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財神
民間正月初一至初五有迎財神、迎喜神等習俗,其中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說。
(一)文財神“比干”和范蠡
傳說文財神是商朝的比干和春秋越國的范蠡。
比干是商紂王手下的得力大臣,又是紂王的叔父,他曾規(guī)勸紂王減輕賦稅,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富國強兵,然而紂王昏庸無道,淫亂不理朝政,非但不聽,反而將他的心挖去,后被仙人搭救,服下靈丹妙藥,沒有死去,但成為無心之人。他在人間廣施錢財,保護窮人發(fā)家致富,所以日后人們尊他為財神。
另一名財神叫范蠡。他是春秋時越國國君勾踐手下的得力文臣,與另一名叫文仲的文臣幫勾踐滅吳興越后,范蠡辭官攜美人西施隱居后,做起了經(jīng)商大業(yè),發(fā)了大財。而文仲幫勾踐滅吳后遭勾踐殺害,所以留下“狡兔死、走狗烹、敵國亡、謀臣喪”的名言。后世尊范蠡為財神,尤其南方尊范蠡為財神者較多,而北方則以趙公明、關(guān)羽為財神的地區(qū)較多。
(二)武財神趙公明和關(guān)羽
傳說武財神是商紂王時期的趙公明,又名趙玄壇,是一位既有道法,又武藝高強的一位武將,他追隨紂王,后被興周滅紂的姜子牙所滅,死后姜子牙封他為財神,因他手下四員大將分別是招財,進寶,納珍,利市四神,利于人們發(fā)財,后世便尊趙公明為財神爺。
還有一位武財神是三國時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之一的關(guān)羽,因關(guān)羽忠心赤膽,講義氣,疾惡如仇,為正義的化身,所以人們認為他能保護百姓,使財產(chǎn)不受壞人的掠奪侵害,所以人們尊他為財神爺。
(三)破五習俗由來
相傳正月初五日是財神爺生日,究竟是哪位財神的生日,不得而知,但這種習俗從宋代開始盛行于明清二代,直至今日仍流傳不息。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寫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心一意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該詩生動描述了人們在初五日迎財神的情景。北方大部分地方是每年正月初二日迎財神,常言道,十里鄉(xiāng)俗不一般,全國各地大概迎財神日期也不相同吧。
正月初五日,人稱破五,是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過了初五日,一切規(guī)矩與禁忌打破,生活恢復了常態(tài)。尤其過去老一輩人禁忌特別多,如女兒來娘家必須過了初五日才能來,傳說是姜子牙老婆是一個讓人討厭的婦人,姜子牙不得志時,她棄夫而去,后姜子牙封她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則歸,民間為了躲避窮神,則將初五日稱為破五,意則過了初五便不招惹窮神了。過去古書中記載初五日不能生米為炊,當?shù)厝私猩撞荒芟略?,這一天婦女們不許出門害怕招來窮神。
總之,人們供俸財神是一種心理向往,期盼發(fā)財過上好日子。其實人們每家每戶都供俸財神,那為什么還有窮人哩?原因是人的智慧與能力有所不同,有能力之人不管干哪種行業(yè),都能獲利;無一技之長、缺少心眼之人干什么都是一事無成,與迎不迎財神沒什么關(guān)系。不過在正月里尤其初一至初五,人們吃好穿好盡情享受年的味道,人們沒事干便想起了許多傳說與習俗,也是提升過年的氛圍與氣勢,作為中國古文化的一種傳承罷了。
作者簡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