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于“三皇五帝”的說法有很多種,而流傳最廣的一種“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nóng)氏(見《尚書大傳》、《風俗通引》、《白虎通義》、《古史考》等),“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見《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等)。
燧人氏:大約存在于公元前4464--公元前4354年的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有巢氏之子,與妻華胥氏生子伏羲氏和女媧氏,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傳說燧人氏發(fā)明了鉆木取火,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境內(nèi)。
伏羲氏:大約存在于公元前4354--公元前3579年的仰韶文化時期。為燧人氏之子,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定都于汶上(今山東省汶上縣),傳說伏羲氏發(fā)明了先天八卦,陵墓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
神農(nóng)氏:也存在于仰韶文化時期,炎帝神農(nóng)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公元前4109--公元前3579年在位,定都于伏羲氏舊墟(同伏羲都城)。傳說神農(nóng)炎帝嘗百草,發(fā)現(xiàn)了可以治病的草藥和可以種植食用的谷物,陵墓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
黃帝:存在于公元前2697--公元前2015年的龍山文化時期。有熊氏,又號軒轅,本姓公孫,后改姬姓,公元前2697--公元前2395年在位,定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鄭)。先后打敗南方的蚩尤和北方的炎帝,統(tǒng)一了華夏各部落,是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尊為“人文初祖”。在位期間播百草、推歷法、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作《黃帝內(nèi)經(jīng)》等,陵墓位于河北涿鹿,后遷葬于河南荊山。
顓頊(zhuān xū):高陽氏,姬姓,黃帝之孫,公元前2322—公元前2245年在位,定都于窮桑(今江蘇北部沭陽縣一帶)。在位期間養(yǎng)殖莊稼和牲畜,推算四時節(jié)令,制定禮義,祭祀鬼神,陵墓位于河南安陽內(nèi)黃縣梁莊鎮(zhèn)。后來的夏朝、楚國、秦國、趙國等都是他的后代。
帝嚳(kù):高辛氏,姜姓,少昊之孫,黃帝曾孫,公元前2245—公元前2176年在位,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在位期間“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绷昴刮挥诤幽仙糖痤£枀^(qū)高辛鎮(zhèn)。后來的商朝以及宋國、周朝以及后來的韓國、魏國、魯國、燕國和姜齊等都是他的后代。
堯:陶唐氏,姓伊祁 ,名放勛 ,史稱唐堯,帝嚳之子,黃帝五世孫。公元前2168--公元前2097年在位,定都于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百姓昭明,合和萬國?!绷昴刮挥谏綎|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xiāng)谷林。后來的劉姓子孫都是他的后代。
舜:有虞氏,姚姓,名重華,顓頊六世孫,黃帝九世孫,受堯禪讓登帝,分別于公元前2095--公元前2067年、公元前2064--公元前2025年在位,定都于蒲阪(今山西運城永濟)。以孝聞名,巡狩天下,用禹“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流放四兇(共工、獾兜、三苗、鯀),陵墓有兩處,分別是山西運城舜帝陵和湖南寧遠舜帝陵。后來的陳國、(田氏)齊國、王莽新朝等都是他的后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