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常真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中醫(yī)外治療法的一種,它的方法是在三伏天將特殊的中藥貼在人體的一些特定部位上,保持6~8小時左右,三伏貼具有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三伏貼為什么可以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大自然溫度最高,我們機體的代謝最為旺盛,中醫(yī)叫做衛(wèi)陽最為旺盛,這時表皮的毛孔開放,神經感受器最敏感,通過特殊藥物刺激就可以使機體產生神經-體液-內分泌調節(jié),中醫(yī)叫做溫補陽氣,從而起到驅散寒濕、強身健體、治療疾病的目的。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三伏貼可以刺激皮膚中的神經感受器,調節(jié)交感神經-腎上腺能系統(tǒng)與副交感神經-膽堿能系統(tǒng),通過刺激植物神經來完成對人體臟腑器官功能的良性調節(jié)。
二、三伏是哪三伏?
三伏天是指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
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10天
中伏2019年7月22日-7月31日10天
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10天
加強2019年8月21日-8月30日10天
三、三伏貼配方
三伏貼的配方,源自于清·張潞《張氏醫(yī)通》“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姜汁調涂肺俞、膏肓、百勞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四、三伏貼治療哪些疾病?
三伏貼可以治療多種反復發(fā)作、慢性、寒性、虛弱性、過敏性病癥。
貼敷身柱、大椎、膻中、天突、肺俞等穴位皮膚可以治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感冒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貼敷中脘、至陽、脾俞、胃俞、大腸俞、足三里等穴位皮膚可以治療慢性胃病、腸炎、潰瘍病、慢性腹泄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貼敷督脈的皮膚可以通過刺激交感神經-腎上腺能系統(tǒng)升高人體腎上腺激素水平來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患,還可治療小兒厭食、遺尿等兒科疾病,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可以用激素來治療的疾病。
貼敷十七椎、關元、三陰交等穴位的皮膚可以治療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患。
還可以通過貼敷局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頭痛、胸腹痛等頸肩腰腿痛。并且在強身、保健、養(yǎng)生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優(yōu)勢。
若每年貼敷3~4次,連續(xù)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癥狀,減少發(fā)病率。
五、禁忌人群
(1)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fā)熱期。
(2)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3)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4)妊娠期婦女。
(5)糖尿病患者。
(6)腫瘤患者等。
六、注意事項
(1)貼敷對象為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
(2)局部有癢、熱、微痛感覺,甚至少數(shù)病人局部可出現(xiàn)水泡均為正常反應。
(3)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4)為了保證療效,而又避免引發(fā)感染,應盡量減少水泡的發(fā)生。若敷藥處皮膚有灼熱疼痛感時,應及時取下藥膏,并用清水輕柔洗凈,嚴禁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嚴重水泡時,可以涂抹紅霉素軟膏或者到醫(yī)院皮膚科就診。
(5)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xiàn)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6)貼敷之后可能在皮膚上留下中藥的沉著,用濕毛巾擦拭即可。
(7)患有嚴重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疾患;或皮膚有破損;或對貼敷藥物過敏者,不宜貼敷。
(8)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xiàn)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
(9)若皮膚出現(xiàn)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yī)。
(10)貼敷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慎食生冷、辛辣、海鮮、羊肉、蘑菇等發(fā)物。
(11)有發(fā)熱,流涕、咳嗽等癥狀的患兒不宜貼敷。
(12)其他謹遵醫(yī)囑。
七、貼敷時間
一般成人6-8小時,兒童2-6小時(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皮膚嬌嫩,不宜貼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