呢?那得看年景好賴,平均下來大概也就3毛左右。這點錢價值幾何呢?夠分2斤多糧食的糧錢,能買半斤紅糖,能買8兩煤油,能買1盒上中等香煙,能買半斤雞蛋,能買15盒火柴,能買24粒糖蛋蛋,能買9寸白洋布……
“一分錢逼倒英雄漢”、“臘月的窮漢如馬飛”,萬般出在無其奈,只得放開腳步四處奔波,身背可憐巴巴的那點“家產(chǎn)”去集市變賣,才能過了這道坎。做點小買賣吧,政策不允許;出售自家的豬肉、羊肉、雞娃子,還得生產(chǎn)隊給開上“自產(chǎn)證”,不然的話,會被當?shù)厥袌龉芾砦瘑T會認定為“投機倒把”,沒收所賣之物?!澳觋P(guān)”好難過啊!
接下來便是“肥正月、瘦二月,餓死餓活三四月”。好在天無滅人之意,總會賜予蒼生一線救命生機,地里的野菜漸漸露頭,苦菜、灰菜、沙蓬、苜蓿、圪針葉子、榆錢錢等等,有啥吃啥,無可挑剔……
中華民族剛剛走出殘酷的戰(zhàn)爭,共和國尚在元氣復(fù)蘇的建國之初,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窮苦人的神經(jīng)繃得很緊,褲帶勒得很緊!忍饑受寒無奈,灰頭土臉難免!
可是,那個時代的山里鄉(xiāng)間,民風(fēng)非常淳樸,老百姓有強烈的愛國心,有對共產(chǎn)黨、毛主席的感恩心,有愛護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不貪不占、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有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骨氣!所有這些,都值得記憶、值得弘揚、值得后人永遠學(xué)習(xí)。
特別申明:本平臺作品以原創(chuàng)為主,轉(zhuǎn)載為輔,著作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文章、圖片涉及侵權(quán)問題,自告知之日刪除。
史政發(fā)展 塞外文化 紅色文化 鄉(xiāng)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遺 傳說軼事 往事瑣憶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編微信:sczb097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