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國七十周年華誕來臨之際,CCTV-6電影頻道拍攝、制作了70集電影系列人物專題節(jié)目《封面——我的電影故事》,節(jié)目共采訪了70位七十歲以上的電影藝術家,用一段段飽含深情的講述,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為新中國的電影史,留下了寶貴又難忘的印記。
這些老藝術家們,有演員、導演、編劇等主創(chuàng)人員,也有美術、攝影、配音等幕后工作者……他們共同繪制了新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的壯麗宏圖,而今,有的老藝術家們已經(jīng)退居二線,有的老藝術家仍然奮斗在電影崗位上,回顧既往,不乏艱辛與奮斗,寄語新一代,更是凝練了多半生的感悟。
這是一檔值得全民觀看的節(jié)目,無論影迷,還是影視工作者,每期只有大概五分鐘的長度,卻能讓人受益匪淺,我們可愛的可敬的電影藝術家們,將他們對電影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時代對國家的熱愛,都濃縮在了這一期期的《封面——我的電影故事》中,這是他們的故事,也是新中國電影的故事,更是我們祖國七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文藝陣線的寶貴史料。
《封面——我的電影故事》采訪到了一些當代中國最有影響、最有聲望的電影工作者,包括吳貽弓、謝飛、趙煥章、丁蔭楠、滕文驥、鄭洞天、于藍、田華、王曉棠、陶玉玲、韓志君、王馥荔、王慶祥、魏宗萬、鮑國安(排名不分先后)等等,盡可能的用一個開闊視角和細膩手法,來為七十年來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做一次概括與總結。雖然各位藝術家,回憶起曾經(jīng)的創(chuàng)作場景,仍能時不時的"爆"出許多臺前幕后花絮,但對于戰(zhàn)臺烽而言,印象更深刻的,是他們之于電影人生的感悟,以及對于后輩電影工作者的期望。
著名編劇、導演韓志君就回憶說"那個時候的攝制組方方面面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都特別平靜,充滿激情,但又特別安穩(wěn)平靜。",或許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的心態(tài),這樣的節(jié)奏,如今都成為了奢望,這也是當下的影視作品,太多的浮夸與浮躁的重要原因吧。著名演員、導演楊在葆表示:"藝術的生命就是真善美,你丟掉了這個真,它就沒有善,更沒有美。"寥寥數(shù)語,卻相當有深度有力度,希望我們當下的影視工作者,能夠于其中有反思、有改進,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藝術家前輩們的真知灼見,凝結了太多的智慧與經(jīng)驗。
而在寄語未來時,我們的老藝術家們,同樣滿懷厚望,身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的李冉冉老師表示:"我是特別強調表演一定要生活化,表演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我對學生的要求現(xiàn)在就是,一是要真誠,二是要熱情,要有激情,三是不要懶惰,這是我對學表演人的一種期望。",著名表演藝術家陶玉玲說"希望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要只向錢看,看本子,看班子,不要看票子!",仍然"戰(zhàn)斗"在影視第一線的王慶祥老師也說:"干凈做人,認真演戲!"……
總結下來,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老一輩藝術家們,特別希望當下的年輕電影工作者們多多體驗生活,將主要的精力,都付諸于表演、創(chuàng)作的事業(yè)之上,一句"敬業(yè)",戲比天大。他們雖然都不再年輕,但從每個人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精神,那是跨越了年齡的界限而永葆的藝術青春。他們都是追夢人,我們也是追夢人,在奔向未來的金光大道上,我們都是同路人,他們的感召,定能讓我們的步伐更加快捷與堅定。
用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制片人孟娟的話說:策劃推出《封面——我的電影故事》是致敬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曾在銀幕上給觀眾留下生動記憶和鮮活形象的電影藝術家,"他們已經(jīng)不再年輕,但他們是中國電影永遠值得珍視的'寶貝',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封面人物。"
我們同樣希望,這檔節(jié)目的推出,不僅為新中國的電影記錄下寶貴而鮮活的瞬間,而且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節(jié)點,影響并激勵到,新時代的影視創(chuàng)作中去,我們所有的導演、演員以及主創(chuàng)們,都認真看下這檔節(jié)目,能夠從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便不負我們這70位年齡都超過七十歲的老藝術家們的諄諄教導與侃侃而談,便不負他們的深情厚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