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政府統(tǒng)治中國的兩百多年中皇權(quán)的更替、宮廷內(nèi)部的斗爭,皇族爵位的繼承、皇帝對皇族的要求與約束等等。玉牒還是中國最為完整的清代皇族人口統(tǒng)計資料。主要考證了玉牒的編修制度,乃至玉牒對于檔案學研究,歷史學研究,社會學研究中的作用作了分析。正文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清代玉牒的形成,發(fā)展,及相關(guān)制度等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闡述了研究玉牒的意義,尤其是檔案學意義。
關(guān)鍵詞:玉牒 文史研究的意義 史料價值 社會價值 檔案學研究的意義
對玉牒這個以問題的研究前人已經(jīng)有了部分深入研究,主要的材料有周小紅和王琦的《皇族家譜——玉牒》文中深刻分析和研究了清代的玉牒以及宗室和覺羅制度。何海龍和蔣霞主編的《潛論清代皇族的宗法化》闡述了清代宗人府的設置、玉牒的修撰和取名制度、族長的設立、祭田的出現(xiàn),等等皇族的宗法及其管理的宗法化。程大鯤主編的《清代宗室貴族謚號考》和《清代宗室親王之封謚》倆本書簡要介紹了其古代對其宗室成員死后按其生前事跡有朝廷評定一個稱號叫作謚號或溢法。馮惠民主編的《譜牒學研究》和汪浚的《略論譜牒學在文史研究中的意義》著重介紹了譜牒的概念,發(fā)展和研究譜牒的檔案學價值和意義。另外還有李爽寫的《近年來有關(guān)家族問題的社會史研究》和韋慶遠寫的《大陸地區(qū)現(xiàn)存明清檔案的分布及其史料價值》的等等文獻資料對清代的譜牒及其制度都有深入的研究。我在前人的基礎上借鑒和引用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淺顯的研究和闡述。希望通過對于玉牒的研究找出玉牒對于檔案工作、檔案編纂工作、檔案管理工作有一個參考借鑒的作用。
一,清代玉牒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家譜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而不屑一顧。家譜的解釋是封建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家譜是“舊時剝削階級記載其一姓世系及顯赫人物的譜籍。目的在于炫耀門第,維護反動的族權(quán)統(tǒng)治”。[①]而我認為它是一個家族歷史和現(xiàn)狀的反映,“清人邵晉涵說:‘則家之有譜,固與國有史、州有志而并重也?!?/span>[②]這就是說家有家史,國有國史,皇帝的家譜對于國家來說可謂是承載著皇族血脈與興衰的重要史籍材料,為歷代皇家所重視的,皇族的家譜就叫做“玉牒”。一個家譜往往記載著家族中的重要任務和重要事件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部分珍貴的史料(家譜中部分也有不詳實這里不加評述)。玉牒作為皇室的家譜是比較真實可信的記錄了當時皇帝及其宗室的所有人物和重要事件對于我們研究清代的歷史提供了可信的資料記錄。
家譜,是封建家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起源于宋代,又名族譜、宗譜和家乘?;实奂易宓募易V稱做玉牒。清代玉牒記載內(nèi)容翔實,裝幀華麗,共1100余冊,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譜。清朝于順治九年 (1652年),設立宗人府,專門負責掌管皇族的屬籍,每屆十年修一次,每逢纂修玉牒
之年分,由宗人府題請皇帝設立“玉牒館”,且皇帝欽派大學士充任總監(jiān),組織各部官員集中人力進行纂修。
清代皇族按照血緣的遠近分為宗室和覺羅。以清太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顯祖宣皇帝)為本支,稱宗室,腰間以黃金帶為標志,俗稱“黃帶子”;以塔克世的伯叔兄弟為旁支,稱覺羅,腰間以紅帶子為標志,俗稱“紅帶子”。為詳細分清和記載宗室、覺羅與皇帝的血緣關(guān)系、親疏遠近及尊卑上下,宗人府特規(guī)定了宗室、覺羅所生子女由各旗首領(lǐng)、族長親自詳查后,于每年正月初十前造冊報送宗人府,后因皇族人口增加較快,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為三個月報一次。宗人府根據(jù)報上來的材料詳細登記,分別將宗室和覺羅的人口材料注入黃冊和紅冊。
清代宗室玉牒又分為豎格玉牒(又稱直格玉牒)和橫格玉牒。豎格玉牒每頁十五行豎格,按輩分順序依次記載了宗室、覺羅子孫及女孫的情況。橫格玉牒每冊數(shù)則不等,有十一至十八個格,通常每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于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后裔依輩分遞降,每種玉牒都兼有滿、漢兩種文本。“書寫分三種形式:列祖子孫豎格、列祖子孫橫格、列祖女豎格。宗室橫格玉牒反映皇帝家族的輩分,每頁十一至十五橫格不等,每一橫格代表一個輩分,輩分最高者寫于卷首第一橫格,其子孫后裔依輩分遞減。宗室子女不載入橫格玉牒,只能載入豎格‘玉牒’之中。豎格玉牒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譜序,第二部分詳載宗室列祖子孫、女孫的生卒年月日時、享年、生母姓氏、封爵等內(nèi)容。玉牒所記內(nèi)容都有一定的規(guī)定。如皇帝后妃,道光朝以前,其生有子女方能載入玉牒入‘玉牒’;道光十七年(1837年)改為‘皇后無論有無所出,俱著載入玉牒’,妃子仍有所出者著載入,無所出者概毋庸載入?!?/span>[③]這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封建王朝家族男尊女卑有別,女以子貴的倫理觀念。清朝自順治十八年(1661年)初次纂修玉牒開始,至1921年最后一次纂修玉牒止,總共纂修過二十八次。
