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詞賞析:
《其他篇》508首<261-280>
目360docflash_1_錄
261張籍——《沒蕃故人》
262張繼——《楓橋夜泊》
263張九齡——《感遇》
264張九齡——《感遇》
265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
266張泌——《胡蝶兒》
267張泌——《浣溪沙》
268張泌——《寄人》
269張泌——《南歌子》
270張喬——《書邊事》
271張曙——《浣溪沙》
272張旭——《桃花溪》
273鄭畋——《馬嵬坡》
274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275朱慶馀——《宮中詞》
276祖詠——《終南望余雪》
277虞世南——《蟬》
278王績——《野望》
279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280王梵志——《吾富有錢時》
261張籍——《沒蕃故人》
前年伐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作者】:
張籍,新樂府運(yùn)動健將之一,其樂府詩之精神與元白相通,具體手法略異。
【注釋】:
月支:指吐蕃。
沒:死。
蕃:吐蕃,古時西部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
【賞析】:
詩是悼念為征戰(zhàn)覆沒于異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歿,將信將疑。詩前半首從戌守寫到全軍覆沒,消息全無,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戰(zhàn)場衰敗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還。語真情苦,流露出非戰(zhàn)思想。
262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南陽人。天寶進(jìn)士,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其詩多登臨紀(jì)行之作,不事雕琢。有《張祠部詩集》。
【注釋】:注釋:
1.楓橋:橋名,在江蘇吳縣閶門西。
2.烏啼:烏鴉啼叫。烏,指烏鴉,亦指夜晚樹上的棲鳥。
3.江楓:江邊的楓樹。
4.姑蘇:蘇州市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名。
5.寒山寺:在離楓橋西邊一里的寺廟。據(jù)傳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兩個和尚
住此,因而得名。
6.夜半鐘聲:唐代寺廟有半夜敲鐘的習(xí)慣。
【賞析】:
詩歌從很細(xì)小的景色入手,繪制了一幅朦朧靜謐、清冷幽美的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圖。詩歌一、二句,雖然寫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邊各種秋物的色彩、形態(tài),還有聲音和情緒;體現(xiàn)出來的感覺一實一虛,對比非常清楚。而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意境,也寓于這繁簡虛實對比的玄妙之中。三、四兩句卻是個大寫筆,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鐘聲遠(yuǎn)距離傳送了過來。這捎帶著禪的超然的鐘聲,又會引發(fā)滿懷愁緒的夜泊之人什么樣的感受呢?
263張九齡——《感遇》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yùn)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作者】: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著稱。有《張曲江集》。
【注釋】:
1、豈伊:豈唯。
2、歲寒:孔子有“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jié)操的比喻。
3、薦:進(jìn)獻(xiàn)。
【賞析】:
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chǎn)區(qū)。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
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以一個“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zhì)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yīng)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yùn)和遭遇。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yù),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詩表達(dá)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264張九齡——《感遇》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者】: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著稱。有《張曲江集》。
【注釋】:【注解】:
1、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賞析】: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fā)詩人孤芳自賞,氣節(jié)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jī)和清雅高潔之特征。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zhì)。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zhuǎn)引出與蘭桂同調(diào)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dá)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yīng),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哲理。
265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作者】: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著稱。有《張曲江集》。
【注釋】:【注解】:
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nèi)走到室外。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
