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會的文學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選拔優(yōu)秀作品的專業(yè)平臺
一個人的塔爾寺
甘肅 紅藕
忽然很想去塔爾寺,想離開繁華的街市,離開喧鬧的車馬人聲,尋求一個安靜的庇護所。
到達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已是下午三點,但游客和信徒依然很多。塔爾寺被八座山包圍著,而八座山就像八片蓮花花瓣簇擁著中間的花蕊——塔爾寺,所以周圍的八座山被稱作蓮花山。塔爾寺得名的緣由也富有神奇色彩。相傳藏傳佛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從16歲離家去西藏取經修行以后再沒回過家,他的母親非常想念兒子,就剪下自己的一縷白發(fā),連同書信一起寄給了遠方修行的兒子。宗喀巴大師收到書信以后也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留著淚用自己的血水和淚水畫了一幅自畫像寄給了千里之外的母親,并囑托母親將畫像放在塔里,就如同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了。宗喀巴大師的母親收到兒子的畫像后用木棒搭了個簡易的木塔,后來當地的信徒和百姓就募捐錢物,在宗喀巴大師的畫像上建起了一座塔,因而這座塔起初叫塔兒寺,是思念孩兒的意思,后來又被改為塔爾寺,藏語為“十萬佛像”之意。
行走在寺里,你會被那些虔誠地跪拜叩首的信徒感動。他們心無雜念,只求匍匐修行,為全家人祈福。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他們要磕夠十萬個頭才算真正的虔誠。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一般需三四個月就磕夠了,而年邁老弱的信徒都要十個月甚至一年才能磕夠十萬個頭。跪拜祈福的時候,他們的午飯大多是自帶糌粑,有的信徒的午飯是由家里人或者其他信徒送來。家里如果發(fā)生重大事情,跪拜祈福不得不中斷,他們就會在第二天來寺里磕一個或者三個頭,來給佛祖通說,請求佛祖原諒,之后他們處理完事情就來繼續(xù)跪拜磕頭,直到十萬個頭磕夠,才算功德圓滿了。他們一般用脖子里的佛珠和手里的念珠來計算自己磕頭的數量。
信徒跪拜祈福最多的地方除了供奉宗喀巴大師的殿宇外,就是供奉菩提樹的金塔前了。相傳宗喀巴大師的母親生下他之后,臍帶血滴落的地方竟然長出了菩提樹。人們?yōu)榱烁心钸@位偉大的母親,就在這棵菩提樹外蓋起了一座木塔,將菩提樹保護在里面。后來虔誠的信徒們又在木塔外蓋了一座銀塔,再后來人們又在銀塔之上蓋了一座金塔。金塔有三百六十多顆寶石鑲嵌,用黃金680公斤,實則更值錢的就是點綴其上的寶石。而今天的佛塔也有了金塔包銀塔,銀塔包木塔之說!在金塔前有一棵菩提樹,相傳是子樹,它們的根在地下緊緊相連,就像一對母子。而塔外高大的菩提樹的葉子有十萬片,每一片葉子上都有一尊獅子吼佛像(據說釋加牟尼佛講經的時候,他的聲音很洪亮,就像獅子吼一般),所以塔爾寺的寓意是十萬佛像,大概就是由此而來?!捌刑岜緹o樹,明鏡亦非臺,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薄J前。p手合十在菩提樹下,什么都不想,追求心靈的澄明潔凈,將靈魂放在高處,十萬菩提葉便化作善,化作念,化作緣,在六字箴言中被點化——心存菩提,萬物皆是菩提。
寺里的很多殿宇中供奉的都是宗喀巴大師,有他7歲出家時候的佛像,也有他16歲離家去西藏修行的佛像,還有他53歲修成正果創(chuàng)建黃教、功德圓滿的佛像。宗喀巴大師的典型特征是頭戴黃色的桃形帽,他的法器是左肩上的經書和右肩上的寶劍。當然寺里還供奉有三世佛祖和其他的佛祖,雖然塔爾寺是全國眾多名寺中占地面積最小的,但在藏傳佛教中,它排名第二,因為它是宗喀巴大師誕生的地方。