每次纂修玉牒時,首先由宗人府理事官及副理事官各一人、滿主事一人、漢主事二人、翰林院官三人,內(nèi)閣侍讀一人、禮部司官二人任編修官。玉牒館成立后,皇帝欽派大學士充任總裁,督率這些官員進行纂修。他們對每年報送的黃冊、紅冊所記載的皇族人口材料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按支系、輩分逐一排列,草擬出玉牒的初稿。初稿共分三種,第一種為帝系玉牒,即將皇帝直系單獨編纂成冊,以突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帝系玉牒內(nèi)容較簡單,只收錄皇帝本人及皇子。每朝皇帝名下列其諸皇子的順序是左右一邊一位依次排列,以右為大。每位皇帝及皇子為一頁。第二種為宗室玉牒,以皇帝努爾哈赤的父親顯祖塔克世為本支,稱其直系子孫為宗室。宗室玉牒詳細記載了顯祖后裔的繁衍狀況。宗室玉牒共分為列祖子孫、列祖女孫兩種。列祖子孫又分橫格、豎格之分。宗室玉牒以列祖子孫為重點,具體記載方法即上輩之人記載完畢再記載下一輩人的情況。如先記載努爾哈赤之祖、父情況,再接著記載努爾哈赤及其兄弟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巴雅喇,接下來是努爾哈赤子侄輩情況。努爾哈赤的子嗣中,先是皇太極,然后是長子褚英等,以下依次是穆爾哈齊子嗣、舒爾哈齊子嗣,等等。每一輩首列皇帝,然后自近支推及至遠支。此外,在纂修玉牒時還有一項規(guī)定,即 “存者石朱書、歿者墨書”。修玉牒時,要將上次修玉牒后已死亡者用墨筆書寫,活著的或者是新出生者一律用紅筆書寫。新出生者則依據(jù)纂修規(guī)則按照輩分及其支系遠近添加在適當?shù)奈恢蒙?。宗室玉牒因是黃綾封面,故又稱“黃檔”。第三種是覺羅玉牒。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的伯叔兄弟為旁支,稱其子孫為覺羅。覺羅玉牒中詳細記載了興祖直皇帝子嗣和景祖翼皇帝部分子嗣的繁衍情況。覺羅玉牒有子孫豎格、子孫橫格、女孫豎格之分,有滿、漢文兩種文本。它的書寫格式、內(nèi)容與宗室玉牒相同。因覺羅玉牒以紅綾封面,故又稱為“紅檔”。玉牒的編纂工作,被視為關(guān)系清王朝統(tǒng)治的一件要事,朝廷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初稿完成后,由宗人府派十二名筆帖式收藏管理,再由滿漢大學士、禮部尚書、侍郎、內(nèi)閣學士五位大臣組成正副總裁官負責審稿和總纂,對玉牒初稿認真修改,要達到無一遺漏,然后再由抽調(diào)的三十六名筆帖式進行謄清抄錄,之后由宗人府府丞對抄好的玉牒認真校對。至此,玉牒修纂完竣,每次修纂玉牒都要花費白銀20萬兩。玉牒修完后,都要由皇帝親自審閱。由于玉牒在纂修時,每次都是從頭修起,因此,玉牒越修越厚,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所修的玉牒競厚達
二,我們研究清代玉牒制度研究的意義
1,文史研究的意義
總的來說,“譜牒與考據(jù)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大量掌握確切材料的基礎上,將人物、事件和作品放進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視界之中,透過復雜散亂似乎彼此孤立的表象,尋繹現(xiàn)象間因果聯(lián)系,揭示出其內(nèi)部的必然邏輯和本質(zhì)。它對歷史學、人類學、文化學以及文獻學等學科的研究均有助益,使一門求真的科學。”[④]由于譜牒中記述的多為歷史中的重要人物,是后人出于某種目的(景仰、批判、考證、駁難或兼而有之)而針對其前人所作的,能反映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生活環(huán)境,人們對其一生經(jīng)歷,功過是非,學術(shù)活動或者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乃至是外交都會有所了解的,這就是譜牒的重要的史料價值。所以我們“進行檔案事業(yè)史的研究首先要發(fā)掘、整理、考訂歷史資料。在占有大量可靠資料的基礎上,探索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尋求可以借鑒的歷史經(jīng)驗,以利于當前的檔案工作和事業(yè)的建設。檔案事業(yè)史既是檔案學的分支學科,也是史學的部門史。研究檔案事業(yè)史,必須把檔案、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放在整個歷史環(huán)境中去考察,要利用歷史學、史料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運用歷史學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歷史科學的唯物史觀、史論結(jié)合、批判繼承等理論對檔案事業(yè)研究起重要指導作用;史料學提供的史料收集、整理、鑒別、考證、??钡确椒ǎ瑢n案事業(yè)史資料發(fā)掘、整理和考訂有借鑒意義;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古代各種檔案文物,可以補充檔案事業(yè)史文獻資料的不足,并提供物證。”[⑤]這是我們檔案學研究歷史,發(fā)展檔案事業(yè)必須做到的,而清代玉牒是唯一的皇室保存最完整的玉牒,也是記錄比較詳盡的,制度比較嚴謹?shù)?,對于我們的研究會起到很大的史料價值的作用。
2,社會價值