【賞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yuǎn)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yuǎn)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nèi),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yuǎn)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nèi),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xì)細(xì)品味,如嘗橄欖,余甘無盡?!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dá)。
266張泌——《胡蝶兒》
胡蝶兒,晚春時。
阿嬌初著淡黃衣,倚窗學(xué)畫伊。
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
無端和淚拭燕脂,惹教雙翅垂。
【作者】: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于澄,常州(今江蘇常州)人。起初擔(dān)任過句容(今江蘇句容)尉,南唐后主任為監(jiān)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 、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后,隨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故基本上屬于南唐詞人。傳說后主李煜死后,張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墳上祭奠,哭得頗為傷心。由此可見,他對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釋】:
①阿嬌:漢武帝的陳皇后名阿嬌。此泛指少女的小名。
②無端:無故。
【賞析】
晚春時節(jié),蝴蝶翻飛。少女倚窗學(xué)畫,初如花間所見,翩翩成雙;忽而無故拭淚,使得畫面蝴蝶雙翼下垂。全篇不言戀情,只攝取學(xué)畫者情緒的細(xì)微變化,遂將少女難言的心事和盤托出。此即所謂手撥五弦,目送飛鴻之法,收到不以言傳而以意會之效。
《雨村詞話》:張舍人泌,詞如其詩?!痘ㄩg集》所載,皆可入選。更工于用字。如“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div style="height:15px;">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首詞不寫真的蝴蝶,而寫畫的蝴蝶;畫上的蝴蝶卻處處當(dāng)作真蝴蝶去寫,又關(guān)合作畫人的情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妮妮之態(tài),干卿甚事,如許鐘情也。
267張泌——《浣溪沙》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xì),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馬上凝情憶舊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箏羅幕玉搔頭。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jīng)秋,晚風(fēng)斜日不勝愁。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依約殘眉理舊黃,翠鬟拋擲一簪長,暖風(fēng)晴日罷朝妝。
閑折海棠看又拈,玉纖無力惹余香,此情誰會倚斜陽。
翡翠屏開繡幄紅,謝娥無力曉妝慵,錦帷鴛被宿香濃。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飛鶯語隔簾櫳,杏花凝恨倚東風(fēng)。
花月香寒悄夜塵,綺筵幽會暗傷神,嬋娟依約畫屏人。
人不見時還暫語,令才拋后愛微嚬,越羅巴錦不勝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鈿金縷鎮(zhèn)眉心。
小檻日斜風(fēng)悄悄,隔簾零落杏花陰,斷香輕碧鎖愁深。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fēng)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小市東門欲雪天,眾中依約見神仙,蕊黃香畫貼金蟬。
飲散黃昏人草草,醉容無語立門前,馬嘶塵烘一街煙。
【作者】: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于澄,常州(今江蘇常州)人。起初擔(dān)任過句容(今江蘇句容)尉,南唐后主任為監(jiān)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 、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后,隨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故基本上屬于南唐詞人。傳說后主李煜死后,張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墳上祭奠,哭得頗為傷心。由此可見,他對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釋】:
①泛:透出。
【賞析】
這首春夜懷人的小詞,抒寫了作者對心上人的深切懷念與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獨立寒階,睹景思人。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下片著重抒情。當(dāng)初一別,人間既難再見,便只有在夢中尋訪,以慰相思。這首詞委婉含蓄,情味深長而又真摯感人。
《花間集》:張子澄時有幽艷語,“露濃香泛小庭花”是也。時遂有以 《浣溪沙》為《小庭花》者。
《餐櫻廡詞話》況周頤云:張泌詞,其佳者能蘊(yùn)藉有韻致,如《浣溪沙》諸闋。
268張泌——《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作者】: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于澄,常州(今江蘇常州)人。起初擔(dān)任過句容(今江蘇句容)尉,南唐后主任為監(jiān)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 、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后,隨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故基本上屬于南唐詞人。傳說后主李煜死后,張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墳上祭奠,哭得頗為傷心。由此可見,他對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釋】:
1、小廊句:指夢中所見景物。
2、多情兩句:指夢后所見。
【賞析】:
這是與情人別后的寄懷詩。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舍難離;二句寫依舊當(dāng)年環(huán)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兩句是埋怨伊人無情,魚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269張泌——《南歌子》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