寺里的殿宇前如果立兩根柱子,上面有彩色經幡迎風招展的,那就是經學院,立一根有經幡的柱子就是佛學院。圓形的柱子象征功德圓滿,而五色的經幡也是智慧的象征,同時古人認為它對應著金木水火土。迎風招展的經幡就像藏族信徒手中轉動的經輪,因經幡上印有佛經,所以藏傳佛教徒認為經幡迎風飄揚一次,就是誦經祈福一次。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當你的眼前是虔誠的匍匐跪拜,是滌蕩人心的五色經幡,是轉動超度的法輪,是一心向善的佛珠,是勸化人心的梵語,你的心便會沉下來,靜下來了。
進入經學院,首先看到的是一行一行的僧人念經打坐的蒲團,他們一般在早上6點鐘開始打坐念經,到八點半結束。經學院里掛著的引人注目的唐卡形式之一的立體堆繡,繡的是十八羅漢。唐卡上羅漢的胡子、眉毛和頭發(fā)是用真人的頭發(fā)繡上去的,而牙齒、指甲則是象牙制品。立體堆繡使得十八羅漢的視覺效果更惟妙惟肖,因為立體堆繡工藝的失傳,所以這十八幅唐卡作品尤顯珍貴。堆繡是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分為立體堆繡和平剪堆繡,另外兩絕是壁畫和酥油花。最難制作的是酥油花,它作為國粹已享譽海內外,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艱難的制作過程。制作酥油花的時間是在寒冬臘月,并且打開窗戶進行制作,室內的溫度要很低,在冰水盆里捏酥油花。如果手的溫度熱了,就立刻在水盆里放塊冰進去,這樣手和水都寒涼了,酥油花才容易塑形,所以制作酥油花的大師往往會凍得手腳生瘡,甚至手指變形,但他們卻給美麗精致的酥油花賦予了圣潔和活力。
令我在塔爾寺駐足停留時間較長的一個地方是僧人的辯經堂。我在西藏拉薩的色拉寺也觀看過僧人辯經的。他們的辯經方式都一樣,都是地上坐著一位頭戴黃色雞冠帽的僧人在等待答辯,站著一位提問的僧人,他在大聲提問的時候,將右手的一串佛珠有氣勢的甩到左臂上,然后兩手使勁一拍,仿佛聲響要在地上坐的那位僧人的頭上炸響一般,他大聲發(fā)問,我覺得這就是先聲奪人吧!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辯什么,但看到周圍盤坐的僧人的表情或大笑、或緊張、或肅穆,可見辯經的熱烈與精彩。他們辯經是為了交流和提高,同時也在經學上取得進步,讓智慧更強大,更具醍醐灌頂之意。
不知不覺太陽快要西下了,我隨著人流走出了塔爾寺,在門口看到了象征塔爾寺的八座相連的標志性佛塔,這八座佛塔也和周圍的八座山相映相諧。佛塔里供奉的是禪師們的鞋子、衣物、袈裟、法器等。等待拍照的游客還很多,我朝寺門外走去的時候,看到一位紅衣僧人走在青磚鋪砌的路上,很從容淡定,有一種衣袂翩翩、御風而行的感覺,忽然覺得塔爾寺就是他一個人的塔爾寺。而今天我在眾多游人和信徒中間,感覺不到一點喧鬧,反而是內心的寧靜與澄澈,可能今天的塔爾寺也是我一個人的塔爾寺。想起《心經》中的一句話:揭諦揭諦,婆羅揭諦,婆羅僧揭諦——去吧去吧,到達勝利的彼岸去吧!
紅藕,原名趙生斌,甘肅蘭州人,當代文學集萃簽約作家,中國鄉(xiāng)村認證庫認證作家,散文《拉薩游記》獲全國酈道元山水金筆獎,《三月,又到桃紅李白時》獲蘭州市文旅大賽二等獎,《懷念大炕》獲中國鄉(xiāng)村三等獎。
本期微刊管理團隊
責編:陳彩潔
編校:田光蘭
制作:李 韻
征文稿件,原文發(fā)出。如錯別字較多或亂用標點符號的,會影響文章質量,評審減分。
微刊編輯部
顧問:張寶樹
主編:李錫文
執(zhí)行主編:陳彩潔
副主編:李韻
編輯:曉 軒 田光蘭 紫 月 吳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郵箱:732241689@qq.com
溫馨提示:為節(jié)省編輯們的寶貴時間,微刊投稿必須原創(chuàng)首發(fā),謝謝配合!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