家族組織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的基礎,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變遷中,家族以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并通過與地緣關(guān)系、利益關(guān)系的結(jié)合,演化出種種再生形態(tài),形成一個從家庭到宗族不斷分化整合的過程的系統(tǒng),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家族的發(fā)展演變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變遷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研究家族組織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社會功能、發(fā)展模式和演變趨勢,探討家族發(fā)展與社會變遷的關(guān)系,不僅是人類學、社會學的課題,也是歷史學,特別是社會史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從50年代以來,我國的民族學工作者和地方史學工作者進行了艱苦社會調(diào)查,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中包括了豐富的家族史內(nèi)容,涉及到家族結(jié)構(gòu)、遺產(chǎn)繼承、祖先崇拜、宗族械斗等多方面的問題,對于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家族的演進過程,具有深刻的啟發(fā)意義?,F(xiàn)代考古學的眾多田野發(fā)掘報告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墓葬形制進行了精確的研究,是我們研究家族史的第一手材料。但由于專業(yè)的隔膜,這兩方面的材料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清代譜牒是清代宗室家庭生活的現(xiàn)實反映,我們通過它能過看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皇室家族的世襲繁衍,對于我們研究皇嗣問題,以及當時宗室間關(guān)系等等歷史問題提供了可靠的佐證材料。
3,利用檔案修史也是我們利用譜牒的一個重要的作用。
“清代歷史去今未遠,傳世的清代典籍史料十分豐富。既有官修的大型典籍,也有各種私家著述,以及各種文集、筆記、碑傳譜牒等等,都是價值很高的重要史料??梢哉f,纂修大型《清史》的史料條件是比較充分的。但是,要編修一部科學完備的信史,仍然離不開清代歷史檔案。”[⑥]
4,清代人口研究中的新進展
清代人口研究是近年來中外學者頗為關(guān)注的課題之一。如何在這一研究領(lǐng)域采用高科技手段、運用新方法并拓展新的課題,對此,由美國學者李中清與中國學者郭松義共同主編的《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huán)境》一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該書所收論文,根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玉牒》等皇族人口資料進行研究?!霸诖酥?span lang="EN-US">,中外學者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宗人府檔案’電腦資料庫,將《玉牒》中的男女本人姓名、出生日期、婚嫁、爵職、死亡以及有關(guān)父母情況等內(nèi)容,加以技術(shù)處理?!?/font>[⑦]從而研究清代的滿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和繁衍等等。
綜上所述從清代玉牒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政府統(tǒng)治中國的兩百多年中皇權(quán)的更替、宮廷內(nèi)部的斗爭,皇族爵位的繼承、皇帝對皇族的要求與約束等等。玉牒還是中國最為完整的清代皇族人口統(tǒng)計資料。此外,玉牒還是珍貴的文物,從外形看,裝幀華貴、富麗堂皇,每部玉牒都是黃綾或紅綾封面,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因此說,清代玉牒是我國檔案之珍品,它對于后人研究清代宮廷歷史及皇族戶籍等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對于檔案學研究清代的檔案制度,及史學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了詳實可靠的文獻資料。
參考文獻:
【1】 周小紅 王琦 《皇族家譜——玉牒》 中國檔案 2002.6
【2】 馮惠民《譜牒學研究》 書目文獻出版社
【3】 程大鯤《清代宗室貴族謚號考》滿族研究 2004年 第3期
【4】 程大鯤《清代宗室親王之封謚》滿族研究 1997年 第2期(總第25期)
【5】 程大鯤《清代宗室郡王封謚考》滿族研究 2000年 第1期 (總第30期)
【6】 韋慶遠《大陸地區(qū)現(xiàn)存明清檔案的分布及其史料價值》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圖書與資訊學刊》第17期,1996年5月
【7】 李中清郭松義《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huán)境》北京大學出版社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