畫堂開處遠(yuǎn)風(fēng)涼,
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岸柳拖煙綠,庭花照日紅。
數(shù)聲蜀魄入簾櫳,
驚斷碧窗殘夢,畫屏空。
錦薦紅鸂鶒,羅衣繡鳳凰。
綺疏飄雪北風(fēng)狂,
簾幕盡垂無事,郁金香。
【作者】: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于澄,常州(今江蘇常州)人。起初擔(dān)任過句容(今江蘇句容)尉,南唐后主任為監(jiān)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 、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后,隨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故基本上屬于南唐詞人。傳說后主李煜死后,張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墳上祭奠,哭得頗為傷心。由此可見,他對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釋】:
砌:臺階。
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體。水精簾:透明精致的珠簾。
【賞析】
春天又到江南,楊柳遮樓,落花飄香。畫堂春風(fēng),景色撩人。而眼前珠簾高卷,斜陽夕照,更使人情思綿綿,無法排遣。這首小詞,通篇寫景,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感情。
正所謂“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給人以美的藝術(shù)享受。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寫明麗之韶光。“簾額斜陽”尤推佳句。柳暗花明,春色惱人耳。
許昂霄《詞綜偶評》:此初日芙蓉,非鏤金錯彩也。
270張喬——《書邊事》
調(diào)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fēng)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作者】:
張喬,池州人,咸通中進(jìn)士。黃巢之亂,罷舉,隱九華。 詩二卷。
【注釋】:
1、調(diào)角:猶吹角。
2、梁州:當(dāng)時指涼州,在今甘肅境內(nèi)。
【賞析】:
此詩是寫作者游歷邊塞的所見所聞。首聯(lián)寫邊塞軍旅生活和安寧,征人安閑無事;頷聯(lián)虛寫昭君墓秋來依然春風(fēng)吹拂,梁州邊城一派日麗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團(tuán)結(jié),邊防安定;頸聯(lián)極言廣漠邊塞無蕃兵阻擾,游客到這里觀光,反復(fù)渲染和平景象。尾聯(lián)抒寫作者“蕃情似此水,”“長向南流”,民族團(tuán)結(jié)的心愿。全詩意境高闊而深遠(yuǎn),氣韻直貫而又抑揚(yáng)頓挫,讀來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271張曙——《浣溪沙》
枕障熏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yīng)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作者】
張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張祎之從子。唐昭宗龍紀(jì)元年進(jìn)士,官至拾遺。曙工詩善詞,才名籍甚。頗為鄉(xiāng)里所重。
【注釋】:
薰?fàn)t:爐煙薰香。薰:香草,亦香氣也。
?。浩玲?,帳幕。繡帷:錦繡的帷幔。
【賞析】
這首小詞,委婉地抒寫了相思之苦。眼前房帷依舊,花月如常,而斯人隔絕已兩年。人間天上,何處尋覓!“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此情此景,益增相思。全詞情思纏綿,真摯感人。
孫光憲《北夢瑣言》:唐張祎侍郎,朝望甚高。有愛姬早逝,悼念不已。因入朝未回,其猶子右補(bǔ)闕曙,才俊風(fēng)流,因增大阮之悲,乃制《浣溪沙》,其詞曰:“枕障薰?fàn)t隔繡帷”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第三句問消息于杏花,以年計也;訴愁心于明月,以月計也。乃申言第二句二年相思之苦。下闋新愁舊恨,一時并集,況“簾垂”、“微雨”之時,與玉谿生“更無人處簾垂地”句相似,殆有帷屏之悼也。
陳廷焯《別調(diào)集》卷一:婉約,對法活潑。
272張旭——《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作者】:
張旭,字伯高,吳郡人。工書法。
【注釋】:
飛橋:高橋。
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賞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gòu)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yuǎn)。這首詩雖充滿詩情畫意,但對桃花源的存在提出懷疑,另開思路一條。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边@話不無道理。
273鄭畋——《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作者】:
鄭畋,字臺文,滎陽人,會昌進(jìn)士第。劉瞻鎮(zhèn)北門,辟為從事。瞻作相,薦為翰林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尋出為鳳翔節(jié)度使,拒巢賊有功,授檢校尚書左仆射。詩一卷,今存十六首。
【注釋】:
回馬:指唐玄宗由蜀還長安。
云雨:意謂玄宗、貴妃之間的恩愛雖難忘卻,而國家卻已一新。
景陽句:陳后主叔寶,聞隋兵至,刀偕其寵妃張麗華,孔貴嬪出景陽殿,自投井
中,至夜仍為隋兵所俘。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亂軍攻陷潼關(guān),長安危及,玄宗倉皇逃蜀,道經(jīng)馬嵬坡,六軍駐馬嘩變。殺奸相楊國忠,逼玄宗賜死貴妃。即為馬嵬事變。詩的首兩句寫玄宗“回馬長安”時,楊妃死已多時,意謂“重返”長安是以楊妃的死換來的。盡管山河依舊,然而卻難忘懷“云雨”之情?!霸朴觌y忘”與“日月新”對舉,表達(dá)玄宗欣喜與長恨兼有的復(fù)雜心理。后兩句以南朝陳后主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景陽宮的井中,終為隋兵所虜?shù)氖?,對比唐玄宗馬嵬坡賜楊貴妃自縊的舉動,抑揚(yáng)分明。詩對玄宗有體諒,也有婉諷。玄宗的舉動雖勝陳后主,但所勝實在無幾。
274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作者】
本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人。張藉索其詩,置之懷袖而推贊之,名遂大著。成寶歷進(jìn)士。
【注釋】:
一作閨意
1、舅姑:公婆。
【賞析】:
朱慶余曾得到張籍的賞識,而張籍又樂于薦拔后輩。因而朱慶余在臨應(yīng)考前作這首詩獻(xiàn)給他,借以征求意見。
