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碳原子有清晰的結晶變成鉆石,知識如果沒有穩(wěn)定的結構,往往會被低估。知識晶體是一種給你的學習內容提純的過程,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鉆石的生成過程需要高溫高壓,黃金的提純需要上千攝氏度的高溫。
世界上沒有什么“只要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事。如果不經過提煉,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頭沒有什么兩樣,你根本看不出來。你用這么長時間翻查了許多知識,相當于在家里堆了一堆礦石,請務必把它們萃取出來,成為晶體。
知識晶體萃取工具箱
大量看知識晶體
不僅要看,還要每次思考這個模型希望表達的關系。這一點我們《超級個體》專欄的訂閱用戶特幸運。我是個知識晶體控——每章節(jié)最后的導圖、每個插圖,都是一個知識晶體。《超級個體》專欄的內容更是每天都有一張知識晶體圖。
嘗試模仿知識晶體
看了一個模型,不妨憑記憶自己先畫一遍,更好的方法是給別人講一遍。
然后看看和原來的結構有什么區(qū)別,找到差距再調整。因為你的知識結構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方法、模式都會有所不同,時間一長,你腦子里的模塊足夠多,知識自動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自己創(chuàng)造知識晶體
知道了知識晶體萃取的重要性,你是否可以嘗試構建自己的知識晶體?
1. 最初級的是列表式的:“關于……的5個技巧”。
好一點的晶體就有了“關書敘述”的結構,比如說時間管理矩陣、擇業(yè)流程圖、利潤率分析表。這些晶體拿出來已經自成體系,比起你那些零零碎碎的觀點值錢不少。
2.更好的知識晶體則可以隱喻,這樣都能完成從理性回歸感性,更好地傳播,比如生涯彩虹圖,把生涯比作彩虹,而把不同角色比作彩虹的顏色。
而職業(yè)生涯三葉草模型很形象地說明了一個好的職業(yè),興趣、能力、價值三者互相強化的關系,以及互動循環(huán)的關系。
“ABZ職業(yè)計劃”一聽就知道意思:一個好的職業(yè)計劃,應該包括正在做的計劃A,一直想做但沒機會做的計劃B,以及萬一出問題墊底的計劃Z。
找到知識源頭、極其功利地讀書、萃取知識晶體,這就是提高認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2.2 I便簽
1、what:這個拆頁向我們介紹了提升認知效率的一種核心方式:萃取知識晶體,這種方式幫我們建立知識點內部的穩(wěn)定結構,找到知識點構成元素間的關系,以便于我們記住、內化并提取知識。
2、how
(1)大量輸入:通過大量閱讀,總結模型,了解事物間存在的不同類型的關系,如并列關系、遞進關系、因果關系等
(2)比較中找差距:看優(yōu)秀作品進行模仿,通過對比找出差距,以便我們加深對這知識點的認知及對模型的優(yōu)化,更新我們的思維模式
(3)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確認適用于自己的內容結構關系,可以結合what,why,how,where等問題幫助我們進一步思考知識點內各元素之間的關系
3、why
在工作、學習等方面,我們的付出和收獲常常不成正比。之所以效率較低是因為我們沒能建立一個個模型(知識結晶),便于我們調用。當我們無法調用到已有的知識及經驗時,我們就只能把事物重新梳理一遍,導致我們不斷的重復卻無法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因此效率較低。萃取知識晶體就可以幫助我們盡快的調用到故知,從而提升效率。
4、where
萃取知識晶體適用于我們對已有知識、過往經驗的總結,只要是知識或經驗內部有較為明確的邏輯關系,并且在將來會重復出現(xiàn),就適合構建模型。同時它也是一種訓練我們思維模式的工具。
2.3 A便簽
2.3.1 A1
經歷:之前看書、聽書的內化程度一直不高。例如:去年下半年看了《兒童技能教養(yǎng)法》,寫過一篇讀書報告,和閨蜜也就這本書對我們的影響進行了討論,而且在時間管理的踐行中我也提議同組的小伙伴利用這種方式相互賦能,自認為這種學習算深度學習了,但是上周再聽到這本書的分享時,我卻不怎么記得清具體的步驟,而且這個技能并未能應用到我的生活中。
反思:之所以看似多種多樣的運用卻不能加深我對知識點的內化是因為我沒有構建知識結晶,我沒有很好的思考各步驟間的關聯(lián)及這么設計的原因,所以腦中能回憶的只是零碎的一些步驟。如果我能借助萃取知識晶體的方式去理解這一方法內部的邏輯關系以及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她這么設計步驟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那一定能對這本書有更深刻的理解。
2.3.2 A2
目標:之后二個月,通過聽樊登讀書刻意練習構建知識結晶,最終能達到每聽一本書能形成一塊關于這一領域的知識晶體
行動:
前面兩周,每天聽一本書
(1)大量輸入:結合欄目提供的思維導圖,思考樊登介紹知識點各元素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哪些內容可以單獨作為一塊知識結晶的,作者是怎么梳理其內部的關聯(lián)的
之后的一個半月,每周聽三本書
(2)比較中找差距:聽樊登講,自己做思維導圖,主要關注關鍵詞及其相互間的關聯(lián),與樊登讀書里整理的思維導圖和筆記作對比,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3)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結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這塊內容中對我有用或者我認可部分的內容,構成我的知識結晶,重點梳理各塊內容間的關系(可借助what、why、how、where等問題幫我自己梳理)