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毛澤東發(fā)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文章在談到農(nóng)民革命時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zhì)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边@里一連用了《論語》中的兩個被廣為傳播的詞語,一個是“文質(zhì)彬彬”,一個是“溫良恭儉讓”?!皽亓脊€讓”本來應(yīng)該是什么意思呢?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注釋】
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比孔子小40歲,陳國人。鄭玄注《論語》說子禽是孔子的學(xué)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記載此人。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wèi)國人,比孔子小31歲,孔子的學(xué)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貢能言善辯,善于經(jīng)商,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鬃诱J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
夫子,古代的一種敬稱,凡做過大夫的人可以取得這一稱謂??鬃釉鴵?dān)任過魯國的司寇,所以學(xué)生們稱他為“夫子”。后來沿襲用于稱呼老師?!墩撜Z》書中所說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對他的敬稱。
是邦,這個國家。邦,國,諸侯。
抑,或者?,F(xiàn)在仍有“抑或”的說法。
溫、良、恭、儉、讓,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是弟子們對孔子的贊譽。
其諸,語氣副詞,表示不肯定,“大概”的意思。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一定得先知道這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自己打聽得來的呢,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用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而得到的。老師獲取的方法,大概與他人求取的方法有所不同吧?”
子禽與子貢兩人的對話,用白描的手法勾劃出孔子為人處世的品格。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國統(tǒng)治者的禮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備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的道德品格。
《論語注疏》曰:“敦柔潤澤謂之溫,行不犯物謂之良,和從不逆謂之恭,去奢從約謂之儉,先人后己謂之讓?!薄皽亓脊€讓”被儒家奉為完美人格的標準,至今仍是世人不可或缺的道德修養(yǎng)。如與“讓”相對的是“爭”,爭強好勝、爭名奪利,“人心不足蛇吞象”,爭不到便怨天尤人甚至心生忌恨,這都不符合“讓”的品德要求?!白尅笨梢源龠M團結(jié)和睦、向上向善,“爭”則易誘使嫉賢妒能、世風(fēng)日下,二者的社會效果截然相反。
“溫良恭儉讓”作為封建時代文人士大夫們的人格標準,有其文化價值和進步意義。但是,處于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經(jīng)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革,革命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就是推翻封建主義,如果固守維護封建舊秩序的“溫良恭儉讓”,則是對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和退讓,是對廣大農(nóng)民群眾高漲的革命需求的壓制。因此,洞察中國革命形勢的毛澤東在這里否定“溫良恭儉讓”,嚴肅地批駁右傾機會主義者誣蔑農(nóng)民運動“過分”的錯誤論調(diào),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巧妙“反用”《論語》的精辟和深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