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shè)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 張籍在《酬朱慶余》詩中答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鏡湖的采菱女,不僅長得艷麗動人,而且有絕妙的歌喉,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yù)詩壇。
275朱慶馀——《宮中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作者】:
朱慶馀,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人。受知于張籍,登寶歷進(jìn)士第。詩二卷。
【注釋】:
1、瓊軒:對廊臺的美稱。
【賞析】:
這首宮怨詩,構(gòu)思獨特,新辟蹊徑。一般宮怨詩,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宮女。但這首詩卻寫兩位宮女,足見失寵者并非一人。詩從寫景開篇,以景襯情,以熱襯冷。百花盛開的陽春,應(yīng)是熱鬧非凡,然而宮門卻寂寂鎖閉。宮女賞春,本是歡欣樂事,然而久已失寵,感懷無限,心中郁悶,極愿互吐,卻恐鸚鵡饒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無遺。
276祖詠——《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
祖詠(699-746)洛陽人,作品以描寫山水自然為主。有《祖詠集》。
【注釋】:
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面。
林表:林梢。
霽色:雨后的陽光。
【賞析】:
據(jù)《唐詩紀(jì)事》卷二十記載,這是作者在長安的應(yīng)試詩。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俏麗。通過山與陽光的向背表現(xiàn)了各處不同的景象,又聯(lián)想到山頭的積雪消融后,叢林明亮,低處的城中反會增寒,使詩達(dá)到全新的境界。
277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 非是藉秋風(fēng)。
【賞析】: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rèn)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yuǎn)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fēng)”相應(yīng)?!傲黜憽睜钕s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biāo)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yuǎn)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這是全篇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yuǎn)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于秋風(fēng)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qiáng)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遠(yuǎn)。這種獨特的感受蘊(yùn)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quán)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yuǎn)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边@里所突出強(qiáng)調(diào)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yīng),表達(dá)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fēng)度氣韻。唐太宗曾經(jīng)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保ā短圃妱e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bǔ)華《峴傭說詩》云:“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yuǎn),端不藉秋風(fēng)’,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边@三首詩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xiàn)出殊異的面貌,構(gòu)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shù)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278王績——《野望》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賞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diào)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备奘撬叺?。東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搬阋小笔桥腔驳囊馑??!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迸e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墒牵绻刂姼枋返捻樞?,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fēng)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chǎn)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yùn)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dāng)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jīng)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經(jīng)過情──景──情這一反復(fù),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279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北場蕓藿罷, 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 更值夜螢飛。 【賞析】: 由隋入唐的王績,詩風(fēng)樸素自然,洗去齊梁華靡浮艷舊習(xí),在唐初詩壇上獨樹一幟。這首描寫田園生活情趣的小詩,在質(zhì)樸平淡中蘊(yùn)含著豐富雋永的詩情,頗能代表他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前兩句寫農(nóng)事活動歸來。北場、東皋,不過泛說屋北的場圃,家東的田野,并非實指的地名?!皷|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點明歸隱躬耕的身分。