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越長大,越孤獨。小時候,可以一呼喊就引來一大堆好友相聚,長大了,個體的思維、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我們的人是大了,可圈子卻少了。
越來越不喜歡社交,更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里與手機打交道,當心里有一堆煩惱時,翻遍了手機卻也找不到一個人傾訴,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那么可能意味你正在經歷一個低配的人生。
為什么朋友會對個體這么重要?首先,社會學家涂爾干認為,人類行為不能只以個體的方式存在,而必須要把行為放在社會范疇內去加以理解。
我們處于一個集體主義社會,每個人都有著各種的社交圈子,脫離群體的個體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個體的價值也只有通過群體才能得以實現。
朋友,是我們除父母以外的第一個社交圈,好朋友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可以是你人生道路上的墊腳石,為你加油打氣,難過時的開解劑。
沒有人是不需要朋友的,尋得一個良師益友,是人生的兩大幸事。而好的朋友既可以是良師更可以是益友,人這一生路很長,會遇見大約250個有關系的人,而其中真正能成為朋友的,少之一二。
對于朋友的界定,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認為可以一起約頓飯就是朋友,五湖四海皆兄弟,只要不討厭,就可以走在一起交朋友。
而有的人則認為朋友這東西寧缺毋濫,不求酒肉朋友,只求人生能有個三觀相同的人生摯友。還有的人認為交朋友太費時間而更愿意獨自一人。
無論怎樣的想法,不可否認的是,交到一個好朋友是人生的巨大財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愿意交朋友的多半是曾經的朋友有過不好的經歷,被傷害透了才會堅信朋友無用論。
但擁有朋友的好,只有你得到了真朋友才能感受。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來說,我們最先需要的是能吃飽穿暖的需要,當然,在現如今經濟的發(fā)展使我們早已經完成了最底層的需要。
第二個層次是安全方面的需要,即我們的生命能得到保證,個體能夠很好地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
第三個層面是歸屬與愛的需要。人人都需要尋找到一份歸屬感,沒有歸屬感的人是不會完整的,他會感到內心空縹緲,沒有一個安身立命的處所。
我們要獲得歸屬感,只有融入到一個群體中去建立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并從中找到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覺,心里的那份踏實感才會得到落實。
而朋友,便是為我們提供安全感,讓我們獲得歸屬的那份不可或缺的人際關系。朋友的存在可以讓我們在迷茫時找到一個方向,不至于迷失前行的道路。
朋友是你失意難過時的安慰劑,開心快樂時可以共同分享的人。我們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人的能力確實有限,僅靠自己去成就自己是很難的,遇上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在實現自己的道路上拉自己一把,以至于不會走得太艱難。
擁有朋友,可以解決生活一半的煩惱,很多事不能告訴家人,怕他們擔憂,更怕他們不懂自己。
而朋友因為有著相仿的年紀、相似的三觀才能成為朋友,所以你可以在他面前卸下平日里的偽裝,訴說自己內心所有的不好。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類跟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擁有其最本質的特征——社會性。
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由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他們只能跟狼群共同生存,所以他們無法習得人類的語言,即使生理上發(fā)育的跟同齡孩子差不多,可心理上根本不能跟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相比。
他們只會四肢像狼一樣走路,根本不會人類的語言,思維也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更別談?chuàng)碛凶约旱娜穗H關系?;氐饺祟愂澜?,他們只會基本的生存,其他的需求根本不能觸及。
人類之所以被稱為高級動物正是因為我們具備社會屬性。當然,朋友的質量很重要,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擇什么樣的朋友,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自己建立自己的人際社交圈,踏出一個人的圈子,你會發(fā)現,擁有一群朋友陪你做你想做的事情有多快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terpersonal psychology》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