蕓(通“耘”)藿,就是鋤豆,它和“刈黍”一樣,都是秋天的農(nóng)事活動。這兩句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但正是在這種隨意平淡的語調(diào)和舒緩從容的節(jié)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xí)慣和一片蕭散自得、悠閑自如的情趣。王績歸隱的生活條件是優(yōu)裕的。參加“蕓藿”、“刈黍”一類田間勞動,在他不過是田園生活一種輕松愉快的點綴。這種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諧平衡,正是下兩句所描繪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與條件。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睅е臻g田野勞動后的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欣然自適,兩位鄉(xiāng)居的老朋友在這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這是一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輝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閑、和諧。這里那里,又穿梭似地飛舞著星星點點的秋螢,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的光的圖案。它們的出現(xiàn),給這寧靜安閑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顯得單調(diào)與冷寂,同時,這局部的流動變幻又反過來更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這里,對兩人相遇的場面沒有作任何正面描寫,也沒有一筆正寫“喜”字,但透過這幅由溶溶明月、點點流螢所組成的山村秋夜畫圖,借助于“相逢”、“更值”這些感情色彩濃郁的詞語的點染,詩人那種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種心境與環(huán)境契合無間的舒適安恬,以及共對如此良夜幽景的兩位朋友別有會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經(jīng)鮮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
王績受老莊思想影響較深。他的不少詩篇盡管流露出對封建禮教羈束的不滿,卻又往往表現(xiàn)出遺世獨立、消極隱遁的思想。他的名篇《野望》同樣不免有這種消極傾向。這首小詩,雖寫田園隱居生活,卻表現(xiàn)了鄉(xiāng)居秋夜特有的美以及對這種美的心領(lǐng)神會,色調(diào)明朗,富于生活氣息。他的詩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飾之長,但有時卻過于率直質(zhì)樸而乏余蘊(yùn)。這首詩則既保持樸素自然的優(yōu)點,又融情入景,似不經(jīng)意地點染出富于含蘊(yùn)的意境。從田園詩的發(fā)展上看,陶詩重在寫意,王維的田園詩則著意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王績的這首詩不妨看作王維田園詩的先聲。我們從詩中還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但它從整體上說,已經(jīng)是屬于未來的詩歌發(fā)展時代的作品了。
(劉學(xué)鍇
280王梵志——《吾富有錢時》
吾富有錢時, 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 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jīng)求去, 送吾即上道。
將錢入舍來, 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 恰似鸚鵡鳥。
邂逅暫時貧, 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貧時, 七富還相報。
圖財不顧人, 且看來時道。
【賞析】:
王梵志是唐初的一位白話詩人。
這是一首慨嘆人情冷暖的詩作。乍讀起來,全篇既沒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環(huán)境氛圍的藝術(shù)描繪,似乎是平平淡淡、語不驚人;實際上它以“直說”見長,指事狀物,淺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遠(yuǎn),發(fā)人深省,別具一種淡而有味的詩趣。
全詩結(jié)構(gòu)緊湊,層次分明,步步圍繞主題,寫得頗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筆調(diào),指出妻室兒女態(tài)度好壞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錢”字。擁有錢財時,一切都好,妻室兒女也顯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脫衣服,很快就會有人把脫下的袍襖折疊得整整齊齊;假如離家出外經(jīng)商,還要一直送到大路旁邊。詩人在這里選取習(xí)見的生活現(xiàn)象,以凝煉的筆觸,不加修飾地敘寫出各種場景,給人以平凡而生動的感覺。
接著,作者利用貼切的比喻,進(jìn)一步刻畫出金錢引起的種種媚態(tài):“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當(dāng)攜帶金錢回到家中時,一個個笑臉相迎,象白鴿那樣盤旋在你的周圍,又好似學(xué)舌的鸚鵡在你耳邊喋喋不休。人們向來把鴿子當(dāng)成嫌貧愛富的鳥類,而鸚鵡則被視作多嘴饒舌、獻(xiàn)媚逢迎的形象。因此詩人用“白鴿”、“鸚鵡”來形容見錢眼開的貪財者。
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對世情險薄的憤激之語。句中的“邂逅”,不期而至的意思;“貌哨”,指臉色難看;皆為唐人口語。這幾句詩說的是:當(dāng)我偶然陷入貧窮之時,你們的臉色為何變得這樣的難看,要知道人在最窮的時候,也可能會有極富的機(jī)會。他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貪財者,如果只為貪圖錢財,而毫不顧及人的情義,那就看看來時的報應(yīng)吧!這里,詩人率直地寫下了他的憤激之情。
這首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明顯的特點是:以銳敏的觀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為人重視的動作和事理,運(yùn)用通俗凝煉的語言,設(shè)想奇巧的對比描寫,著墨不多,無意于渲染,但是那種貪錢者的丑態(tài)便躍然紙上。與此同時,詩人的不平之氣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較嫻熟的駕馭民間語言的能力,出語自然,質(zhì)直素樸,言近旨遠(yuǎn),從而開創(chuàng)唐代以俗語俚詞入詩的通俗詩派,為唐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xiàn)。
(張錫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